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半數急診病患不「緊急」 剝奪資源恐奪命

看板Policy作者 (Syameroke)時間12年前 (2011/11/03 20:48), 編輯推噓4(4015)
留言19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4 (看更多)
※ 引述《Ecclestone (Freude am Fahren)》之銘言: : 你說這麼多 幾乎都是廢話 : 辦公室思考 以管窺天 加上豐富的想像力的推論 : ※ 引述《ching0629 (Syameroke)》之銘言: : : 板上有部分人對健保怨念很深阿,真不知道可喜還可悲 : : 好的是健保真的很需要這些人來點出問題,需要這些人來監督 : : 悲的是這些人大多數不懂健保真正的主要目的,就在亂罵 : : 健保的目的是什麼?? : : 好的健康照護體系(你也可以說是國家衛生政策)是滿足以下三項 : : 1. 健康 : : 無庸置疑,沒有人會懷疑這項目標吧? : 主要是弱勢者的健康 並非全部人的健康 : 甚至當政策要達到所謂"公平" "廉價" : 勢必讓台灣的醫療水準進步遲緩 好藥 新藥(幾乎就是貴) 退出台灣 : 犧牲掉有錢人 在台灣的健康 沒有錯,健康照護體系是針對弱勢者 但並沒有限制醫院不能做健保以外的服務 健保不給付的項目還是很多醫院搶著做,市場也很大 高級健康檢查和正子攝影就是很好的例子 微觀上台灣的醫療技術雖然比不上美國,但在OECD國家排名絕對不差了 : : 2. 分攤財務風險 : : 避免因病而貧,貧窮了又更容易生病,如此循環,這對社會是不公平的 : : 美國與中國大陸每年有非常多人因病而貧 : 何謂社會公平? : 窮人位什麼窮? : 窮是結果還是原因? 窮是結果,也是原因 但是世界上並不是只有富與窮 在美國或大陸許多中下階層甚至中產階級努力一輩子所存的錢,家人生個重病就沒了 這樣的窮法公平嗎? 不分攤財務風險的下場就是讓窮困變成不健康的原因,最後又導致窮困,不斷循環 : : 3. 維護人的尊嚴 : : 一些土著住的地區沒什麼醫療,他們僅有的是巫醫,人死之前家人一定會花很多錢去請巫醫 : .......如果還有 也不是健保可以解決的 : 是教育可以解決的 : : 來作法啦,總知就是要維護人的尊嚴,延續生命已是其次. : : 這些目標若是在有限資源的情形下,其實是某種程度上互相牴觸的,所以只能選擇某種作為 : : 主要目標. : 你確定有了資源 未開化民眾就去看? : 還是一樣找地下電台 巫醫 等到出了大事 就丟給大醫院 : 然後開始怪大醫院沒有藥到摒除? 維護人的尊嚴是非常重要的,土著的例子是扯了點,但事實上大多數患者臨終前,其家屬拼了 命去救他們,其實也知道機會渺茫,但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來看,其實這就是在讓患者感到有尊 嚴,也讓家屬安慰自己已經盡力了 人是社會的動物,這點也是很有重要性的 : : 好了,講了這麼多,知道我國健康保險最主要的目標是什麼了吧? : : 是分攤財務風險,不是健康! : : 懂了吧,健保的錢最主要的目的是拿來避免大家因為生病而變窮. : : 浪費嗎? 當然浪費,如果以追求健康的角度來看浪費的不得了. : : 有人可能有疑問,為什麼這三個目標互相牴觸? : :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健保要保大? 還是要保小? : : 只保小才是最追求健康的選擇,以美國的奧勒岡州為例,想知道為什麼追求健康就應該保小 : : 的人去閱讀下相關文獻吧. : : 保大就是追求財務風險的保障,和維護人的尊嚴,大家要知道大部分國家臨終前1個月的病患 : : 花了30%的醫療費用阿,這些經費根本就是投入大海裡了. : : 所以我們國家健保最主要的目標是分攤財務風險,所以別再罵浪費了,當然浪費 : : 不必要的浪費需要節省,這沒有錯,但是要有改革所需的時間 : : 更何況急診為什麼大家想去,說穿了就是兩點 : : 1. 省時 : : 2. 不清楚自己症狀的嚴重性 : : 第一點需要的是減少門診排隊時間,有很多方式能做,但不可能馬上做到 : : P.S. 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批價掛號時間已經比以前少非常多了 : : 第二點根本就不是病人的責任也不是健保局的責任,是醫院的,病人進來醫院本來就有能力 : : 判斷嚴重程度了,為什麼不轉介門診? 因為急診錢多阿 : 健保局當然有責任 急診可盡性高 醫學中心可進性高 : 這就是健保制度造成的 : 完善的制度 是要透過轉診 診所 (家庭醫學科) 篩除重大疾病 : 轉診 : 兒門診和急診也非對立關係 : 門診遇到緊急 當然會轉急診 急診如果遇到門診就可治療的病患 : 理論應該也要轉 : 問題是在台灣誰敢? 健保局有沒有背書這點專業? : 你的觀念很奇怪 : 急診就是不用等待的門診 是個快速掛號住院通道 : 實際上急診的專業是救重症 急症(不是你覺得急就是) : 對於普通疾病 鑑別診斷 檢查 甚至是後續處置 : 一般門診醫生甚至更有經驗 : 術業有專攻 急診醫師負責的不是 "免等待 不分科"的通才萬能醫生 可近性高是優點,現今制度有幾個問題,但家醫轉診制度絕對不是最好的選項 急診浪費問題要解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門診免等待,現在門診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 1. 一人帶多病不能在同個診解決,一定要排很多科 2. 醫生開業時間高度集中在早上,應妥善分配在早中晚 (而且不能只有小醫師看晚上) 3. 增加醫師的人數 還有很多方法就不贅述了 急診比較貴,醫生通常也非俗稱的大醫生,門診和急診都花10分鐘看到診,誰想去急診? : : 這也是需要改革,但也不是馬上就有成效 : : 所以,健保的問題根本就不是浪費,而是沒有有效的醫療系統來支持 : : 從根本上來看,健保本來就是個很浪費錢的東西 : 另外擬提到增加醫療人員 這根本無濟於事 : 現在的情況是重症科 健保給付月來越多 : 小科 自費多 工作壓力小 賺的多 : 增加醫學生 只會造成熱門科競爭性增加 : 重症科大家只是來混個學歷 流動性增加 : 護理人員也一樣 診所的壓力小 薪水甚至比醫學中心高 : 健保這種共產主義當中心思想的制度 : 根本無法留住人才 無法留人才在重症科 : 事實上 現在台灣的醫學生畢業人數就足夠 : 問題是你看不到 內科同屆每過一年 流失多少人 : 婦產科 小兒科招不到人 : 皮膚科甚至有在招R -4 預約四年後的名額 我們的醫學生非常聰明,但是同時也是最笨的 為什麼皮膚科好賺? 然後四大皆空? 除了現在比起以前大家有錢了更注重外表,和小孩生的更少了 最重要的因素是以前大家都搶著當四大科的醫生,造成四大科的醫生比實際需要的多非常多 這點大家卻有意無意忽略掉,有人還記得陽明醫學院剛成立的時候,那時候缺哪些科的醫生? 缺的就是現在這些熱門科目的醫生阿!! 沒必要去增加四大科給付,因為聰明的醫學生在皮膚科爆滿賺不到錢,而四大科因為沒人,賺 錢賺到手軟的時候,到時候你又要擔心皮膚科沒人做了. 短時間內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不可能,就是多收醫學系學生. 每年住院醫師缺額共2000人,醫學系學生才招收1300人,收滿就好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9.77.193.93

11/03 22:32, , 1F
把門診急診化只是從一家哭變成一路哭而已...
11/03 22:32, 1F

11/03 22:34, , 2F
四大科沒人不會賺錢賺到手軟,只會倒而已。
11/03 22:34, 2F

11/03 22:39, , 3F
至於住院醫師缺額嘛...
11/03 22:39, 3F

11/03 22:40, , 4F
熱門科R-1,R-2都有人在排隊,況且也不見得非要走專科不可。
11/03 22:40, 4F

11/03 22:45, , 5F
像對岸搞到醫學系畢業生寧可當藥廠業務也不當醫師...覺得收滿
11/03 22:45, 5F

11/03 22:46, , 6F
就能解決問題,只怕是辦不到的。
11/03 22:46, 6F

11/03 23:22, , 7F
護理人員就是因為過剩,才會被壓榨不怕你跑,這方法行不通
11/03 23:22, 7F

11/04 12:19, , 8F
不同病無法在同一門診解決也是因為健保 他有規定某些藥物
11/04 12:19, 8F

11/04 12:20, , 9F
必須特定科別或是具有專科證書才能開 某一些檢查也是一樣
11/04 12:20, 9F

11/04 12:21, , 10F
其實健保本身也助長了現在專科化越分越細的現象
11/04 12:21, 10F

11/04 17:26, , 11F
護理人員一點也沒有過剩,是因為壓榨太多了,護士離職率太
11/04 17:26, 11F

11/04 17:27, , 12F
高了,導致惡性循環,解決的方式就是多收點健保費,然後規
11/04 17:27, 12F

11/04 17:28, , 13F
定醫院一定要有多少比例的護士
11/04 17:28, 13F

11/04 17:29, , 14F
不是被壓榨就是過剩,難道你覺得醫生也過剩嗎? 不夠才會
11/04 17:29, 14F

11/04 17:29, , 15F
被壓榨.
11/04 17:29, 15F

11/04 17:30, , 16F
DMW的說法正確,所以一定要想辦法解決,未來可能會設立老
11/04 17:30, 16F

11/04 17:30, , 17F
人病專門科來解決這個問題,用以針對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
11/04 17:30, 17F

11/04 17:31, , 18F
另外在醫護足夠的前提下,門診排隊時間可大幅縮減,那多轉
11/04 17:31, 18F

11/04 17:31, , 19F
幾診其實也無所謂了,這些都是衛生署還可以努力的方向
11/04 17:31, 19F
文章代碼(AID): #1EiesDFy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14 篇):
文章代碼(AID): #1EiesDF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