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這位市長告訴柯P 德國為何能在10年內廢核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五元)時間9年前 (2015/03/20 17:00), 編輯推噓3(7452)
留言63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7 (看更多)
新聞來源:風傳媒 這位市長告訴柯P 德國為何能在10年內廢核 台北市長柯文哲、台中市長林佳龍及桃園市長鄭文燦19日共同出席「2015永續城市對話峰 會」,德國杜賓根市市長鮑里斯.帕爾默(Boris Palmer)也遠道而來,分享德國的永續 城市治理經驗,他還建議柯文哲,將台灣大量的摩托車以電動車取代,如此可以擁有1個 乾淨而安靜的城市。 鮑里斯:和台灣第一次結緣是捷安特 鮑里斯開場時笑著表示,自己的第1台腳踏車就是台灣品牌捷安特,這是他與台灣的第1次 結緣。接著他提到,城市是未來成長的動能,城市貢獻了全球80%的GDP,人類的未來就在 城市;而都市要處理越來越多的基礎建設,氣候變遷卻同時發生,故在發展 時顧及環境保護。 他提供德國的永續城市經驗。德國自1995年評估得知城市內不可能有更多的綠色空間後, 就決定要把城市內的低度開發地、工業用地好好利用一番,在維持都市的架構下,劃分工 業區、居住區,鐵路四周、軍事用地在冷戰過後也建了很多新住宅,將舊的建物翻新,也 有了新面貌。 在城市能源部分,由於德國冬天冷必須供給暖氣,因此有區域供暖制度,以汽電共生方式 供應能源,沒有碳排放也解決能源問題;此外,室內要有效地與室外隔熱,熱從下水道引 導到建物裡面。他以此表示,城市永續未必都需要使用到新的技術,舊技術做很好的利用 ,結果也會很不錯。 談廢核 鮑里斯:德國5至10年內可能達到 身為德國綠黨一份子的鮑里斯至今已執政8年,他說德國綠黨以反核為主要理念,且在未 來5至10年有可能達到。鮑里斯說,德國已從石化能源走向再生能源,有40%的能源供應由 綠色能源而來,人均排放量自2007年起降低18%。他說,政府推動最大的障礙在於改掉民 眾不好的習慣,比方說,習慣長期開車的人,就不會想換成電動車摩托車,他說,自己為 了提倡節能,已將市長轎車改為市長專用自行車。 至於市府在推動永續城市建設時,該如何面對市民的反彈呢?他回應,要以事實為基礎, 要誠實地呈現石化燃料快用完、且希望淘汰核能的事實,他說,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的 人會願意以風力發電替代;鮑里斯說,市民不相信市府,往往是認為政治人物留一手,故 透明很重要。 鮑里斯說,在德國發展風力時,很多人認為風車很醜,不願意蓋在他們的家鄉,但當政府 告訴他們,可以享有稅負減免並透明決策過程,人民會願意接受並支持。他表示,雖不意 味會得到100%民眾的支持,但也不需要得到100%的支持。 至於鮑里斯給了台灣什麼建議呢?他認為,台灣的天然環境比德國好,很多環境有大風, 風力發電是可行的。另外,台灣也能以太陽能作為發電的來源,比方說以電動車取代摩托 車。他表示,若自己是台北市長,一定會把台北市的摩托車都踢除,改成電動車,台北市 就會變得很安靜與乾淨;此外,可進一步發展電池輔助自行車,它比傳統摩托車效率增加 99%,時速可達45公里,在城市裡就夠用了。 宣導節能 德政府不遺餘力 他也提到德國學校的節能教育,學校內的太陽能板由家長投資,孩子可以看到未來的能源 就在自己的屋頂上發電,若有盈餘,家長還可以分得利潤。德國還希望到處都有太陽能板 ,2007年開始,就有1000千瓦的發電量,至今已經成長了10倍。 社會教育方面,德國啟動「帶舊換新」計劃,民眾帶1個舊的燈泡來,市長換1個全新的節 能燈泡給你,如此讓家戶省下每顆5歐元的燈泡,同時發給小冊子,宣導若家中的燈泡都 能換成節能版燈泡,可以省下大量的電費,有的人就回家把家中的20個燈泡都拿來換,2 個小時有上千人排隊參與。在一系列的減排作為下,德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在15年已經減少 了40%,最重要的是,經濟持續成長,就業率不減。 新聞連結:http://bit.ly/1OcsNKI 心得:當然地大地小有差,有沒有鄰國支援也有差,但要不要做跟能不能做是兩回事, 盼執政黨能在經濟發展與土地保護之間好好考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1.97.1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26842052.A.ADD.html

03/20 17:03, , 1F
台灣現在的問題是卡在能不能,而不是要不要
03/20 17:03, 1F

03/20 17:04, , 2F
現在已經是風力設點太多侷限,太陽能尚待電網跟儲電技術
03/20 17:04, 2F

03/20 17:04, , 3F
地熱完全不可行,潮汐能台灣沒有潛能,能增加的量無法有
03/20 17:04, 3F

03/20 17:05, , 4F
太多的突破。
03/20 17:05, 4F

03/20 17:05, , 5F
台灣辦不到唷
03/20 17:05, 5F

03/20 17:06, , 6F
不要浪費錢了,繼續用核能吧XD
03/20 17:06, 6F

03/20 17:07, , 7F
講白的能源這種東西就是因地制宜,德國能不代表台灣能。
03/20 17:07, 7F

03/20 17:09, , 8F
潮汐能記得黑潮有評估過有開發的潛力,但從黑潮開發潮
03/20 17:09, 8F

03/20 17:10, , 9F
德國能漲電價 但台灣能?光漲一塊錢馬上就會被罵到下台
03/20 17:10, 9F

03/20 17:10, , 10F
汐能對海洋生態的影響還有待評估
03/20 17:10, 10F

03/20 17:11, , 11F
黑潮我非常不建議開發,環境影響評估做下去應該是過不了
03/20 17:11, 11F

03/20 17:11, , 12F
如果政府願意投注心力 相信有機會研發出新的替代能源
03/20 17:11, 12F

03/20 17:12, , 13F
連在土地上搞種電就已經很多爭議了,更不要說海洋。
03/20 17:12, 13F

03/20 17:13, , 14F
不要講什麼政府願意投注心力,學術界都搞不出來還說政府...
03/20 17:13, 14F

03/20 17:14, , 15F
政府投注,鄉民會買單嗎?(斜眼看著綠電)
03/20 17:14, 15F

03/20 17:23, , 16F
有興趣可以看看一樣是島國的英國怎麼發展
03/20 17:23, 16F

03/20 17:24, , 17F
英國沒有孤注一擲在再生能源上,傳統能源其實還有新計畫
03/20 17:24, 17F

03/20 17:26, , 18F
台灣也沒有阿 所以我才說可以參考英國的做法
03/20 17:26, 18F

03/20 17:28, , 19F
英國我記得緯度就比較高,風還比較多。
03/20 17:28, 19F

03/20 17:29, , 20F
所以可開發的風力部分就比台灣好蠻多的。
03/20 17:29, 20F

03/20 17:50, , 21F
德國是多種再生能源都有在推動才能佔到電力來源的26%,
03/20 17:50, 21F

03/20 17:52, , 22F
http://ppt.cc/6p0Z <--德國近三年的電力生產數據,
03/20 17:52, 22F

03/20 17:54, , 23F
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前3種依序為風8.6%生質7%太陽能5.8%
03/20 17:54, 23F

03/20 18:01, , 24F
國內能源局規劃2030年太陽能裝置量6.2GW,年發電78億度
03/20 18:01, 24F

03/20 18:04, , 25F
今年差不多會到目標值10分之1,有說可能改目標提早5年
03/20 18:04, 25F

03/20 18:07, , 26F
能源局的評估我認為還太樂觀了點就是......
03/20 18:07, 26F

03/20 21:38, , 27F
反正一句台灣不適合就什麼事都不用作了,呵呵
03/20 21:38, 27F

03/20 23:09, , 28F
不適合還硬要做…我們可以看誰最後沒穿褲子XD
03/20 23:09, 28F

03/20 23:23, , 29F
能源局今年第一次太陽能競標96MW裝置量平均得標價5元
03/20 23:23, 29F

03/20 23:25, , 30F
預定今年180MW的競標額度下個月可能就會用完了吧
03/20 23:25, 30F

03/20 23:30, , 31F
太陽能裝置發電成本估計在2020年降到4塊,2025年3塊,
03/20 23:30, 31F

03/20 23:32, , 32F
能源局的做法就是隨成本降低逐年加大收購量,漸漸拉高
03/20 23:32, 32F

03/20 23:34, , 33F
太陽能發電量同時降低每年的平均收購價,去年太陽能發
03/20 23:34, 33F

03/20 23:37, , 34F
電量約5.1億度,平均收購成本7.21元,前三年的平均收購
03/20 23:37, 34F

03/20 23:38, , 35F
價每年降幅在0.5元以上。
03/20 23:38, 35F

03/21 00:45, , 36F
我有說「什麼事都不用作」了嗎?還是整天只想畫完全做不到
03/21 00:45, 36F

03/21 00:45, , 37F
的大餅?
03/21 00:45, 37F

03/21 00:46, , 38F
台灣的地小,這就是再生能源最大的限制,不要提到再生能源
03/21 00:46, 38F

03/21 00:46, , 39F
的時候,台灣的國土突然就變得很大了一樣,搞得好像可以無
03/21 00:46, 39F

03/21 00:46, , 40F
擴張。
03/21 00:46, 40F

03/21 00:46, , 41F
^限
03/21 00:46, 41F

03/21 10:16, , 42F
黑潮....對氣候影響的不確定性太高而且緩不濟急
03/21 10:16, 42F

03/21 10:17, , 43F
黑潮不是潮汐能,是洋流發電
03/21 10:17, 43F

03/21 10:17, , 44F
這個技術目前只停在理論階段
03/21 10:17, 44F

03/21 10:17, , 45F
可行性研究是蠻值得,但能不能用就很難講了。
03/21 10:17, 45F

03/21 10:18, , 46F
雖然號稱有高潛力,但工程就是一大問題
03/21 10:18, 46F

03/21 10:19, , 47F
台灣黑潮流速最快的地方海底地形約4km深
03/21 10:19, 47F

03/21 10:19, , 48F
但黑潮只有在最表面不到1km的位置
03/21 10:19, 48F

03/21 10:19, , 49F
搞不好地熱還比較好弄orz
03/21 10:19, 49F

03/21 10:20, , 50F
且那些地點離陸地有段距離(具體數字忘了,要翻舊文)
03/21 10:20, 50F

03/21 10:23, , 51F
(我之前整理的資料因本版前版主嚴重執法不公,一怒下全刪了
03/21 10:23, 51F

03/21 10:24, , 52F
(所以對黑潮有興趣的自己google吧,中文論文資料也不少
03/21 10:24, 52F

03/21 11:09, , 53F
光是材料就很多問題了,海水對現今材料的侵蝕問題,在電廠
03/21 11:09, 53F

03/21 11:09, , 54F
就搞過很多次,目前還不能算根本性上的解決。
03/21 11:09, 54F

03/21 12:31, , 55F
台灣地小但風力與太陽能的環境效率比德國好,德國的太
03/21 12:31, 55F

03/21 12:34, , 56F
陽能與風力發電的容量因數都比台灣小,代表同樣裝置量
03/21 12:34, 56F

03/21 12:38, , 57F
時台灣能發出更多電。台灣10年內有可能發展的基載型再
03/21 12:38, 57F

03/21 12:42, , 58F
生能源差不多就地熱+生質能+小型水力,洋流或波浪這類
03/21 12:42, 58F

03/21 12:46, , 59F
海洋能(溫差也是)雖然有潛力但進展不快。
03/21 12:46, 59F

03/22 07:33, , 60F
03/22 07:33, 60F

03/26 18:02, , 61F
只想用替代能源卻不想節能 當然什麼都做不到
03/26 18:02, 61F

04/05 13:31, , 62F
歡喜核終秀下限~
04/05 13:31, 62F

04/15 22:12, , 63F
有歐洲電網才能廢核
04/15 22:12, 63F
文章代碼(AID): #1L2-74hT (PublicIssu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27 篇):
文章代碼(AID): #1L2-74hT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