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教師的反省機制付之闕如

看板Education作者 (謝謝妳~~)時間18年前 (2006/02/26 15:0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43 (看更多)
謝謝你看完我的文章 然後還提了不少讓我思考的問題 ^^ ※ 引述《spoot (暱稱不見了?!)》之銘言: : ※ 引述《Akai (謝謝妳~~)》之銘言: : : 大學修教育學程 畢業後進一所老牌公立高中實習一年 : : 期間有兼課 之後唸研究所 : : 服完兵役 目前正在一所市立國民中學兼課 : 從上述現象,不知道你對於目前師資培訓有何高見? : 以您所提到的現象,讓我更擔心的是師資培育的問題. : 控管合格教師品質應該是誰的責任? : 主要是因為教師的反省機制付之闕如所導致? : 或,因循您的言論,這責任應落在教師(與家長?): : 教師要如何徹底反省,直到影響政府在開放師資培訓的同時又做好品質的控管? : (家長要如何改變升學觀念,才能影響政府在推動政策時,以政策推動社會風氣導向?) : 又為何政府無法建立優秀的師資培育管道,或至少讓大家對教育能夠安心? : 是政府無能嗎?還是整個社會風氣導向? 其實 這些問題直指 教師會 而我覺得 教師會的功能是引領教師反省的最好單位 但是從民國83年教師會風起雲湧成立之後 教師會的主事者 不是因為太忙而無法兼顧教師會幹部應該要做的事  要不然就是成為 和行政部門討福利的機構  卻沒有明確的 訂出 不適任教師退場機制 或是教師評鑑制度  當然 要這麼做 就像要當年萬年老立委要自己砍自己一樣困難  要是我是當事者(比如教師會幹部) 我有沒有那個勇氣推動 我自己都很疑惑  所以呢 選優汰劣的系統 在師資多元化之後 我相信 選優某種程度上是成功的  但是在汰劣的機制上卻一直無法建立制度     只能說遺憾~~~ : 我想再請教您一個問題: : 您覺得教育是一種專業嗎? : 如果您認為它不是一種專業, : 那是不是意味著,什麼樣的人都可以來當老師? : 那麼師資培育多元,又何嘗不可? : 既然師資管道多元,老師也是人, : 一個人會不會反省,有沒有教育熱,心態成不成熟, : 關心教育者如您,應該怎麼辦呢? : 是不是需要政府在政策上作有效的控管和背書? : 標準是不是應該更多元? : 如果您認為教育是一項專業 : 那麼政府更應該明確地規定,有心從事教職者,必須達到某種標準的資格 : 方能具備擔任教職的條件 : 至於您所擔心的教師會不會反省,要不要反省的問題 : 是否也要納入教育專業道德教育之中? 教育當然是專業 而且是需要有養成的專業 但我們相信的前提是 一個人有約略的能力來探求這個教師的職位 意思是說 我認為今天打定要來當老師的  或是打算有要當老師的 在心態上和熱忱上 我們就先給予高度的肯定和支持 而且我們相信他的熱忱和熱情 (就像一個小孩子跟我們說  老師我想當飛行員 我們不先去貶抑他的想法  而是肯定他的想法 然後再好好跟他討論他有多愛  及需要為這個夢想所需要構築的心力和時間 ) 而一個人昭告天下我想當老師~ 我們樂觀其成 然後 給予他一個流路去走~~ 就是現在的師資養成系統 在這樣的養成系統 他會去思考 我是不是適合 然後再繼續下去  實習完後  取得教師證 下來就是要跟大家一較高下的時候 (我目前對教師甄試的想法很開放並不認為他好或不好  但是就醫個比例原則 考進來的比例 我相信 師資是會不錯的   但不錯 還是缺了前述所說的 退場機制 因為人是會變的 會生病的   沒有這個退場機制   很容易進入系統後 變成無奈的人)  結論:退場機制 要建立      甄試機制 要”更加”透明 : 我說了這麼多 : 您或許會覺得,哪用得著這麼麻煩 : 反正當一個老師的人就應該要有'當老師的樣子' : 什麼狀況都要會處理,別人說你不會反省時,你就該好好反省自己? : 每天的醫療糾紛這麼多,您會不會說醫生也缺乏反省機制? : (我相信他們應該也上了不少醫療道德教育的課程) : 每天的家庭悲劇這麼多,您會不會說每個有家人的人也缺乏反省? : 每天的政治鬧劇這麼多,您會不會說政治人物也缺乏反省? : 反省是一件好事,只是 : 當一個人用著一隻手指頭,指著對方要求對方反省自己,要為發生的過錯有所承擔時 : 有沒有想過, : 有四隻手指頭卻是指著自己的? : 弔詭的是, : 會反省的人,其實從來不需要旗鼓張揚地大聲說:從此刻開始,我要反省自己 : 反倒是那些不懂反省自己的人,卻老是拼了命地要別人認錯,要別人反省自己. : 抱歉有些離題了 : 你認為這個社會重視教育?重視老師工作嗎? : 如果重視教育的話,整個師資培訓制度就會很健全 : 師資培訓健全,社會對所培訓出來的師資也能抱持信心 : 政府盡全力地給予教育工作極大的尊重,支持與資源 : 在這樣的氛圍下,影響至你我 : 重視教育的社會,也會給學校帶來積極正面的鼓舞與報導 : (而不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怨念報導, : 每當社會事件發生,最終就是指向'我們的教育發生了什麼問題?' : 卻不問,社會給了教育怎樣的支持與鼓舞?!卻不問,我們重視教育嗎?) 這主要是媒體的推波助瀾~~ PS這是否更凸顯教師反省機制未啟動? 若是退場機制出現 那教師的反省系統不會只存在於教師每個獨立的個體 而是能把這股正面的氣集中起來 制度化 但我感覺大部分比例很高的家長都還是很尊重老師的 : 想像一下,您希望您的孩子將來會進入哪種學習環境中? : 充滿正面積極鼓勵的環境,還是苛求負面怒罵被要求一再反省的氣氛中? : 社會怎看待教師,是正面或負面 : 很遺憾的,教師對自己的工作就會充滿質疑,充滿自我否定 : 您又能期待,這樣的老師能給我們下一代什麼品質的教育呢? : 一個不重視教育,不尊重教育工作的的社會 : 是無法對教育工作提出任何具建設性的見解 : (因為不重視,哪能期待有什麼全盤客觀的了解) : 也沒有權力期待下一代的教育環境能有多大的進展 : 沒有互相尊重,這一切只是空想. : 沒有互相尊重,我們這一代傳遞給下一代的 : 也只是不尊重罷了 這個社會 我覺得還是以媒體所形塑的社會 但真實的社會 我相信您可以感覺 大家還是很期待教師能給孩子東西 至於彼此尊重   不知道您有沒有感覺 孩子在課堂上 其實像嗷嗷待哺的小鳥 我們為什麼給他們 他們就會吞下去 所以我相信  為給他們尊重 他們吞下去的就是尊重 有時候他們會把不尊重給吐出來 這時候應該感到高興 因為這是最好的機會告訴他們 這叫不尊重 要記得喔~~ 於是乎 他們會去思考 老師為什麼要尊重我 我是不是不尊重老師 然後他們小小的腦袋瓜就會開始在家庭自我同儕學校之間開始撞擊價值觀的大考驗 而這樣的思考 是成長歷程中非常重要的 我們不能保證他都能夠長成像大樹或是經世濟民 但是我相信可以讓他知道 在他人生的生涯中 曾經有位老師  很尊重他們OR他的想法 因為我們無法改變家庭 但是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的給 這些小腦袋瓜刺激 至於會有什麼結果 我不能決定 但我相信 有刺激就有機會 就有機會讓他從家庭的桎梏中”頓悟” : 而您又提到, : 要號召學生獨立自主,加強個人主義的思維,讓學生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 是否意味著,學生不再需要學校這樣的教育機構? : 要他們獨立自主,又不希望在學校中實施,又應該藉由何種媒介傳遞呢? : 假設實際上仍需要學校這樣的場所,想必教師一定是擔任媒介傳撥者 : 問題是否應該變成: : 教師應該如何教導學生獨立自主,或,學生是否要脫離學校環境自行學習獨立自主 : 而不是:教師的反省機制付之闕如? : 您覺得呢?    沒錯~教師就是媒介傳播者和諮詢者    但現在沒啥人(教師)敢不斷的持續的做這件事    因為~ 有升學主義的怪獸橫亙於前~~    為了打倒這位怪獸 我們不得不逼學生 縱使他的個性並不適合紙筆測驗    可是我們能告訴他現實為何如此 還要孩子即將要面對的社會是什麼樣子    或許老師不能幫你們每個人都練一隻干將莫邪劍 給你們      但老師能告訴你 你可以在哪個大方向上的位置扮演自己    可是老師又告訴你 我的意見不是唯一的 但絕對是誠懇的 這樣一定好累好累~~  但為了學生 我願鞠躬盡瘁 因為這是肯認一個人有美好可能性之下 一位教師所能做的     於是乎 要是沒有反省機制 引發的退場機制(制度)     我所做得覺對很容易被看笑話     然後就被歸類為 年輕教師的熱情和莽撞     等待我也被摩得差不多時 我就去嘲笑另一個年輕的新老師       但是 反省機制被啟動 退場制度才能建立且健全      (如何退場 要討論 但一定要先啟動集體的反省機制)     當以上都成立時     我相信      教育的熱誠才有可能順利的會聚成智慧的光讓學生們感受到     否則都只是仙女棒~~ 孤立事件 單一事件罷了~~      : : 我覺得 很概括的說 : : 教育的體制 一直無法有新鮮的朝好的方向邁進 : : 是一整個結構性的問題 : : 但一直無法推動和解套的兩點 在於 : : 家長的升學觀念 和 教師無深刻的群體反省系統 : : 於是乎 前者影響後者 後者被前者影響後 : : 反省系統無法啟動 繼續墮落 偶而有突發性的突破 : : 但大都被 前者和後者所偶合而成的共犯結構所消滅 : : 家長 有自覺的出走 但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經濟當後盾 : : 教師 有自覺的未必走得出去 很容易慢性中毒 然後成為共犯結構殭屍 : : 學生 有自覺的還得加上 聰明才智 因為這養才懂得隱晦 : : 所以我認為 台灣的教育問題 如果升學主義是打不倒的怪獸 : : 那我們就應該要號召學生獨立自主 加強個人主義的思維 : : 同時學生多少的獨立就要負多少的責任 讓學生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 : 這是我目前可以想得出來的解套方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1.60.191
文章代碼(AID): #140LBqn0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0LBqn0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