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相對韓國,台灣如何保持領先?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gouf)時間10年前 (2014/05/31 00:24), 10年前編輯推噓2(2013)
留言1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5 (看更多)
※ 引述《netwatching (netwatching)》之銘言: : 我想原因大家都知道,原因是經濟面,台企處處得與「來自韓國的你」相競爭 : 韓企多大財閥,不僅本身規模巨大,背後更有政府奧援 : 對比台灣,多是單打獨鬥的中小企業,有規模的一方自然是較佔優勢 : 在客觀條件(科學技術、國際情勢)與史實相同的情況下 : 是否能透過經濟政策,讓今日的台灣保持對韓的經濟領先 : 甚至進一步擴大,拉開兩地的差距? 台灣輸韓國,從根本來看是輸在兩點,一是市場,二是人才 資金與技術都不是根本,有市場就能吸引到資金,有人才和資金就能發展技術,也可以 拿市場換技術 南韓的人口5000多萬人,與法國相當,差不多是獨立發展汽車、家電、手機、遊戲等產 業所需要市場規模的下限,也足夠養出不少重工業(例如造船、鐵路、核電等) 台灣要培養出大品牌,除非像ACER和HTC這樣在一個全新的科技產品市場爆發時走在 前頭,否則要直接在歐美經營得好很難,本土市場又太小,傳產只能依靠大陸市場 該走就走,該留就留,許多企業其實出走或留台都可以接受,最怕政策搖擺不定 政府該做的就是要開放西進的趕快並徹底開放,不要開放的則要想辦法維持其在台灣 能和國外競爭 前者例如水泥、輪胎和汽車,台灣產能過剩,又不好外銷,早點全面開放的話,可能 台泥就是大陸水泥霸主了,海螺只有當小弟的份、裕隆集團能在大陸賺到更多錢,現在 裕日車裕隆中華車的EPS可能是100塊、10塊和5塊、正新可能已經幹掉韓泰擠進全球前5 大輪胎廠。 後者的代表則是塑化,台塑還算能自保,國光石化在金融海嘯前早就該快馬加鞭進行 了,政府該盡力解決環評和土地問題,不要一下叫人家留在國內,一下叫人家出走卻還 要在國內做等值投資,整個中油體系的未來就在政策搖擺不定下摧毀殆盡了。然後FTA 要簽得比韓國快,這種以噸計算的原物料,關稅上差個幾趴影響非常大。 傳產需要市場,科技產業要的是人才,可是台灣非常欠缺人才。說難聽點,台灣人幾乎 盡是奴才。從小考試都考100分,讀到博士然後責任制做到死,這只是奴才而不是人才。 為什麼台灣人才不足,並不是台灣人種不好生下來就比較笨。首先人口基數就少,再來 是教育、制度和文化的問題,制度、文化除了教育和就業外,也和公司治理有關:為什 麼當年韓國三星接班人李健熙雄才大略,而台灣大X的接班人卻是如此阿斗? 20幾年前台灣其實有很好的機會吸引國外優秀人才,當時台灣與大陸和東南亞相比, 台灣還是資源多、待遇好、生活環境好,有積極的政策的話,應當可以吸引很多陸籍和 東南亞華人的人才來台灣求學或為企業效力,可惜政府只知引進外配和外勞外傭,在人 政策上鎖國,只來個緬甸孤軍後代搞了間HTC。如果當時台灣有積極引進或培養人才的 話,現在台股搞不好有20家以上的千元高價股。 再來是金融與產業的配合,台灣在金融改革受到政治惡鬥而走得不順,像台金併彰銀過 了8年還是無解。如果政府過去更積極推動金融業整併和改革,配合兩岸互相開放市場、 台商在大陸和東南亞市場更快壯大、以及在有足夠人才支持下,電子業創新能夠持續塑 造榮景,金融業應該比較有機會茁壯到具有國際競爭力。 最後是政府資金的運用,台灣應該在金融海嘯前,政府財政問題相對還不嚴重時,成立 主權基金,去國外收購有潛力的技術、專利和公司,以支持本國產業發展。這麼做一定 會踩到很多雷,以電動車來說,就算投資10家裡你不幸踩到9家A123或FISKER之流,只要 裡面有一支TESLA就值得了。在金融海嘯的時候,便宜收購關鍵技術或成為像TESLA這樣 公司的大股東的機會,可說是遍地都是,如果當時政府有預先準備好,買下美光和LP大 不是不可能,這樣台灣DRAM就大可以繼續和韓國戰下去,韓國也比較無法再投入資源到 面板、LED、晶圓代工等其他領域,所以其它台灣電子廠面臨的競爭的壓力也會減輕一 點。 說到底還是政治,或是人民思想、價值觀的問題。台灣人只認同你意識形態的立場, 對於其他方面如產業和國土政策、教育文化的提升等,都是短視近利、無長遠規劃, 老是搞些齊頭式平等的買票、短期很爽卻完全不對長期發展負責的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40.13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401467051.A.9BF.html

05/31 00:31, , 1F
國光石化那算是地方對於隔壁麥寮的汙染有所體會 進而抗拒
05/31 00:31, 1F

05/31 00:38, , 2F
40年前偷偷幫助北韓統一朝鮮半島為最好的解決方法。
05/31 00:38, 2F

05/31 10:57, , 3F
以嚴董的經營智慧,讓他去中國鬥的過那些國有軍產的車廠嘛
05/31 10:57, 3F

05/31 10:57, , 4F
還是回來哭哭『灣娘,我要買阿馬泥還要養球隊,給我補貼』
05/31 10:57, 4F
嚴董現在在大陸賺得遠遠比在台灣賺得多,如果當年投資大陸的限制更少,照理講會更賺

05/31 23:28, , 5F
人才不敢講,但整天講本國市場小,三星可不是靠本國變大
05/31 23:28, 5F

05/31 23:29, , 6F
今天我們討論比較的對手是韓國,三星這幾年一向是面對
05/31 23:29, 6F

05/31 23:30, , 7F
全球化布局,今天台灣企業最死的一點就是只會看對岸市場
05/31 23:30, 7F
海外市場不是那麼好打的,人家外國大企業有文化關稅技術品牌專利等優勢,銷售規模 是你的100倍,資金是你的200倍,RD團對是你的幾十倍,台灣企業憑什麼和人家競爭? 韓國是靠本國市場外國人進不來,以本國市場把本國企業養肥,持續練兵投資研發升級 個10年後,才終於打開海外市場 台灣企業除非是像HTC和雙A,在全新的產業崛起時就衝上來,否則靠小小又開放的本土 市場,要怎麼追上國際大廠?

05/31 23:49, , 8F
如果只是奴才,台灣沒有人才,為何美國的大學/研究機構有
05/31 23:49, 8F

05/31 23:49, , 9F
那麼多台灣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
05/31 23:49, 9F

05/31 23:49, , 10F
我認為所有理論都要有可驗證姓.然後可以用實驗或是過去
05/31 23:49, 10F

05/31 23:50, , 11F
資訊分析來驗證.假設說台灣沒人才,那因該會有幾個現象
05/31 23:50, 11F

05/31 23:50, , 12F
1.台灣的人力無法出口 2.實驗組:外國商業機構+台灣人
05/31 23:50, 12F

05/31 23:51, , 13F
對照組:台灣商業機構+台灣雇員的成效會一樣
05/31 23:51, 13F

05/31 23:51, , 14F
結果這兩個"假設你理論正確 會出現的預期結果"都沒有
05/31 23:51, 14F

05/31 23:52, , 15F
所以你需要修正你的理論 ^^,這就是一種科學化的思維模式
05/31 23:52, 15F
並不是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就叫做人才 沒人才是指人才不夠多,所以少數的人才裡很多會往國外發展,人才反而會出口 如果人才夠多的話,就算本土企業不用,外商也會來這裡設立區域中心,群聚效應之下 會吸引國外人才進來,人才反而會呈現進口 ※ 編輯: dom (1.34.40.130), 06/06/2014 19:19:19 ※ 編輯: dom (1.34.40.130), 06/06/2014 19:38:16
文章代碼(AID): #1JYB2hc_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15 篇):
文章代碼(AID): #1JYB2hc_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