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新莊捷運延伸桃市 須評估

看板MRT作者 (甲子園的狂熱)時間14年前 (2010/03/11 21:38), 編輯推噓10(10015)
留言25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2 (看更多)
: 新莊捷運有無可能延伸至桃園市?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表示,這要看有無路徑 : 對於楊麗環強調路線規劃已經沒有問題,吳敦義回說,他還不敢這樣講, 最早的縱貫鐵路是從新莊經過龜崙嶺到桃園的 想來楊麗環口中的路線規劃沒有問題,應該大致也是那樣的路線規劃 不過日本人在新建鐵路時,考慮到龜崙嶺的坡道, 所以才改由鶯歌那邊繞到桃園去(事實上,鶯歌那邊的坡度也很陡 日治時代曾發生火車倒退嚕的慘劇,死了蠻多人的),所以才在出了(往南)鶯歌車站後 的鐵道那邊有一個很大的轉彎。 所以新莊線延申到桃園,除非是繼續地下化 以迴龍到龜山開始上坡的距離,似乎沒有辦法逐步墊高到電車可以走的坡度 以機場捷運線來看,其實坡度離邊緣值也很近,但卻在五股這邊就開始逐漸墊高了 拉長了很大的距離才符合電車可以上升的坡度 很難想像新莊迴龍到龜山這邊要如何符合那樣的規範?還是學高鐵的模式直接打山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9.138.118

03/11 21:53, , 1F
爬不上去打山洞阿
03/11 21:53, 1F

03/11 22:04, , 2F
機捷似乎不少高架,萬一地震,首次來台的外籍旅客會不會嚇得不
03/11 22:04, 2F

03/11 22:05, , 3F
敢再來@@
03/11 22:05, 3F

03/11 22:28, , 4F
地下段遇到地震也是有危險吧
03/11 22:28, 4F

03/11 22:32, , 5F
不會 搭捷運不見得這麼有感 說不定是認為車很爛 是第三世界
03/11 22:32, 5F

03/11 23:17, , 6F
迴龍後繼續地下,龜山境內站以深地下形式站體 讓隧道慢慢爬
03/11 23:17, 6F

03/11 23:17, , 7F
只是應該會貴到不行XD
03/11 23:17, 7F

03/11 23:18, , 8F
至於歐美的車也沒好到哪啦XD
03/11 23:18, 8F

03/11 23:20, , 9F
http://tinyurl.com/yfpl7c2 韓國深度最深的地鐵站
03/11 23:20, 9F

03/11 23:25, , 10F
釜山萬德站 似乎也是為了地形因素而採深地下設站
03/11 23:25, 10F

03/11 23:39, , 11F
http://tinyurl.com/ya9fzyt 朝鮮深度最深的地鐵站
03/11 23:39, 11F

03/11 23:42, , 12F
榮光站 垂直深度平地100M 山區150米/補充:平壤地鐵日
03/11 23:42, 12F

03/11 23:43, , 13F
當時比較大的問題是淡水河太寬了 架橋困難
03/11 23:43, 13F

03/11 23:43, , 14F
再趕工的情況下才選了今天的路線
03/11 23:43, 14F

03/11 23:44, , 15F
當時有龜崙嶺跟樹林的比較線
03/11 23:44, 15F

03/11 23:44, , 16F
運量約53萬 高捷11萬 平壤地鐵票價 台幣0~1元 所以票價
03/11 23:44, 16F

03/11 23:46, , 17F
票價降價 高雄捷運的運量有機會狂升!?
03/11 23:46, 17F

03/11 23:51, , 18F
那得先學平壤把機車全砍了才行吧XD
03/11 23:51, 18F

03/12 00:14, , 19F
平壤應該自古至今也沒出現過幾台機車吧 人家還有路面電車咧
03/12 00:14, 19F

03/12 00:48, , 20F
高捷免費阿...看能衝到什麼程度~
03/12 00:48, 20F

03/12 00:49, , 21F
高捷或高鐵的問題,真的不是價格!再降,其實旅客也不會再增
03/12 00:49, 21F

03/12 00:50, , 22F
加,而且想增加旅客本來是為了增加營收,營收反而下跌就失去
03/12 00:50, 22F

03/12 00:50, , 23F
意義了!
03/12 00:50, 23F

03/12 16:48, , 24F
其實未必要地下化,像三鶯線那樣中運量膠輪(迴龍轉乘)也ok~
03/12 16:48, 24F

03/15 13:38, , 25F
印象中北韓地鐵站蓋那麼深也有軍事考量? (炸不到)
03/15 13:38, 25F
文章代碼(AID): #1BcF9G3z (MR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cF9G3z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