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談袁紹的用人(補)

看板SAN作者時間18年前 (2006/05/29 02:0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9 (看更多)
On 26 May 2006 20:28:42 +0800 (CST), age317.bbs@ptt.cc (望斷天涯) wrote: ::>※ 引述《暴 民 <kchin@glink.net.hk>, 看板: SAN》之銘言: ::>: On 24 May 2006 19:49:48 +0800 (CST), age317.bbs@ptt.cc (望斷天涯) wrote: ::>: 從現實來說,劉備總不會在這種事上得罪袁紹,以劉備舉了袁譚為茂才來 ::>: 看,劉備可是懂得做人,不會拿這種事來開玩笑。孔融和田楷都是袁紹的 ::>: 直接敵人,193年的和解只是暫時性的,袁紹攻不上幽州也好借機會收兵, ::>: 事實上在青州的戰爭也從來沒有停過。194年沒有戰爭的是不正確的。呂布 ::>: 事就可以說與袁紹沒有太大關系,有呂布在的話,反而可以限制了曹操的 ::>: 發展,多樹曹操之敵對袁紹還是更有利。 ::>基本上現在我跟暴民兄的爭論已有各說各話的傾向,雙方幾乎都是以同樣的史料 ::>做推論,所以也無法真正駁倒對方的觀點,不得不說這實在是很痛苦的一種討論。 事實來說,三國時期的史料就是得這些,除非有新發現,不然討論也正 是在觀點或解讀上。 ::>回到爭論點: ::>我個人反而覺得劉備有情有義,不會因為怕得罪袁紹而離棄故主與盟友田楷、孔融; ::>而且史料上記載孔融被劉備表為青州刺史的時間點,估算出來後絕對不可能是194年, ::>僅憑這樣的推論實在難以推翻史料得記載。 ::>另外劉備舉袁譚茂才的時間點,更可能是196-198年的豫州牧任上,而非194年的豫州 ::>刺史任內,所以也無法證明劉備因為會做人而於此時刻意討好袁紹並放棄田楷、孔融。 ::>因此仍然沒辦法證明袁紹在194年就驅走田楷,自然也無法反證袁紹在194年是有戰爭的 ::>,不是閒閒沒事幹的。 袁譚事上從史料的確才能知道是在豫州任上發生,不能否認194年是有 可能的一年。孔融任青州刺史就從史實來看只有是194年或195年,196 年的上半年孔融就在青州刺史任內被袁譚擊走。從《袁紹傳》注引的 《九州春秋》可以找到「(袁譚)遂北排田楷,東攻孔融」。要留意 「北排田楷」。 為什麼認北排田楷是發生在194年而非195年,孔融的任命正是很好的 證據,如果194年田楷被袁譚驅逐,作為同一陣營餘下的陶謙、劉備和 孔融是有可能再任命另一位補上,也只有他們對爭青州會比較熱心, 這時候一面任命劉備為豫州刺史屯小沛防曹操,另方面派遣孔融北上 任青州刺史防袁紹也是有需要。而且從北排而非東擊田楷來看,田楷 的駐地在當時可能已經非在平原以東,改在平原以北,也就是退回勃 海郡,已經不在青州境內。 再看看195年,袁紹的部隊已經可以出現在漁陽,也就是說明了連勃海 也落在袁紹手中,不然難以想象袁紹怎樣派兵繞過公孫瓚的勃海防線 到漁陽。可能的情況是屯在勃海的田楷連勃海也守不住撤退了。 從這發現來說,194年的劉備棄田楷從陶謙也可能是失實的說法,可能 是劉備救陶謙而留在徐州這段時間,北方的田楷也被袁譚擊走了,變 成無家可歸而留在陶謙身邊,於是陶謙命他為豫州刺史出屯小沛。 如果你認為劉備有情有義,那相信以上的推論比劉備為了四千丹陽兵 就轉投陶謙合理得多。如果劉備是在194年12月後得袁紹的批準才領 徐州的話,怎樣說也不可能在這以後公然上表孔融當青州刺史與袁紹 為敵。 ::>然後當時袁紹對呂布的痛恨與討厭,可是到了"呂布之拾袁紹從張楊也,過(張)邈臨別 ::>,把手共誓。(袁)紹聞之,大恨"的地步,更不用說當時袁紹完全沒有對付曹操的打算 ::>,不可能會有多樹曹操之敵的想法(南邊的袁術還要靠曹操、劉備對付)。 袁紹何時想對付曹操是很難知,但不想曹操坐大的機會一樣有,江南 分為劉備和曹操總比曹操一人獨大來得好,袁紹會收容劉備可以說也 是有這樣的打算。 ::>: 陶謙想這樣做一樣可以由劉備代表,就好像袁紹一樣是用曹操的名義上表 ::>: 袁譚為青州刺史,但從劉備和孔融的關系來看,用孔融為刺史可能是劉備 ::>: 意思。 ::>: 《漢晉春秋》 ::>: 「...兵 興 州 壤 , 禍 發 蕭 牆 , 將 以 定 霸 , 不 亦難 乎 ! 前 以 西 ::>: ^^^^^^^^^ ::>: 山 陸 梁 , 出 兵 平 討 , 會 麴 義 餘 殘 , 畏 誅 逃命 , 故 遂 住 大 軍 ::>: , 分 兵 撲 蕩 , 此 兵 孤 之 前 行 , 乃 界 橋 搴旗 拔 壘 , 先 登 制 敵 ::>: 者 也 。...」 ::>: 從段落開始以「前」來看,袁紹是談到「禍 發 蕭 牆」時追述前事,這一 ::>: 部分是發生在比較前的往事。 ::>: 你沒有看到後面還有「怪 遂 含 光 匿 影 , 寂 爾 無 聞 , 卒 臻 屠 滅 , 相 ::>: 為 惜 之。」 ::>硬要把"大將麴義"分成兩個人而去相信之,堅持後漢書麴義被殺的時續是正確的, ::>實在是跟暴民兄在上面討論史料沒寫袁紹194年有戰事,而暴民兄堅持史料是錯的 ::>態度大相逕庭,實在不懂把麴義分成兩個人的合理性在哪邊。 這問題對話題不太重要,只是顯示時料記錄不全,不繼續討論也可以。 ::>另外回到史料漢晉春秋上,這份袁紹給公孫瓚的書信,差不多是在197-198年袁紹再 ::>圍公孫瓚的時候,所以"前以西山路梁……"仍然很可以說,是196年麴義從幽州敗退 ::>回來的時候,才被袁紹追殺幹掉的事 ::>: 不論當時是麴義剛敗或正糧困時,這時候有擔心公孫瓚南下至少不算是託辭。 ::>嗯 同意這句話 ::>: 如果曹操有聽話把獻帝搬到鄄城的話,這樣偷襲還有機會成功。但許都在曹 ::>: 操的腹心之地,從宛城回許都的距離比袁紹的出擊距離還要少一半以上,袁 ::>: 軍未到許都前,相信曹操早已經回來等候多時。 ::>當袁紹叛卒從冀州跑到南陽郡的穰來告訴曹操田豐的計謀時,路程已經超越從冀州 ::>到許昌了,也就是說如果袁紹在田豐一上策就立刻南下的話,差不多兵到許都的時 ::>候或之後,曹操才會知道許都被偷襲了。更不用說曹操急解張繡圍之後,被劉表阻隔 ::>、僵持、互戰而耽擱了兩個月以上的寶貴時間。 你這樣不覺得是講笑話嗎?還是你認為袁紹好像孫權一樣收買了留守部隊,使 信息完全不能通到前線的曹操。要是袁紹調動部隊的話,怎樣也不可能避過曹 操黃河守軍的眼線,袁軍近黃河,曹軍守軍早就回報曹操,更不要說曹操的延 津或白馬防線袁紹是否可以沖破,怎樣遲也沒有可能袁軍到了許都時還不知道 ,曹操的留守兵力怎樣弱也沒有可能連通報曹操的時間也沒有。不要以為大軍 移動與一個人的移動一樣,一個人從北跑到南不會驚動地方守軍,調上數萬人 的話就是兩回事,冀州到許都中間也不是荒地,怎可能任由袁軍行動而沒有人 知道。 ::>而且更重要的是,就算荀彧未雨綢繆,平常就把許都的防禦工事做的穩穩當當,但曹操 ::>完全沒想到袁紹會不顧交情與盟約偷襲許都,沿路沒有做任何防備,袁紹偷襲的時候, ::>自然是勢如破竹就殺到許都城下,到時不管是急攻把許都攻下,還是直接抄斷曹操回救 ::>的路線並跟劉表、張繡前後包夾曹操,都注定了曹操敗亡的命運。 在中原地帶要深入敵境兩三百公里而敵軍完全不知,還要沿路沒有做任何防備 而到許都,這幾乎是把曹操的領地從北走到南,怎樣說也是不可能,曹操的後 防有可能不設防到這樣的境地嗎?袁軍要南下,一定要渡河,曹操能不守渡口 嗎?這兩三百公里的路線中怎樣不設防,總不可能連一兩個軍事據點也沒有。 ::>最好的證據就是曹操急解張繡圍而回軍,以防袁紹偷襲之事。如果真的像暴民兄說的, ::>袁紹成功的機率那麼低,那曹操為什麼不好整以暇的慢慢打張繡、劉表,反而要當機立斷 ::>的放棄張繡回軍許都,導致後來曹劉雙方的各敗一場呢? ::>: 這麼多不肯定因素,怎樣說都比專心北上吃掉公孫瓚來得困難。 ::>我覺得還蠻肯定的,並沒有不肯定阿 ::>: 應該這樣說,如果聽沮授所說的先增建舟船的話,可能顏良不會孤軍作戰, ::>: 袁軍也不用逐一投進戰場,使兩大戰將戰死,也發揮不了數目優勢。 -- 暴 民 香港總部 http://www.glink.net.hk/~kchin
文章代碼(AID): #14UULt00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UULt00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