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問諸葛亮

看板SAN作者時間17年前 (2007/02/14 02:01),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37 (看更多)
※ 引述《loser1.bbs@ptt.cc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XD)》之銘言: > ※ 引述《IHD (笨蛋人生)》之銘言: > : 我覺得孔沒有想統一天下 因為他選擇消耗戰 > 同學,諸葛亮姓諸葛不姓孔啊~ 簡稱省了一字差很多的。 > 至於諸葛亮的宿願都寫白在前出師表裡,他的終極戰略目標 > 當然是"消除國賊、匡復漢室",這八個字跟"一統天下"四個 > 字那裡有差別? > 他的手段不夠高明,不代表他的戰略目標要被你們這些人誤解。 如果他只有一統中原這個野心 我想這人不會不敢冒險,讓弟兄犧牲,也不會在緊要關頭依約下令讓弟兄回家看家人 人的思考不是死的,如果已經知道當初目標不能達成,當然調整目標 隆中對裡面,就沒有篤定能一統中原,只是說"待天下有變",也就是像Jordan第一次退休 的時候說: 我99%不會回NBA 也就是說: 話不能說太滿 諸葛亮在隆中,已經看出北方已經不可惹,所以我們要往西方找機會,等哪天天下有變 (變什麼變? 短時間不可能變 只是不敢直說打不過曹軍罷了) ,再一統中原 出師表,要出得名正言順,當然得寫些漢賊不兩立等等大道理,隆中對也是ㄧ樣,隆中對 的規劃只有到三國鼎立,可是最後還是得加上待天下有變再復興漢室 基本上,如果以實際眼光去看,國與國之間孰強孰弱,誰資源多,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基本上北伐本來,就是個不可能任務(想像台灣打日本,能贏嗎? 用想的都得出結論了) 諸葛亮知道這是不可能任務,但還是去打了,那其中考量的因素一定很多面,而不是單面 諸葛亮是實際的人,謹慎的人,我想這種人不會呆到認為即使戰到你死我活,也要ㄧ統 天下,而是實際上蜀國能承受多少,就冒多少險,這叫做細心、謹慎,能夠保權國家 的就是這種人,劉備也是知其謹慎才托孤給諸葛亮 基本上,諸葛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光都給他佔盡了,惹得ㄧ身腥,這就是完美主義者 最容易讓人反感的地方,什麼都要做好,什麼都要顧到周全,結果就是會讓某些人 恨得牙癢癢 > : 小國不可能消耗贏大國 我覺得他應該找機會奇襲或是會戰掉魏的大軍 > : 可惜碰到司馬懿 深深明白大國吃小國的絕招 > : 加上孔明不賭奇招 勝算應不高 除非魏國內亂 或是 人才都變成白吃(黃皓這種?) > : 否則 如果魏國跟蜀國1:1換兵力 蜀一定趴 更何況蜀是攻方要1:1換守方 > : 不太容易 可能要高估孔明很多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 喪禮處之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220-137-35-176.dynamic.hinet.net

02/14 19:49, , 1F
是阿,最後一句話真是中肯!!
02/14 19:49, 1F
文章代碼(AID): #15qVpe00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5qVpe00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