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裝甲運兵車還有未來嗎

看板Military作者 (有初老症狀的鹹魚)時間1年前 (2023/02/22 19:03), 1年前編輯推噓19(19040)
留言59則, 14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3/9 (看更多)
※ 引述《jimmy5680 (還想飛的企鵝)》之銘言: : 還記得小時候看星光出版社的書,就有提到步兵戰鬥車是從裝甲運兵車發展而來, : 書裡面也提到兩者的差異是什麼(雖然小時候看不太懂) : 時至今日,比較有錢的各國都是在汰換機步單位的裝備時,換上新世代的步兵戰鬥車, : 比如說國軍也買了雲豹甲車 : 是不是可以認為,裝甲運兵車除了特定用途外(ex.執法單位), : 戰場地位已經基本上完全被步兵戰鬥車取代了? : 像是這次各國軍援烏克蘭,雖然也有很多裝甲運兵車, : 但是基本上都是各國已經開始汰換掉的落伍裝備(M113、FV103) : 只有芬蘭的Sisu XA-185和美國的史崔克還算一線裝備 : (but美國的史崔克也開始升級到龍騎兵了) : 國軍未來也會把現有的CM-21全部換成步兵戰鬥車嗎? 裝甲運兵車還在使用 美軍最新的是AMPV,2014年由BAE得標, 2020年開始量產,低速生產方式逐漸汰換M113 https://i.imgur.com/LQcPc2y.jpg
一共分成五種構型 1.通用型(攜帶步兵或物資) 2.指揮型 3.救護型 4.醫療型(車內有手術台,可直接對傷兵進行醫療) 5.迫砲型 看起來很眼熟?? 其實就拆掉砲塔的M2A3布雷德利 題外話,當年除了BAE,還有通用動力也參與競標, 手上沒履帶型底盤的通用動力就狂打輪型車牌, 說他家的史崔克多棒,省錢又維修方便。 但是當時裝甲旅已經執意要用履帶型 所以通用動力只好把史崔克魔改成履帶型 https://i.imgur.com/I5XqhFb.jpg
https://i.imgur.com/euf4g6n.jpg
想也知道這種急就章的亂改還是贏不了BAE 為何裝甲旅堅持要履帶型? 其實他們早就做過艾布蘭和史崔克混和編制演習, 但是測試結果並不好,所以裝甲旅還是堅持要履帶車 相關資料有翻譯成中文: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208&snA=11027 所以...台灣用雲豹取代M113是正確的嗎? 這其實無關正不正確,而是你手上有多少國防預算可以燒。 遇到現實(錢),該妥協的還是要妥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6.100.20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77063801.A.623.html ※ 編輯: sfsm (114.26.100.205 臺灣), 02/22/2023 19:04:58

02/22 19:05, 1年前 , 1F
話說因為採用了AMPV我認為國軍應該快點買M109A7
02/22 19:05, 1F

02/22 19:05, 1年前 , 2F
美陸是已經註定要用布萊德雷底盤再戰至少二十年了
02/22 19:05, 2F

02/22 19:05, 1年前 , 3F
趕快買M109A7才不擔心零件缺料件
02/22 19:05, 3F

02/22 19:07, 1年前 , 4F
還有台灣的狀況是平地道路鋪裝率高
02/22 19:07, 4F

02/22 19:07, 1年前 , 5F
至於道路鋪裝率低的山地 履帶車也一樣無法路外機動
02/22 19:07, 5F

02/22 19:08, 1年前 , 6F
比如去蘇花改跑路外機動履帶車一樣要跌進太平洋
02/22 19:08, 6F

02/22 19:10, 1年前 , 7F
不過目前來看老美買AMPV是為了替換還在各個支援單
02/22 19:10, 7F

02/22 19:10, 1年前 , 8F
位的M113(例如:醫療、迫砲、、、),至於原本運兵
02/22 19:10, 8F

02/22 19:10, 1年前 , 9F
型的M113已經被布萊德雷和史崔克取代的差不多
02/22 19:10, 9F

02/22 19:15, 1年前 , 10F
好幾年前的步校開放,勇虎跟雲豹行駛在潮濕的草地上
02/22 19:15, 10F

02/22 19:15, 1年前 , 11F
至於輪履合併使用,以文中提到的試驗來看,旅級以
02/22 19:15, 11F

02/22 19:15, 1年前 , 12F
及營級以下的編制基本上是場災難,師級的話要看老
02/22 19:15, 12F

02/22 19:16, 1年前 , 13F
美以後的重型師的編制試驗狀況,不過以第一裝甲師
02/22 19:16, 13F

02/22 19:16, 1年前 , 14F
的編制經驗來看依舊不妙
02/22 19:16, 14F

02/22 19:16, 1年前 , 15F
勇虎順利通過 雲豹就陷下去了 裝步分離
02/22 19:16, 15F

02/22 19:17, 1年前 , 16F
堅持要履帶型感覺是對的
02/22 19:17, 16F

02/22 19:21, 1年前 , 17F
你要這樣講要長程機動時會變履帶車被輪甲拋在後頭
02/22 19:21, 17F

02/22 19:22, 1年前 , 18F
美軍需要沙漠作戰,也有歐陸跟北美平原操作需求
02/22 19:22, 18F

02/22 19:22, 1年前 , 19F
何況沒有卡車提供補給其實履帶車也跑不了多遠
02/22 19:22, 19F

02/22 19:22, 1年前 , 20F
而且還是高緯度有路面結冰跟融雪問題
02/22 19:22, 20F

02/22 19:22, 1年前 , 21F
履帶就是戰術機動能力強 但戰略機動能力弱
02/22 19:22, 21F

02/22 19:25, 1年前 , 22F
台灣大部分作戰區可用輪型,也好養
02/22 19:25, 22F

02/22 19:25, 1年前 , 23F
但可以針對小部份地區編制履帶
02/22 19:25, 23F

02/22 19:30, 1年前 , 24F
台灣用輪型就可以跑遍大部分地形吧!
02/22 19:30, 24F

02/22 19:34, 1年前 , 25F
我倒是覺得台灣的狀況反而需要履帶車,因為城鎮化
02/22 19:34, 25F

02/22 19:34, 1年前 , 26F
較高且車輛不少,沒意外的話開打後重要道路上會有
02/22 19:34, 26F

02/22 19:35, 1年前 , 27F
不少車輛卡住,屆時輪車機動優勢能不能發揮,我是
02/22 19:35, 27F

02/22 19:35, 1年前 , 28F
覺得不樂觀
02/22 19:35, 28F

02/22 19:42, 1年前 , 29F
國軍需要履車IFV搭配MBT,只是卡在經費問題。
02/22 19:42, 29F

02/22 19:58, 1年前 , 30F
履帶車輛的性能總是贏過輪車一大截 但是運用成本高
02/22 19:58, 30F

02/22 19:59, 1年前 , 31F
要拼數量或是拼妥善率的時候總得吃這個虧
02/22 19:59, 31F

02/22 20:26, 1年前 , 32F
履帶才可以跑全地型,天生優勢
02/22 20:26, 32F

02/22 20:37, 1年前 , 33F
那這樣感覺台灣比較需要履車啊,台灣又不太需要戰
02/22 20:37, 33F

02/22 20:37, 1年前 , 34F
略機動
02/22 20:37, 34F

02/22 20:38, 1年前 , 35F
只是平日要養會比較麻煩
02/22 20:38, 35F

02/22 20:44, 1年前 , 36F
反了...台灣環境反而是輪車好調度...
02/22 20:44, 36F

02/22 20:45, 1年前 , 37F
履車的好處在台灣這種到處鋪道路的真的有限
02/22 20:45, 37F

02/22 20:48, 1年前 , 38F
你要把台灣各縣道都搞到不能通行先想下有多少..
02/22 20:48, 38F

02/22 20:51, 1年前 , 39F
台灣需要的是可以快速機動的輪車
02/22 20:51, 39F

02/22 20:52, 1年前 , 40F
履車在台灣有個優勢,可以原地360轉向,
02/22 20:52, 40F

02/22 20:52, 1年前 , 41F
這在巷道狹窄的住民地戰很有用。
02/22 20:52, 41F

02/22 21:12, 1年前 , 42F
記得之前有篇文是版友拿資料提問美軍三種旅級單位,
02/22 21:12, 42F

02/22 21:12, 1年前 , 43F
因應不同機動狀況的速度為何有此差異?
02/22 21:12, 43F

02/22 21:12, 1年前 , 44F
跨戰區長距離戰略運輸是IBCT最快沒問題,不過國軍
02/22 21:12, 44F

02/22 21:12, 1年前 , 45F
基本上不會遇到美軍這種上千公里,甚至跨洋海空運
02/22 21:12, 45F

02/22 21:12, 1年前 , 46F
的情況。而戰區內數百公里機動是SBCT最快,作戰時
02/22 21:12, 46F

02/22 21:12, 1年前 , 47F
推進則是ABCT最快。以國軍的情況,很可能不會跨戰
02/22 21:12, 47F

02/22 21:12, 1年前 , 48F
區,甚至跨幾十公里的作戰分區。而打擊旅駐地跟待命
02/22 21:12, 48F

02/22 21:12, 1年前 , 49F
位置,距離登陸灘頭多在二、三十公里內。所以履車一
02/22 21:12, 49F

02/22 21:12, 1年前 , 50F
定有高度存在價值,只是QRF角色還是要跟輪車分工。
02/22 21:12, 50F

02/22 21:23, 1年前 , 51F
最終還是看預算跟人力決定,之後恢復一年的陸軍上看
02/22 21:23, 51F

02/22 21:23, 1年前 , 52F
15萬人的規模要怎麼分配人力?
02/22 21:23, 52F

02/22 21:25, 1年前 , 53F
短時間應該沒有採購履甲規劃,現有繼續用
02/22 21:25, 53F

02/22 21:33, 1年前 , 54F
我覺得理想上,4個裝甲旅的機步用履車,3個機步旅
02/22 21:33, 54F

02/22 21:33, 1年前 , 55F
統一用輪車(雲豹砲車跟迫砲車代替現有履帶戰車與
02/22 21:33, 55F

02/22 21:33, 1年前 , 56F
迫砲車)
02/22 21:33, 56F

02/23 01:19, 1年前 , 57F
根據網路上的介紹,法軍裝甲單位是輪履合併使用
02/23 01:19, 57F

02/23 01:19, 1年前 , 58F

02/23 01:19, 1年前 , 59F
文章代碼(AID): #1ZzVPvOZ (Milita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ZzVPvOZ (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