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北市塞車有解?! 大學生提雲端控制紅綠已回收

看板Gossiping作者 ( )時間5年前 (2018/07/26 07:54), 編輯推噓8(9164)
留言74則, 18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8/13 (看更多)
北市塞首車先要解決, 綠燈但禮讓行人的右轉道停滯。 想通這一點就可以達成你說的車流慣性。 大型號誌則是下一階段的問題。 怎麼解決? 在尖峰時間把中大型路口(例如三線道以上) 引入行人專用時相,把行人跟車流分開。 綠燈90秒可以全部用於疏通車流, 而不是讓右轉道花費20到30秒等行人走完。 當右轉道停滯後方車流會轉進中間車道造成壅塞。 這才是車流無法順暢疏運的原因。 且分流可以進一步減少對行人的事故率。 大家都知道車輛跟行人分開, 可以提升道路使用效率更能減少事故率, 鄰里交通改善計畫是從空間做到這一點。 行人時相則是從時間做到這一點。 這是很容易改善且有效的措施。 ※ 引述《JeremyJoung (J.J.)》之銘言: : 會提這個概念的人基本上只是個外行 : 首先 大型號誌系統會有一個基本概念就是 "號誌連動" : 也就是在一條直線馬路上 區間內所有的紅綠燈的會同時轉紅燈與綠燈 : 這樣做的用意在於削減"車流慣性" : 對交通阻塞最大傷害的並不是車流量 而是[不穩定的紅燈停滯] : 走走停停才是真正最傷交通的作法 : 交通這種東西是這樣的 [只要沿路上有任何一個紅燈 所有流量就會被堵塞] : 就像是 [水管上有多個水筏開關 只要關閉其中任何一個 整個水流就會停止] : 因此 控制紅燈最好的方法是 讓所有紅燈同步運作 : 這樣就可以讓紅燈的時間軸投影壓縮到最小 : 文中用感應網路來動態控制燈號 結果必然會造成燈號週期錯亂 : 讓紅燈的時間軸大幅增加 : 結果 乍看之下是省下了一個燈號的時間 實際上卻是增加了沿路上n個燈號的時間 : 因此 正確的方法是分析都市內車流趨勢 : 讓最大車流量的那一個路徑(不見得是直線) 始終是保持紅綠燈同步連動的模式 : 這樣 至少就可以確保讓最大流量的那組交通成本降到最低 : 其實 改善都市交通的方法非常多 : 甚至 過去被認為是失敗品的忠孝東路公車道 : 只要經過某種程度的結構改進 也可以正常發揮效用 : ※ 引述《Diluvius (沒)》之銘言: : : 1.來源: 東森 : : 2.標題: 北市塞車有解?! 大學生提雲端控制紅綠燈 : : 3.內文: : : 台北市將投入10億經費來建智慧路燈,其實部分發想來自於大學生靈感,智慧生態社 : : 圖進入第二屆,今年吸引將近500名學生參加,得獎作品的提案會落實到台北市裡頭 ,? : : 集思廣益打造智慧城。 : : 一到路口綠燈轉紅,一等就是99秒,後方車子全都塞住,台北市塞車問題,大學生給 : : 慧提案。智慧生態競圖得獎學生,楊琍詅:「如果會堵塞它就會進行交通變換的號誌 : : 像現在是比較死的記秒數的計算。」 : : 從地上感測線圈得知車量多寡,傳到雲端控制紅綠燈秒數,讓車流更順暢,社區問題 : : 來解決,台北智慧生態社區競圖比賽進入第二屆,吸引了近500人參與,連英國劍橋 大? : : 學生也來了。 : : 台北市府副秘,李得全:「每一個社區它們都有它的然條件、社經的差異,那要符合 : : 社區自己的需求,解決它自己最迫切的問題,這才是市政府要做的。」一大片的農耕 : : 和疏洪廣場來規劃士林重劃區,結合智慧科技和生態,也奪下今年首獎。 : : 北市大市政管理院長,邱英浩:「規劃這件事情很多都是從需求開始,而不是為做而 : : 基礎建設是屬於比較傳統的,那現在大家把智慧生態概念放進去,除了智慧還要生態 : : 單講就是達到永續的宜居環境變得很重要。」 : : 要讓設計圖從紙上活了起來,去年21件作品,就有超過半數已編列預算執行,像是北 : : 慧路燈,就投入了10億資金。 : : 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我們跟研華、大同、神腦電腦合作,所以從這個條件來講 : : 置在我們智慧交通、AI的應用,他們的提案給我們之後,我們會修正後再跟產業合作 : : 後再來發包。」目前已有15個地方、40項智慧生態設施,要讓台北不只宜居,更要永 : : 4.連結: https://fnc.ebc.net.tw/FncNews/Content/4592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3.159.1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32562886.A.421.html

07/26 07:56, 5年前 , 1F
其實無效,高島屋門口非尖峰一樣塞
07/26 07:56, 1F

07/26 07:57, 5年前 , 2F
中大型路口行人通過時間需時更長
07/26 07:57, 2F

07/26 07:57, 5年前 , 3F
你只能選犧牲行人,讓行人分兩段過馬路
07/26 07:57, 3F

07/26 07:58, 5年前 , 4F
一次專用實相30秒,剛好走到分隔島
07/26 07:58, 4F

07/26 07:58, 5年前 , 5F
怎麼不乾脆只禁止行人上路
07/26 07:58, 5F

07/26 08:00, 5年前 , 6F
本來中大型路口有天橋跟地下道但是台灣人
07/26 08:00, 6F

07/26 08:00, 5年前 , 7F
很懶加上都市美學觀念改變,幾乎絕跡了
07/26 08:00, 7F

07/26 08:01, 5年前 , 8F
或者是在旁邊又畫斑馬線,那誰要走天橋
07/26 08:01, 8F

07/26 08:01, 5年前 , 9F
塞車的根本問題是車太多
07/26 08:01, 9F

07/26 08:02, 5年前 , 10F
應該增加民眾搭乘公眾運輸的誘因
07/26 08:02, 10F

07/26 08:02, 5年前 , 11F
確實是車太多,容量不足
07/26 08:02, 11F

07/26 08:02, 5年前 , 12F
這方面就要看政府怎麼處理公眾運輸了
07/26 08:02, 12F

07/26 08:04, 5年前 , 13F
路型設計也有關係,澳門那麼小交通卻還行
07/26 08:04, 13F

07/26 08:05, 5年前 , 14F
因為他們路口一堆圓環大家都進去繞
07/26 08:05, 14F

07/26 08:05, 5年前 , 15F
反而不太依賴燈號觀控
07/26 08:05, 15F

07/26 08:07, 5年前 , 16F
車子只要停下來就會卡住,因為大家是綠燈
07/26 08:07, 16F

07/26 08:07, 5年前 , 17F
我贊成你欸哈哈,不過其他人意見也很好,
07/26 08:07, 17F

07/26 08:07, 5年前 , 18F
相輔相成
07/26 08:07, 18F

07/26 08:08, 5年前 , 19F
依序起步,到線後第五台已經綠燈10秒了
07/26 08:08, 19F

07/26 08:09, 5年前 , 20F
這樣算一個燈60秒一線30台已經是理想值
07/26 08:09, 20F

07/26 08:11, 5年前 , 21F
馬德 應該天橋重建 廢除斑馬線 促進國
07/26 08:11, 21F

07/26 08:11, 5年前 , 22F
人運動 順便壓抑房價拉 e04
07/26 08:11, 22F

07/26 08:12, 5年前 , 23F
等一堆慢慢爬的生物 公車都不知道塞去
07/26 08:12, 23F

07/26 08:13, 5年前 , 24F
哪了
07/26 08:13, 24F

07/26 08:17, 5年前 , 25F
怎不把斑馬線換成輸送帶 行人過馬路加速
07/26 08:17, 25F

07/26 08:18, 5年前 , 26F
日本那種是一個號誌 行人走X字型
07/26 08:18, 26F

07/26 08:19, 5年前 , 27F
但是台灣人過馬路那種低能方式..算了
07/26 08:19, 27F

07/26 08:19, 5年前 , 28F
你看台大門口原本是沒斑馬線的,後來就是
07/26 08:19, 28F

07/26 08:19, 5年前 , 29F
順應時勢還是畫了
07/26 08:19, 29F

07/26 08:19, 5年前 , 30F
四面專用時相台灣也有啊,但沒啥用
07/26 08:19, 30F

07/26 08:20, 5年前 , 31F
天母忠誠路就兩個 高島屋跟新光三越門口
07/26 08:20, 31F

07/26 08:21, 5年前 , 32F
而且很多四輪老愛嘴車子塞滿人很省空間,
07/26 08:21, 32F

07/26 08:21, 5年前 , 33F
但是我每天上班往車裏看,十台裡面大概有
07/26 08:21, 33F

07/26 08:21, 5年前 , 34F
一半以上都只有1~2人
07/26 08:21, 34F

07/26 08:21, 5年前 , 35F
天母東西路中山北也是有時段是四面通行
07/26 08:21, 35F

07/26 08:38, 5年前 , 36F
違停才是最大亂源
07/26 08:38, 36F

07/26 08:58, 5年前 , 37F
行人紅燈還在繼續走,尤其一群人走更
07/26 08:58, 37F

07/26 08:58, 5年前 , 38F
是有恃無恐、慢慢走,一堆車子等,根
07/26 08:58, 38F

07/26 08:58, 5年前 , 39F
本不甩紅綠燈,每天早上去看看台大醫
07/26 08:58, 39F

07/26 08:58, 5年前 , 40F
院中山南路、常德街路口就知道,這種
07/26 08:58, 40F

07/26 08:58, 5年前 , 41F
跟汽機車違規一樣,沒有開罰,光用號
07/26 08:58, 41F

07/26 08:58, 5年前 , 42F
誌規範絕對看不到成效
07/26 08:58, 42F

07/26 09:02, 5年前 , 43F
台北有211處行人專用時相,你去周邊看看是
07/26 09:02, 43F

07/26 09:03, 5年前 , 44F
更壅塞還是更順暢?一般都是更塞啦
07/26 09:03, 44F

07/26 09:08, 5年前 , 45F

07/26 09:12, 5年前 , 46F
行人紅燈了一樣大爺臉,反正他有無敵星
07/26 09:12, 46F

07/26 09:12, 5年前 , 47F
星。
07/26 09:12, 47F

07/26 09:15, 5年前 , 48F

07/26 09:15, 5年前 , 49F
行人專用時相是拿來提升行人安全,無法解
07/26 09:15, 49F

07/26 09:15, 5年前 , 50F
決塞車的
07/26 09:15, 50F

07/26 09:19, 5年前 , 51F
你舉的例子是假日,人潮跟一班通勤時段
07/26 09:19, 51F

07/26 09:19, 5年前 , 52F
的情形有差異,車流輛也有差異。
07/26 09:19, 52F

07/26 09:28, 5年前 , 53F
可以去趟東京玩玩看
07/26 09:28, 53F

07/26 09:31, 5年前 , 54F
當初不知道是哪個天才 行人路段的時候
07/26 09:31, 54F

07/26 09:31, 5年前 , 55F
車子右轉也綠燈
07/26 09:31, 55F

07/26 09:35, 5年前 , 56F
推 一堆行人走超慢真的很X
07/26 09:35, 56F

07/26 09:41, 5年前 , 57F
07/26 09:41, 57F

07/26 09:42, 5年前 , 58F
96.6.21平日試辦行人專用,塞爆。
07/26 09:42, 58F

07/26 09:42, 5年前 , 59F
右轉線道太多了 汽車從外一 外二 外三
07/26 09:42, 59F

07/26 09:43, 5年前 , 60F
都右轉能不堵嗎 還有硬要直行機車跟汽
07/26 09:43, 60F

07/26 09:43, 5年前 , 61F
車一起搶外線道 錯的地方太多了
07/26 09:43, 61F

07/26 09:46, 5年前 , 62F
你都說了只試辦一天
07/26 09:46, 62F

07/26 09:47, 5年前 , 63F
辦個sample交差成分大吧。沒有想要解決
07/26 09:47, 63F

07/26 09:47, 5年前 , 64F
問題點的意思。
07/26 09:47, 64F

07/26 09:48, 5年前 , 65F
沒錯呀。的確是有試辦試行然後結果失敗
07/26 09:48, 65F

07/26 09:48, 5年前 , 66F
,這個試辦是用來阻止這個措施推行
07/26 09:48, 66F

07/26 14:56, 5年前 , 67F
To Kulda, 你所提供的資訊很棒內容詳盡
07/26 14:56, 67F

07/26 14:56, 5年前 , 68F
,但裡面也提到行人時相仍有評估可行性
07/26 14:56, 68F

07/26 14:56, 5年前 , 69F
的空間,並未全盤否定,且提到了人行綠
07/26 14:56, 69F

07/26 14:57, 5年前 , 70F
燈早開、早關、行人專用時相等方式,其
07/26 14:57, 70F

07/26 14:57, 5年前 , 71F
中也提到了清道時間。大路口要考慮行人
07/26 14:57, 71F

07/26 14:57, 5年前 , 72F
步行到對面時間,要搭配早關一起評估吧
07/26 14:57, 72F

07/26 14:57, 5年前 , 73F
,總之謝謝你提供
07/26 14:57, 73F

11/24 15:03, 5年前 , 74F
11/24 15:03, 74F
文章代碼(AID): #1RMGt6GX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13 篇):
文章代碼(AID): #1RMGt6GX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