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從 66k jobs 看資訊業的窘境

看板Soft_Job作者 (十三)時間10年前 (2014/07/19 13:55), 編輯推噓8(800)
留言8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7 (看更多)
抱歉,我只對鑑價文化有興趣,恕刪文。 ※ 引述《TonyQ (自立而後立人)》之銘言: : ------------------------------------ : 另外台灣目前最重要的問題一直都是缺乏能力鑑價更有效的方式, : 有在面試的人應該都會同意, : 這幾年我們慢慢走向員工推薦、社群推薦, : 連獵人頭都慢慢走入社群,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 因為過去透過學歷科系品牌的能力鑑價模型,在台灣慢慢的不被信任, : 至少在不是真的領域非常深入的中低階市場是如此。 : 這點特別反應在外商,因為他們比較沒有本地的文化困擾, : 相對不會被我們長久以來堆積起來的鑑價文化影響,更能接受能力鑑價。 : 當然也還是有本土企業堅定守著這塊的。 : ------------------------------------------------- 其實台灣從以前產業起步到包括現在碩博氾濫, 各產業的鑑價文化一直沒有改變, 而且是我行我素的存在於市場。 不管是學歷鑑價,能力鑑價,推薦模式,社群獵才等等, 鑑價的一個面向說穿了只是是否能取得對方的[信任]而已。 信任什麼?信任你具備足以勝任此份工作的能力。 學歷鑑價依舊存在,但那從來都是在科技業或大型傳產對四大名校而言。 可能現在的層級從大學提高到研究所了。 至少我不以為然的所謂中低階市場,沒有普高學歷自然用不上學歷鑑價。 反而我會將此市場稱為競爭市場(相較於中低階市場名詞而言), 比起學歷鑑價的市場,在這裡大家都知道要做什麼,都做同樣的事, (注:指資訊公開化,技術文章文件網路隨手可得) 於是乎買方有錢,賣方出技術能力。 當買方信任賣方可以用其技術能力達到需求(可能看經歷,或現場考試等等), 聘僱行為產生,薪資自然就開出來了。 這是為何在競爭市場能力會顯得比學歷重要。 推薦關係與信任之間的連結在此略過不多著墨,留給膝蓋去想。 獵人之所以走入社群,只是因為網路普及, 目標範圍可以從零星打擊聚集到一個群體鎖定, 達到命中率(交涉順利)和成功率(找來的人名副其實)都提高的情況下所發生的改變。 但實際上鑑價標準和以往如出一轍。 -- 上面提到[名副其實]這個名詞,是我常拿來警惕自己的成語。 當我學習超過4種程式語言之後, 語法上感受已經不能保證一定會比專精於單一語言工作2y的工程師還要敏銳。 在市場上對自我的價值也是會懷疑。 而名與實在市場的案例,舉A字頭公司蘭奇先生的從傳奇到失敗就可以很明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203.15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Soft_Job/M.1405749341.A.E27.html

07/19 14:40, , 1F
我是覺得鑑價基準跟作法都有改變。途徑類似,不代表標準跟作
07/19 14:40, 1F

07/19 14:41, , 2F
法一樣。而且獵人頭的改變不是因為網路普及,也是因為用人
07/19 14:41, 2F

07/19 14:41, , 3F
單位越來越信任這群人。
07/19 14:41, 3F

07/19 14:42, , 4F
這是我被獵還有成功把一些人用社群推進獵人市場的經驗。
07/19 14:42, 4F

07/19 14:45, , 5F
另外其實我說的市場不是說技術門檻低事情雷同,早上一時想
07/19 14:45, 5F

07/19 14:45, , 6F
不到好例子。我的意思是 ML 之於前端,前者你沒有特定 domai
07/19 14:45, 6F

07/19 14:45, , 7F
n 不好入手,學歷還是吃香。後者你有學歷比不上經驗。類似這
07/19 14:45, 7F

07/19 14:45, , 8F
樣。
07/19 14:45, 8F
文章代碼(AID): #1JoWXTud (Soft_Jo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17 篇):
文章代碼(AID): #1JoWXTud (Soft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