Re: [討論] 從 66k jobs 看資訊業的窘境

看板Soft_Job作者 (自立而後立人)時間10年前 (2014/07/20 11:53), 10年前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7 (看更多)
※ 引述《ticks (ticks)》之銘言: : : → ticks:但是那只能短線撈一票。現在美國很多新創公司的趨勢是 07/20 10:38 : : → ticks:bootstrap的時候用邀請制或限制地區。在初期借由限制使用者 07/20 10:39 : : → ticks:數量來確保服務品質,並逐步擴充規模(開放更多使用者及地區) 07/20 10:40 : : → ticks:賣App或web service完全只是產品實力的較量,一個語言包或多 07/20 10:42 : : → ticks:語系支援對外國競爭者而言不是一個大不了的門檻。 07/20 10:44 : 推太多行不如回一篇(洗文章的機會豈可放過xD) 完全歡迎 XD : 若要說區域的限制造成的先天條件優勢/劣勢 : 與其說是市場或使用者基數大小的差異性,不如說是開發者基數大小的影響更大, : 對軟體產業而言這點尤其顯著。 : 以美國而言,若公司地點不在那幾個聚落,例如灣區,西雅圖或幾個著名 : 理工大學學院的附近,找人、挖人的"貨源"的品質及數量都有顯著的差異。 : 這造成的劣勢長期而言,即使都是同是美國公司,影響還是不小。 : 即使紐約是全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華盛頓特區離白宮最近, : 仍然不見得是科技公司創業的首選。 : 但造成這種聚落效應的因素卻不是市場、供應鏈,而是人才。 我覺得不是區域的限制,應該說網路無國界,有的是文化的限制。 文化會限制我們的想像跟脈絡,很多想打入美國市場的產品, 作的第一件事情都會是去台灣化,這點可以仔細觀察看看。 但很多台灣公司好像沒意識到這件事情,把國際化的方向想錯了。 目標給誰用,就會決定不同的文化。 美國軟體、網站,常常來就是會跟台製的軟體有很大的不同, 對岸的軟體、網站也跟我們有非常明確的區隔。 這比較像所謂的文化識讀,算是作產品的人自己要去考慮的事情。 至於 RD ,其實 RD 的群聚效應當然是重要的。 這也是為什麼台灣的軟體業永遠都集中在台北市, 因為這裡是人才的群聚點。 但台灣產業過去因為創業不興(現在應該相對的有好一點了), 而且既有產業非常保守, 所以導致整個台灣島上的資深人才發揮相當有限, 而這群人因為沒有舞台,不是加入外商, 就是出來創業製造自己舞台的路線。 但人才創業是不是一定能成功其實也很難說, 而且這樣其實也是蠻浪費資源的。 我認為就在國內主要就是在一個產業結構轉型的時期, 市場的轉換、新開發者的培養(不能再因此產生斷層了)、 國內企業對於自主性人才的適應、對於從生產鏈到研發鏈的轉換等, 都是這階段該先點出來很重要的問題們。 這產業的每一環, 從學校(學生)、新人、主管、獵人頭、產業(公司)、社群等, 都會需要在這一環各自去努力、教育自己所該做的。 -- 網頁上拉近距離的幫手 實現 GMail豐富應用的功臣 數也數不清的友善使用者體驗 這就是javascript 歡迎同好到 AJAX 板一同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144.11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Soft_Job/M.1405828423.A.BD4.html

07/20 12:00, , 1F
這討論串很有意思 :D
07/20 12:00, 1F
※ 編輯: TonyQ (118.166.144.116), 07/20/2014 12:01:22

07/20 12:01, , 2F
@AmosYang 一起進來聊啊 XD
07/20 12:01, 2F

07/20 12:31, , 3F
讓我消化一下這些資訊,看看有什麼我可以補遺的 :)
07/20 12:31, 3F
文章代碼(AID): #1Jopr7lK (Soft_Jo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0 之 17 篇):
文章代碼(AID): #1Jopr7lK (Soft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