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問諸葛亮

看板SAN作者時間17年前 (2007/02/15 02:0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37 (看更多)
※ 引述《kchin@glink.net.hk (暴 民)》之銘言: > On 12 Feb 2007 16:39:26 GMT, top10review@kkcity.com.tw > (政治版變態一片藍海) wrote: > >^^^^^^^^^^^^^^^^^^^^^^^^^^這點是重點,第一曹真張郃絕對有能力趕過來,第二長安並 > >非三五日能攻下,古代攻城並不是很容易,城內死守,即使你大軍來襲也能撐上一個月 > >所以說又另一個問題,當初阿斗若死守成都,蜀國也不會滅亡! > 死守成都也拖不了多少時間,就是清掉鄧艾,咽喉的漢中已失,魏軍拿不下 > 劍閣可以轉從巴西郡進入益州。 > >^^^^^^^^^^^^^^^^^^^^^^^^^^^^ > >這不是會不會的問題,是肯定會 > >若魏軍集結長安,蜀軍是有家歸不得,一定得打到兩敗俱傷,以兵力而論,蜀軍損失較大 > >古今戰役有太多類似例子 > >希特勒攻打俄國深入腹地,也是因為戰線拉長難以補己而失敗 > >拿破崙也是 > >蜀軍兵力不過十萬,以古代的交通,如此拉長戰線,可能會重蹈劉備兵敗的覆轍 > 蜀軍到關中叫什麼深入腹地,長安距離漢中走官道還不到一千華里,與洛陽至 > 長安的距離接近,而且蜀軍的起點不在漢中,是在褒斜谷的中段,算起可能不 > 到六百華里就到長安,這與洛陽到許昌的距離五百里也沒有差多少。 > 就算從洛陽到長安也遠比蜀軍到長安遠,蜀軍從斜谷到長安一路還可以用水路 > 順流運輸,洛陽至長安是需要逆流運輸,而且中間還受三門峽阻擋,需要陸行 > 一段。如果不走水路,從洛陽到潼關的距離接近六百華里,其中近五百里是沒 > 有比蜀道容易的崤山山路,按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的說法這才是天下間 > 最難的路段。 > 以距離來看,魏軍才是被拉長戰線的一方,如果洛陽需要留兵鎮守,調許昌的 > 豫州軍或更遠的宛城荊州軍(宛城距離洛陽七至八百里)去反攻,這樣需要的 > 行軍路線就需要遠到一千七百華里,這樣長距離進軍,那一方會先跨? 我看了一些資料,其中多有出入者,請多見諒,只是就事論事, 用消去法釐清真相以辨證之,我想要討論事情必有錯誤之時,此 乃經驗與知識之累積,我也相信一山有一山高,天下並非只有 反言論之存在,也又正言論之存在,兩者之相辯證,乃是無止盡 的,評論歷史懸案本無一定定論,只有不同意見團體之區別,評 論者也不是由所站正或反方而決定其真偽或優劣,不論正方反方 都會有優秀資料或評論之存在,無誰是誰非之理,而主要只是同性 相吸,異性相斥,我想今我來異地,勢必要比本地人要更和善些 ,才能為人願意閱讀我本身反見之用心 轉錄諸葛亮不用魏延計謀 一, 國力。國力是否充裕,是兩國戰爭的一個極大因素 。蜀、魏二國在國力方面有著很大的差距。魏坐擁當時中國 的三分之二,綜合國力比蜀、吳兩國相加還要厲害。就是這 份差距,使魏延提出的計策更本不適用。國力包含很多種因 素,人力、物力、財力等等。就是這些因素,表現了一個國 家的綜合國力。 1, 人力。人力包括兩種,一方面是人口。在冷兵器時代 ,肉搏的前線和後方都需要大量的人。五千兵馬對於三國中 實力最弱的蜀國來說可說是極為重要的。因為蜀國的人口只有 可憐的一百萬左右,國中軍隊只有十萬。五千精兵是十萬的二 十分之一,是蜀國部隊的一個不少的組成部分。加上魏延手下 的五千精兵是蜀國數一數二的部隊,因此那五千精兵對於蜀國 就更加重要。另一方面是人才,人口眾多是多出人才的一個基 礎,教育水準是人才的另一個基礎。經過兩漢數百年的穩定 發展後,魏國所占的中國三分之二的面積不僅不是老少邊窮 ,而且大多是漢帝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富庶發達地區。魏國人 力之強,蜀、吳地區如何可比?就當時而言,蜀國人才最為缺 乏。而魏延是蜀國當時最出色的將軍之一,決不能輕易失去。 由於子午谷之計充滿著危險,所以蜀國絕對不值得冒著失去五 千精兵與魏延這麼大的危險去進行子午谷之計。諸葛亮不採 用魏延的計策絕對是正確的。 2, 物力。當時的中原地帶正值開發的盛年時期,並非現 在的黃土高坡。地域廣袤的平原不但物產豐富,糧草充足,出 的馬好,而且地礦資源的開發也正當其時。草船借箭雖是虛構 ,但以魏的資源,真送你十萬之雕翎箭也不過九牛一毛罷了。蜀 雖號稱天府之土,卻小得可憐,僅僅一個成都平原是糧食基地 ,糧草遠不足應付長線征伐。現在風景如畫的西南在那時不過是 窮山惡水而已,樹木倒不少,礦產的探測和開發卻還在啟蒙階段 ,完全不能與魏相比。諸葛亮北伐常常會出現糧草缺乏、運輸艱 難這個問題。加上,蜀中不產良馬,蜀馬只是些矮小的馬匹,難 以在關中平原上與魏國騎兵抗衡。蜀國沒有強大的騎兵部隊, 在關中平原上就缺乏了機動力,恐怕會被魏國騎兵牽制。加上養 馬經費並非要進行北伐的蜀國所能承犇的。所以,蜀國不能眼寬 肚窄地去進行大規模的入侵,而需要逐步進發。因為如果發生大 規模而長久的戰事,蜀國的國力絕對不能應付。假設兵出子午古 奇襲成功,而蜀軍又成功佔領了長安一帶,魏國絕不會坐視不理 ,必定傾起大半國之軍力與蜀漢決一雌雄,因為長安算是曹魏的 西北基地。就算蜀漢士兵素質都優於曹魏,但魏軍兵力卻數倍於 蜀漢。對於當時國力不足、補給不繼的蜀國,若以寡敵眾必定形勢 不利。以蜀漢的兵力只能擾敵而無法對抗魏國全國兵力,更何況 魏國強在騎兵,蜀國強在步兵,在關中平原蜀國如何對抗魏國騎兵 ? 諸葛亮的謹慎是正確的,如採用魏延之險計,萬一有半點閃失, 那所帶給蜀國的是不可挽回的慘局。 3, 關中能帶來的國力。很多人說,佔領關中就能為蜀國國力 提供很大的幫助。但是經過董卓之亂、馬超叛亂之後,關中已難覆 昔日光彩,能給蜀國的?明極少。既然佔領關中也不能為蜀國的國 力帶來多少生氣,倒不如佔領西涼,以免冒險。 國力部分總結:由於蜀國國力不足,根本不適合進行像子午谷之 計這樣的冒險。所以諸葛亮不應該採用魏延的險計。 二, 戰略。魏延的計畫確實很有氣魄,如果按照魏延的計畫, 蜀軍便可一舉奪得關中,這也正是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標。加上兵 出子午谷若作為一次戰役來看,確實有贏的可能性,但贏也是局部 戰役的一次勝利而已,蜀漢能因此就一舉擊潰北魏麼?更何況魏延 取勝的機會是十分渺小的。 1, 難以完成的子午谷之計。完成子午之計必需滿足以下幾個條 件(同時滿足,一個不能少)第一:魏延率軍從褒中出發,循秦嶺 東行進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長安,完成這個行程必須用10天的工夫。 第二:曹魏長安守將夏侯楙得知魏延軍突然到來時必須棄城逃跑 ,不作抵抗,或魏延神速攻佔城池。 第三:夏侯楙逃跑時,必須留下大批可供蜀軍食用的糧草輜重。 第四:魏軍的增援部隊必須要在20天后才到達長安。而諸葛亮大軍 從斜穀出發,必須在20天內趕到長安,增援魏延。 第五:萬眾運行子午穀險道不能走漏半點消息,沒有魏軍攔阻。 五點都是完成子午谷之計必需的環節,但是都難以如同魏延所想般完 成。先說第一個,首先魏延能保證在10天之內穿過子午谷而到達長安 嗎?子午穀道長約600里,兩邊高山對峙,中間水流湍急,全靠架在 山崖上的棧道通行。如果中間有壞道,就會延遲到達長安的 時間,如果不能在10天內到達長安,那麼魏軍就可能會得到 情報而有所準備,使蜀軍失去奇襲的效果。 兩年後曹真伐蜀就是從子午道走的,《三國志.魏書. 曹真傳》:“會大 霖雨三十餘日,或棧道斷絕。” 《三國志。魏書。王朗附王肅傳》 也有說道:“曹真發已逾月而行才半穀,治道功夫,戰士悉作。”曹 真一個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可見10天內走完子午穀是相當不 容易的。再說第二個,魏軍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這是事實,但他 會不會害怕到“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呢?棄城而走在魏國是極大 的罪,夏侯楙雖然是曹操的親戚,也不敢冒這個危險吧。如果他不棄 城逃走,而是據城而守,等待援軍到來的話那又怎麼辦呢?就算長安 守軍再差再少,據城而守,難道會被區區五千兵馬攻破?即使夏侯 楙真的棄城逃走,還有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呢!這個有膽有謀的郭淮 已成為雍州刺史,當時正在天水。就算長安被攻破,那麼蜀國軍隊 就處在天水魏軍與來援的魏軍兩處的夾擊,怎能長久? 第三,即使魏延成功佔領了長安,怎保證曹軍一定留下大批糧草輜 重給蜀軍呢?如果曹軍把糧食運走或是乾脆將其付之一炬的話,蜀 軍能空著肚子守城嗎? 第四點,誰又能保證關東援軍一定會在20天后才到達長安。遠的不說 ,就拿司馬懿襲擊孟達來說,孟達估計司馬懿要一個月後才能趕到上 庸,結果司馬懿只用了短短的8天時間就趕到了,殺了孟達個措手不及 。而且從關東到關中,一路上一馬平川,沒有什麼天然屏障,正利於 曹魏的鐵騎晝夜急馳。“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諸葛亮率軍從斜谷 出發到長安,要行千里棧道,加上一路還有曹軍從中阻攔,怎能保證 就一定能趕在曹魏援軍到來之前到達長安?萬一落在曹軍後面,魏延 軍被曹軍滅掉不說,諸葛亮的北伐大軍就會屯兵於堅城之下,陷於進 退兩難的窘境。最後說第五點,魏延根本不能擔保在子午谷中沒有魏 軍與魏軍探子,如果有魏軍和探子在道中等著魏延,那麼不但魏延的 計策泡湯,就連能否到達長安都是問題。 2, 合適蜀國的戰略。蜀國國力最弱是眾所周知的,魏延的戰 略既不適合蜀國,那麼什麼戰略才適合蜀國呢?蜀國靠的是山險, 就算兵少,只要堵住山路要口,據險關固守,敵軍再多也難有作為 。長安附近一片平坦,以蜀漢總兵力都遠不如曹魏的情況下,光是 佔領長安,卻沒有險山要關可以據守,決定無法守得住,而且是在 不利的平原地帶和曹魏硬碰硬大對決,那等於把自己置於死地。蜀 漢的國力居三國之末,當時的人口也不多,實在玩不起這種危險動 作(劉備的慘敗是很慘痛的經驗教訓)。相反地,涼州多山,只要 佔領險關要道,曹魏兵力再多也難以奪回去。加上蜀中無良馬,到 了長安平原很難與魏國強大的騎兵對抗。而涼州產良馬,如果蜀國 佔據涼州,將使蜀國有更大的力量對抗魏國。這就是諸葛亮舍長安 攻涼州的最大原因,也就是諸葛亮制定的蜀國戰略。在當時的環境 下,整體兵力不多,戰略計畫卻好高騖遠,這是兵家大忌。兩方比 較,魏延的計策遠不及諸葛亮的周到安全。而且魏延的計策短視 ,沒有長遠的計畫,計畫偷襲長安後就別無後著。遠遠不及諸葛 亮計畫得周全。因此魏延的子午谷之計不值得被採用。 3, 外交戰略。吳國表面上雖是蜀國的盟國,但是吳國內部 對吳蜀聯盟有什麼看法呢?恐怕有想過吞併蜀國吧。始終蜀國位 於吳國上游,順江而下,對吳國是個威脅。加上荊州問題一直困 擾著吳蜀兩國。若不是魏國一直對吳蜀二國虎視眈眈,加上諸葛 專注北伐,吳國也一直想北上佔領魏國的徐州和壽春等地。所以 兩國一直沒有互相攻伐。而很多人也說,如果諸葛亮採用魏延的 子午谷之計,再讓吳國配合出兵,將有很大可能成功消滅魏國。 但是吳國會不會出兵呢?吳國如果佔據徐州、揚州,就是放棄了長 江之險與魏國強大的騎兵、步兵集團在廣闊的平原上交戰。以吳 國善水之兵,棄其長處與北軍在北方爭雄,能勝利嗎?遠的不說, 當年曹操就是放棄了北軍善馬之利,與吳國在南方爭霸才遭到赤 壁大敗。相反,吳國北上,恐怕也會遭到曹操南下的同樣問題。吳 國既然有前車之鑒,能北上冒險嗎?吳國國政是在魏蜀二國中 保持平衡,維持三分,蜀國若成功佔領關中,勢力大盛,對吳國 的威脅將會加大。始終,蜀國滅魏之後,一定會順江而下,滅吳統 一. 吳國在這種環境底下,很有可能會乘蜀國無力兼顧益州之際襲 取益州,霸據長江上中游,鞏固內防。然後與蜀再建同盟,維持三 分。而蜀國若失去益州之地,為了繼續進行與魏的鬥爭,也會忍氣 吞聲接受吳國的盟約,以免兩面受敵。諸葛亮設立攻西涼的戰略時 就已想到了這一點。因為佔據西涼,有險可守,就算益州陷落, 起碼可以保住蜀國不亡。如果按照魏延之計佔領關中,不攻西涼 ,一定需要大量兵力防守各處關隘,因為關中乃一平原,險要之處 極少,蜀軍一定要全軍出動,才有可能守住關中。蜀軍全軍出動 ,益州必然空虛,若此時吳國來襲,失去益州在所難免。就算能 與吳再建交,也難以保存關中,因為必會受到來自洛陽、西涼兩 處魏兵的侵襲。因此在外交問題困擾之下,魏延之計根本不是 萬全之策,諸葛亮不採用絕對正確。 戰略部分總結:魏延的計策有那麼多的漏洞,值得弱蜀採用嗎? 因此,諸葛亮堅持自己的計畫是正確的。 總結:無論在國力、戰略方面都不允許蜀國進行子午谷計畫,諸葛 亮怎能採用這種既無安全又沒遠慮的計策。因此,諸葛亮不應該採 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襲之計。 > ----- > 暴 民 > 香港總部 > http://www.glink.net.hk/~kchin -- ┌─────KKCITY─────┐ KKBOX 可立刻 聽音樂 ■ bbs.kkcity.com.tw ■■所有想找的歌通通不必等 ■■ └──From:61.230.10.214 ──┘ http://www.kkbox.com.tw --
文章代碼(AID): #15qqvh00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5qqvh00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