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產業革命的兩種模式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普蘭可)時間17年前 (2007/06/09 14:19),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2/176 (看更多)
※ 引述《subgn ( )》之銘言: : 推 ThomasJP:老實說就算台灣再怎麼擴大內需都撐不起所需市場 06/09 13:27 並不會 美國人才三億都撐得起全球產業的市場了 少說養活了10億人有 台灣人最基本絕對撐得起自己人口的市場 : 台灣人互相為台灣人服務 (人口再小的小國都適用) 現在為什麼撐不起來 : 因為台灣人不消費 : → ThomasJP:大陸則有這方面的優勢...至於品牌,台灣可以努力 06/09 13:28 中國市場並不好 是殺價到最見骨的地區 因為中國雖然相當於是有一億消費人口 但是這些人的可支配所得並不高 而全世界的企業又把它當成13億人口的市場在擠 所以嚴重供過於求 現在就IT產業來說 中國市場幾乎是被當成賣不掉的貨的傾銷區 品牌不一定就是賺錢 這也是看供需 曾經廣達仁寶代工NB毛利有三成 比品牌還賺 現在他們掉到剩5% HP還有約10% 好像品牌比較賺 其實只是因為產能過剩 所以變成買方市場(但是HP vs 消費者 也一樣是買方市場) 現在台灣有一種發展品牌的迷思 其實不是每個企業都適合或應該發展品牌 要待在自己最具優勢的環節才對 譬如說台積電就謹守晶圓專業製造的領域 -- gps.wolflord.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6.159

06/09 18:10, , 1F
推最後一句
06/09 18:10, 1F

06/14 16:31, , 2F
這篇寫的好,真該給那些爛雜誌爛專家看一下
06/14 16:31, 2F
文章代碼(AID): #16QaPtc7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QaPtc7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