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陸客少 綠委:交通部害業者過度期待

看板KMT作者 (bxdfhbh)時間14年前 (2010/07/10 19:1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2/61 (看更多)
※ 引述《mstory (m的故事)》之銘言: : ※ 引述《bxdfhbh (bxdfhbh)》之銘言: : : 我說過民主不好嗎? : : 還是你腦內補完的? : 你的言下之意就是 : 民主不如獨裁 : 所以要大家乖乖的接受獨裁 先造謠污蔑,給別人貼個標簽,再往這個標簽上打,是吧? 我從一開始就說得非常清楚, 民主與專制和經濟發展無關,經濟發展不是由這個決定的,經濟發展是由經濟政策決定 的。 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民主不如獨裁。 造謠污蔑,你這個叫做烏賊戰術,是嗎? : : 我說過民主的不是嗎? : : 這就是你的理解能力? : 你很明顯的就是要講 : 民主無用 : 不是嗎? : 不然扯民主幹嗎? 在經濟發展方面,民主確實無用啊,沒錯啊, 當然專制制度也無用就是了,經濟發展,綜合國力的提升,和國體無關, 但是就是有人要將民主捧為神。我是打這個的。 : : 我批評了民主的不是了嗎? : : 這就是你的中文水平? : 那請問一下 : 你為何要去扯到民主呢? 你理解能力不足請重讀國小課本。 : : 是啊,民主本來就不是一種神術,不是嗎? : : 民主是一種政治體制,和國家綜合國力發展無關。 : 是啊 : 民主不是一種神術啊 : 但是民進黨爛 : 跟有人高喊民主有啥關系呢? 你理解能力不足請重讀國小課本。 : : 要比臺灣,很好啊。 : : 1950年,臺灣的人均GDP為140美元左右, : : 中國大陸人均GDP為21美元,臺灣為中國大陸的6.67倍。 : : 2009年,臺灣的人均GDP為16392美元, : : 中國大陸人均GDP為3678美元,臺灣為中國大陸的4.46倍。 : : 臺灣本來起點就比大陸高得多,又不存在外部經濟和技術封鎖,發展得還沒有大陸這邊 : : 快,很自豪是嗎? : 然後呢? : 大陸發展的很快 : 就代表大陸整體的水平變高了嗎? 從21美元發展到3678美元,不是變高了嗎? : 發展快 : 不代表水平高 : 只能代表大陸很窮 : 從10分進步到50分的人會比90分退步到85分的人聰明嗎? 你這個比喻很爛, 考試不是經濟建設,不需要資本積累,不需要技術積累, 考試也不能吃老本,考試你做不出來就是考不出成績。 : : 1989年蘇聯人均GDP是8210美元,臺灣是7805美元。 : : 連臺灣的三成都達不到? : : 完全不講數據,張口胡亂噴,可真行啊。 : :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烏克蘭等國經濟一落千丈,工業生產當年萎縮至少一半以上,俄羅斯 : : 這些年靠賣石油才恢復過來, : : 你拿轉軌後不到臺灣的三成來當例子,打自己的臉嗎? : wa....原來這麼高哦 : 沒有數據的確是我的不對 : 不過 : 為何蘇聯解體了啊? : 台灣還在 : 蘇聯在那裏了啊? : 如果蘇聯這麼好 : 那怎麼會不見了? : 你能不能講一下? 蘇聯是因為政治因素不見的,不是因為國力衰敗不見的。 : : 印度破爛嗎? : : 印度獨立的時候是世界八大工業國之一,經濟實力遠在中國之上,1950年印度的人均GDP為 : : 56美元,是中國的2.67倍。 : : 2009年印度是1031美元,是中國的28.0%。 : : 如果不樂意舉被中國超過的例子也行, : : 舉例美國如何? : : 1950年美國人均GDP為1936美元,是中國的92.19倍, : : 2009年美國人均GDP為46381美元,是中國的12.61倍。 : 中國超過了印度又怎麼樣? : 中國也超過了非洲國家了啊 : 很了不起嗎? : 而且 : 印度也還在進步中 印度沒有哪一年的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中國。 : 到底誰會比較強 : 以後才知道 給個年限吧,不要是一萬年。 而且我不認為一萬年後印度能超過中國。 : 就算中國的經濟變的是美國的二倍 : 只要中國的獨裁不改 : 我也不會認同中國可以統治台灣 : 獨裁國家就是獨裁國家 : 沒啥好講的 我的話題中,涉及到了中國可以統治臺灣嗎? 我根本沒有涉及這個話題。 無限回圈,無限跳針,這就是你的水準? : : 我說的非常清楚, : : 經濟發展和政治制度無關,只和經濟政策有關。 : : 蔣經國的專制制度把經濟搞得很不錯。 : : 當然了,你理解不了中文我也沒辦法。 : 然後呢? : 經濟和政治制度無關 : 又能代表啥? : 代表台灣能向中共投降了嗎? : 只要經濟好 : 不管政制體制都不要緊? : 是這樣子的嗎? 我的話題中,涉及到了臺灣能向中共投降了嗎? 我根本沒有涉及這個話題。 無限回圈,無限跳針,這就是你的水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19.191.228
文章代碼(AID): #1CE5PDe2 (KM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2 之 61 篇):
文章代碼(AID): #1CE5PDe2 (K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