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談袁紹的用人(補)

看板SAN作者時間18年前 (2006/05/25 02:0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9 (看更多)
On 23 May 2006 19:11:13 +0800 (CST), age317.bbs@ptt.cc (望斷天涯) wrote: ::>※ 引述《暴 民 <kchin@glink.net.hk>, 看板: SAN》之銘言: ::>: On 22 May 2006 12:19:25 +0800 (CST), age317.bbs@ptt.cc (望斷天涯) wrote: ::>: 194年(興平元年)袁紹好像很閒可能是曹方史料所做成的錯覺,河北所發生 ::>: 的事有機會被嚴重篡改,因此很難理解,甚至連發生的時間都可以有不同記 ::>: 載。 ::>: 袁紹自起兵反董後就應該沒有一刻清閒過,大部分史料都說192年袁紹在界橋 ::>: 敗公孫瓚後,公孫瓚就退守幽州,只顧和劉虞爭幽州,因此大家會覺得袁紹這 ::>: 時間好像真的沒有事忙。 ::>袁紹在194年初以前的確很忙,之後就顯的比較輕鬆 ::>: 但《後漢書.公孫瓚傳》的說法提了不同的說法,公孫瓚敗于界橋後,袁紹派 ::>: 遣崔巨業帶領數萬人北攻故安,在攻不下故安撤退時被公孫瓚帶領三萬部隊追 ::>: 擊而大敗,公孫瓚乘勝南下到青州,並派遣田楷和劉備屯平原,田楷與袁紹對 ::>: 抗兩年多後才退走,也就是在194年袁紹在青州還有戰事未停,袁紹需要擊退 ::>: 田楷後才能與閔柔等幽州軍在漁陽會師,並在195年于鮑丘破公孫瓚軍。 ::>袁紹在192年下半葉大敗公孫瓚於龍湊,準備北征時因為193年長安派趙歧、馬日 ::>磾和解關東而罷兵南歸,袁譚、田楷也才在青州各自退兵。因此才有193年三月 ::>袁紹大會賓客於薄落津,"聞魏郡兵反,與黑山賊干毒等數萬人共覆鄴城,殺郡 ::>守";公孫瓚在193年十月擒劉虞;田楷、劉備在194年初(二月?)救陶謙等事情。 袁紹在192年雖然在平原的龍湊破公孫瓚,但控制青州範圍根本不過 平原,甚至田楷和劉備還屯在黃河東的平原界內。 ::>田楷大約在195-196年被袁譚擊敗而回到幽州,所以195年袁紹其實是三面作戰: ::>東攻田楷、北敗(圍)公孫瓚、南圍臧洪。另外是閻柔而非閔柔,閔柔在金庸的俠 ::>客行裡XD ::>: 史料沒有提及田楷可能就是袁紹的目標,徐州之爭是公孫瓚和陶謙聯軍對抗袁 ::>: 紹和曹操聯軍的戰爭,相信在曹操回軍救兗州時,袁紹主力應還在攻田楷並最 ::>: 終使田楷撤退,青徐防線被切斷,陶謙和劉備被孤立,陶謙死後劉備就脫離公 ::>: 孫瓚陣營投袁紹陣營。 ::>陶謙死時(194年12月)孔融還在青州,而孔融與田楷、劉備結盟,青徐防線未被 ::>切斷,所以我個人傾向田楷是195-196年才被驅回幽州的 田楷很有可能是在194年就被袁紹擊退,可以從劉備上表孔融為青州 刺史得到啟示,劉備要上表的話這表明這位置出缺,最有可能的情況 是公孫瓚陣營的青州刺史田楷自平原敗走,留在小沛或徐州的劉備推 同陣營的孔融為青州刺史,而上表時間不可能過194年,因為陶謙死 後就劉備就轉投袁紹陣營,對袁紹陣營來說青州刺史是袁譚,並沒有 出缺。 因此在194年,袁紹不但擊退田楷,甚至可能也收復了勃海,才有195 年出兵漁陽的可能。 ::>: 這里也發生了一個問題是195年的麴義是否另一個麴義,不同于192年的麴義, ::>: 因為按《後漢書.袁紹傳》,麴義應該是在193年就因謀反被袁紹處死,193 ::>: 年有發生到麴義殘部聯合黑山賊攻鄴城的記載。 ::> ^^^^^^^^^^^^^^^^^^^^^^^^^^^^^^^^^^^^^^^^^ ::>未知出處?史料說的是魏郡兵反 ::> ::>而且前後麴義應是同一人無誤,《三國志 公孫瓚傳》注引漢晉春秋就有提到 ::>麴義在196年之後"畏誅逃命"的事情,所以確定是袁紹傳的時序錯了 《漢晉春秋》沒有提及是在196年之後發生的,袁紹是可能是重提193年 舊事,魏郡兵聯結西山(黑山)賊反,從事件來看是長安的涼州將控制 政府所為,黑山軍中有長安所任命的冀州牧,袁紹軍中以麴義最有可能 是出身涼州,可能參與其事而被袁紹發覺,因而殺之,其餘部在魏郡立 刻起事。見方詩銘先生的作品《曹操.袁紹.黃巾》。 ::>: 從195年的麴義圍公孫瓚和袁紹圍臧洪事中也帶出一點是196年的袁紹是否還 ::>: 有辦法分兵再挑戰洛陽的楊奉等,從圍攻易京是因缺糧而敗陣來看,袁紹應 ::>: 付兩線戰事已經吃不消,實是沒有餘力招惹楊奉。 ::>196年七月天子才回洛陽,麴義圍公孫瓚、袁紹圍臧洪的戰事應早已解決,唯一 ::>的威脅是"北鄙之警"(公孫瓚與張燕聯軍),但是放到沮授與郭圖、淳于瓊的辯論 ::>中,"北鄙之警"似乎只是託詞,根本的原因還是袁紹的用心,看他是否認為天子 ::>給曹操迎走為不利之事、有否預測到曹操得到天子後會反過來責他"地廣兵多而 ::>專自樹黨,不聞勤王之師而但□相討伐"。 195年麴義才與閻柔在漁陽破公孫瓚軍,然後還繼續圍易京年餘才因糧食 不繼而被公孫瓚擊破,196年的上半年絕對可能還在繼續戰事,臧洪的戰 事就更加至少是197年才能解決,195年8月張超被圍,12月張超才被殺, 臧洪在張超死後才反袁紹,最快也是195年12月反,袁紹攻了年餘才陷 城,當是在197年。北鄙之警也不一定是託詞,196年麴義圍城不成反被 擊敗,按當年公孫瓚在追擊崔巨業後才南下平原,故事重演不是沒有可 能。 ::>: 198年對袁紹來說公孫瓚應是優先需要處理的,這時候不適合同時開闢南北兩 ::>: 戰場。 ::>198年公孫瓚已是甕中捉鱉,破敗可期,所以袁紹一切慢慢來。而且偷襲許都不 ::>一定就會開啟南邊戰場,只要獲得了天子與曹操兵將家屬,曹操一定完全降服於 ::>袁紹。 如果偷襲不成又怎樣?許都的防備可不是夏侯楙的長安,而且曹操的反應 怎樣也難說,要是曹操聯合公孫瓚南北夾攻袁紹的話,袁紹如何抵擋。 ::>: 官渡之戰除了許攸突然投曹操,冀州派和潁川派的相爭也可能是關鍵。 ::>這樣說很攏統不清,請問是說許攸叛變與冀州派和潁川派相爭有關,還是 ::>官渡之戰的造成跟冀州派和潁川派的相爭有關?又或者是在下之前提到的 ::>,潁川集團極力鬥爭冀州人的結果,造成沮授失權、顏良之死(可能)、張郃 ::>、高覽的陣前投敵? 如果說汝南與潁川相鄰而親善,那南陽一樣與潁川相鄰,許攸與冀州派可 能也屬敵對。另外也同意沮授失權和張郃高覽的陣前投敵對戰情起了極大 影響。顏良之死就不一定,顏良所攻的白馬就在黎陽對岸,是防袁軍南下 的首道防線,袁軍可能沒有辦法短時候投放大兵力渡河,才有顏良戰死的 情況發生。 -- 暴 民 香港總部 http://www.glink.net.hk/~kchin
文章代碼(AID): #14T9zr00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T9zr00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