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這位市長告訴柯P 德國為何能在10年內廢核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竹碳烏龍)時間9年前 (2015/03/22 04:14), 編輯推噓3(306)
留言9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27 (看更多)
※ 引述《hamasakiayu (ayumi)》之銘言: : 所以台灣搞了一個YouBike : 腳踏車時速約為20-30公里之間 : 我想在都市裡面用也很好用了 : 且不需要耗能源,又可以促進人們運動 不能用腳踏車的原因視因為載重量和運輸速度完全不敷使用 你用電動車還可以載瓦斯鋼瓶,你用腳踏車載看看.... : 都更...... 台北辦不到人口密度世界第七 : 台灣亞熱帶國家卻搞了一堆玻璃帷幕 : 這點真的輸慘德國 這不是輸慘好嗎,這視地下水道工程,我前面就有講了 : : 味會得到100%民眾的支持,但也不需要得到100%的支持。 : 說真的,這些話拿給貢寮的人聽 : 大概會被罵死 : 為啥德國人不公投決定啊? 德國的作法違反公民權,請自行參照島國前進的說法,得不到全面支 持硬幹就是違反公民權,看看德國果然還是搞納粹的,完全不尊重少數 : 風力發電的條件是風性良好(風期長、平均風速大、風力平穩),且不受遮擋 : 而基本上德國是穩定的西風帶 : 而台灣則是冬天東北季風,夏天西南季風,夏天秋天會有颱風 : 不是說台灣不能用風力 : 但就風力條件來看,台灣似乎沒有德國優秀 : 換言之,同樣經費下,德國若得到100%風力,台灣可能沒有同樣獲利 不是德國優秀好嗎,他是把整個台灣當成德國一個城市在講,所以才會說台北市 可以搞風力,簡單來說又是那套,核電在台北反核,風力在新竹,綠能好棒,憑 甚麼別人犧牲就好棒他們犧牲就不行 : 而且重點不是在講如何用綠能與節能替代核能嗎? : 為甚麼會跳出電動車的議題? : 若大量使用電動車 : 那麼台灣的用電量是不減反增 = = : 且鮑里斯先生可能不太了解台灣的狀況 : 時速最高45公里的機車,台灣人會願意接受? 不會阿,因為他會產生一個馬桶效應的效果,我前面也講過 我們使用汽機車時就是看各自車輛隨意排放,直接燃燒很沒效率,就像中世紀 城市那樣巴黎可是以到處是大便著名....環境汙染就很嚴重利用效率也很差 但是你集中使用電動車輛,馬桶效應就出現了,排碳將會集中在各大電廠 各大電廠就可以更有效處理廢熱和碳排,理論上你會憑空多出20%的能原 因此從能源的角度來說,雖然用電量是上升沒錯,但實際上能原使用和碳 排卻是下降的 : 所以重點反而是在冷氣上面 : 但我記得對於節能家電政府是有補助的 : 要如何增加學校全面更換承變頻節能冷氣? 很簡單阿圖利財團就可以了 : 換燈泡是不錯啦 : 不過,我想首先先叫政府單位的辦公大樓停止假掰的間接照明 : 這種照明方式不但浪費電,也不是拿來實際照明用的 : 或者把他修定在裝修法規之中 使用間接照明不會違害生命安全,你怎麼禁止? : 由此可知,綠能現在用全力建,真的不聰明 : 明知未來綠能價格會崩盤,轉換率會爆增 : 花未來數倍的錢在現在用舊技術,還要飽受高度電力不穩定的風險 沒用的,綠能在台灣是搞不起來的 頂多算玩玩而以,因為我們唯一天然可以形成規模的綠能是在海面 潮汐和海風,鹽化那些我就不說了,在沒有中央山脈給你靠的情況下 你搞這些找死,我們的位置還是在台風好發帶 我們唯一可以用的就是核能,沒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190.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26968880.A.483.html

03/22 06:19, , 1F
我們唯一可以用的就是核能
03/22 06:19, 1F

03/22 08:29, , 2F
"目前"的基載選項就那幾個,真的沒啥可以選
03/22 08:29, 2F

03/22 12:38, , 3F
要什麼沒什麼的國家選擇真的不多…但至少要知道為何選核
03/22 12:38, 3F

03/22 12:38, , 4F
03/22 12:38, 4F

03/22 13:01, , 5F
台灣要怎樣才能 在沒有中央山脈給你靠的情況?
03/22 13:01, 5F

03/22 13:06, , 6F
這篇提到的電動車的效應我有點興趣耶 所以碳排和電量
03/22 13:06, 6F

03/22 13:07, , 7F
的互相作用會這麼明顯呈現嗎?
03/22 13:07, 7F

03/22 22:16, , 8F
台電法案訂死了~綠能再優惠電價下是有搞頭的
03/22 22:16, 8F

03/22 22:16, , 9F
不過這方法是欺騙人民的手法~很低級
03/22 22:16, 9F
文章代碼(AID): #1L3T4mI3 (PublicIssu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27 篇):
文章代碼(AID): #1L3T4mI3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