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為何沒人質疑桃機航管效率?

看板Aviation作者 (咦~~~)時間8年前 (2015/10/04 10:03), 編輯推噓3(304)
留言7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7 (看更多)
※ 引述《hohiyanbbs (hohiyan)》之銘言: : 他說各位旅客有沒有發現,LGA到IAD 20年前是50分鐘,現在要1.5小時 : 不是紐約到DC的距離變長了,而是航管系統落後,飛機又逐漸增大,所以航管人員 : 需要比較大的間隔時間來隔離飛機,加上地面塞機的時間,所以航空公司不得不 : 把時間拉長一倍 : UA強力要求政府升級大紐約地區的機場航管系統 : 我在想桃機的航管系統不知道用了多久了,如果能升級航管系統,想必也能縮短航機起 : 距離,減輕航管人員的壓力吧 航管系統,說實話其實再先進也是差不多的概念, 今天會需要加長飛機的飛行時間或距離,不盡然是航管造成的, 很有可能是空域設計,儀器程序等等需求。 如果今天兩機場之間交通量低, 直線飛行、目視進場是毫無疑問的最短時間, 但是隨著時間與環境的推移發展,一定多少會有拉長的狀況。 想像一下,以前從信義威秀可以走直線走到市府捷運站, 現在卻要繞開一堆大樓或是穿過一堆商場,這樣有比較快嗎? 像以前松山機場沒有101,可以正常飛航線或目視, 才有可能拼出上百班的北高架次, 現在全數走儀器程序,容量與間隔就變差很多了。 飛機變大也是原因之一,大飛機需要長五邊來對正跑道做最後進場, 這時候儘管是不用太長五邊的中小飛機,也一樣要加入這個長長的隊伍, 甚至還有大飛機後方要為小飛機做的機尾亂流隔離, 所以就變久了,一點也不意外呀。 再回頭提到「地面塞幾所以航空公司不得不拉長時間」, 所以可能也不是實際飛行時間(像散場卡在信義威秀出不了大門耽擱), 所以實際有沒有飛比較久,也要再深究。 對比空中流量與機場單位時間內起降航次(整體航情量)變化, 才是評斷航管到底有沒有進步比較客觀的依據, 而不是看一班航班的飛行(表訂)時間來評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219.6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viation/M.1443924181.A.980.html

10/04 10:37, , 1F
推!
10/04 10:37, 1F

10/04 12:23, , 2F
推論點正確
10/04 12:23, 2F

10/04 17:00, , 3F
不知道二十年前啟德機場的流量有沒有現在的桃機大?
10/04 17:00, 3F

10/04 17:48, , 4F
啟德1996年2950萬 貨運156萬噸 桃機去年3580萬 貨物209萬噸
10/04 17:48, 4F

10/04 17:49, , 5F
不過當時這個數據已經是全球客運第3 貨運第1了
10/04 17:49, 5F

10/04 20:22, , 6F
10/04 20:22, 6F

10/04 23:06, , 7F
推!
10/04 23:06, 7F
文章代碼(AID): #1M48ZLc0 (Avi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M48ZLc0 (Av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