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陸客少 綠委:交通部害業者過度期待

看板KMT作者 (中肯無益於中出)時間14年前 (2010/07/13 10: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61 (看更多)
※ 引述《bxdfhbh (bxdfhbh)》之銘言: : 我從頭到尾,都沒有推崇獨裁否定民主, : 烏賊戰術沒有意義。 : 我一直都主張獨裁與民主對發展無關,只和經濟政策有關。 : 蔣經國是獨裁者,但是把經濟建設得非常好,使得綜合國力飛速上升。 : 他的政策十分成功,現在大陸這邊改革開放之後,也是效仿蔣經國的政策。 : 大陸這邊的經濟飛速發展,進一步證明了蔣經國政策的成功。 : 蔣經國是獨裁者把經濟建設得好的典型, : 民進黨是民主者把經濟搞得一團糟的典型, : 我再重復強調一遍: : 我的觀點一直很明確:獨裁與民主對發展無關,經濟發展只和經濟政策有關。 : 蔣經國的獨裁統治下,經濟政策十分成功,把經濟發展得很好,大陸這邊改革開放後經濟 : 的飛速發展,進一步證明了蔣經國政策的成功。 : (此後臺灣放棄了蔣經國的道路,而大陸這邊堅持繼續走下去,產生了此消彼長。) : 我的觀點沒有任何前後矛盾之處, : 你理解不了請重讀國小國文課本。 這裡做點補充好了,最近剛好溫習相關的文獻。 台灣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結構關係受到西方的重視,主要理由下面這篇文章做了重要 的宣稱。這篇文獻大概在討論台灣的經濟發展時,都會提到: Hamiltion, Gary G. and Nicole Woolsey Biggar, 1988, "Market, Culture, and Authorit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in the Far Eas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49:S52-S94. 這篇英文很長(囧),所以我很快地介紹一下主要的論點。兩位作者指出,解釋東 亞(日本、南韓、台灣)經濟成長和組織結構的變遷之理論有三大類,第一種以市場 作為變動的原因,經濟和組織的變動受到市場的狀態所影響;但是台灣是一個非常特 殊的例外,因為台灣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卻一直是中小企業為主,沒有經歷垂直或水 平的整合。第二個論點則是文化論,以儒家文化和佛教做為東亞經濟發展的理由。但 是這個論點卻沒辦法解釋日本、南韓、台灣間的差異,三者都在同一個文化圈內。 因此這篇文章建議,以權威的型態和規範作為因素,用以解釋何以三者都經濟成長 ,卻有完全不同的企業組織型態的問題。在這樣的前提下,政府的管制才被帶進台灣 經濟成長的討論中。 我會用這種方式解釋(比較嚴格地說,調節不是這兩個學者的主要用語): 政府(威權、民主) ↓ 國際貿易和分工 → 對經濟的管制和調節 → 組織型態(中小企業、財閥) → 經濟發展(東亞奇蹟) 台灣是因為在中小企業林立的情況下經濟快速成長而讓西方的學者感到興趣。 順道一提,Gary Hamiltion有和東海大學的高承恕老師合作,後來高承恕帶領了很 多學生,開啟了對台灣中小企業的研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8.194.188
文章代碼(AID): #1CEy-DfM (KM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1 之 61 篇):
文章代碼(AID): #1CEy-DfM (K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