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遠用度數調整幅度表

看板optical作者 (冷)時間14年前 (2009/09/09 00:11),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3 (看更多)
※ 引述《kramnik (肉鬆)》之銘言: : 既然你硬要逼自己到死巷.. : 我就成全你吧.. : 首先呢..一般外斜位患者 雙眼mpmva近視度數 > 單眼mpmva近視度數.. : 這是鐵的事實.. : 來看你怎麼掙扎的 : "額外的附加幅輳會產生幅輳性調節 : 我每製造1 prism的輻輳,會連動產生一定比例的調節 : 這並不代表你高眼位情況下會產生調節好嗎" : 喔~原來外斜患者的輻輳不能算幅輳喔.. 請注意"額外的"這三個字 如果你硬要說外斜患者的輻輳會誘發幅輳性調節 那外斜患者的調節永遠不可能為0 是嗎? 人類的原始調節量不可能是負數吧? 如果你又要提你的CA/C不受散瞳影響的理論 請提出證據,你前面孩童的那一篇一切都是你的推測 "也許散瞳對孩童的近距視物影響沒有傳統所想的那麼大" : 真是全新定義..掙扎產物.. : 再來看後續掙扎過程 : "就算會好了 : 正常的驗光步驟進行到最後一定是雙眼一起看,找出MPMVA"" : "我認為散瞳狀態下AC/A與CA/C將無法作用" : 自己知道怎樣幫自己找退路..這是好事情.. : 但這樣就承認了"不點散瞳外斜位患者 雙眼mpmva近視度數 > 單眼mpmva近視度數.." : 這個事實.. 請回頭看你這系列文章第一篇 你的實驗設計在遠距離型態時是散瞳的 照你這樣說, "我的論點是對的,所以才會引出不點散瞳外斜位患者 雙眼度數>單眼度數的結論" 可是,這樣就會與你的點了散瞳之後,雙眼度數>單眼度數產生矛盾 因為你認為我說散瞳狀態下AC/A與CA/C無法作用是對的 這種情況下外斜患者不會有CA/C,怎麼可能會有調節偏差讓你去矯正?? 如果你認為我說的那兩句話是不對的 那我這兩句話怎麼可能引出所承認的那一段話?? : 但這樣會下不了台..一定要想辦法霧煙瘴氣扳回一城.. : "我不能用一般受測者給予BO稜鏡去模擬一個假設的exo患者 : 因為給予正常人稜鏡量去改變幅輳狀態,會牽動CA/C導致額外度數產生 : 可是這不代表真正有高外斜位的受測者不給予稜鏡時也會有這現象發生" : 好啦..這段是寫說外斜位的患者的輻輳"不一定"算是幅輳這種謬論.. 重申我的定義 視同距離物體(亦代表等量調節刺激下),每給予"額外的"prism所產生的調節改變 才是CA/C 因此 外斜患者在MPMVA的狀態下,不應該會有幅輳性調節的產生 否則,外斜患者除非以藥物強制散瞳,否則不會有調節力放鬆的狀態 你同意這句話嗎? 外斜患者不會有調節力放鬆的狀態 : 自己都寫得很心虛.. : 然後掙扎方向變成用平均化公式來算並不能完美描述每個特體.. : "從在這版上初次接觸,我就一直有一點不同意你 : 我認為AC/A與CA/C值不可以用公式依據年齡來做計算 : 因為雖然你以前po的文章上面有圖證明AC/A會跟年齡呈相關 : 但是該圖示上面的數據顯示,同樣年齡層AC/A值分佈range過廣 : 因此依據該圖產生的AC/A推估公式毫無意義" : 照你這樣一講..Donder's table..Hofstetter’s formula..調節幅輳理論.. : 都可以打包回家吃自己.. : 因為我們總會會找到一個類似從亞利安星球的塞亞人.. : 60歲還是有超強調節能力..(Donder'table 打包回家).. : 幅輳和調節不是呈現線性的..(調節幅輳理論 打包回家).. 請原諒我無法找出當年你興奮的推出AC/A與CA/C值公式的那篇文章 我當時之所以反對你的計算公式 是因為該圖表僅證明以統計上來說,AC/A與CA/C跟年齡有線性關係 但是該圖表同時也點出一個現象 同一年齡層所檢測出來的AC/A值範圍很大 而且該篇研究我沒記錯的話,研究對象大約2x個人 他們的數據並沒有在圖上產生很明顯的密集分佈 只是統計完後證實與年齡會有關係 而那個統計完的線性關係呈現你所說的那個公式 同樣一個圖表就有很多與你那個公式嚴重不相符的數據存在 : "basic exophoria還有divergen excess : basic是一般的AC/A狀態,divergen excess則是具備高AC/A : 高AC/A相對來說就是低CA/C, : 這兩種情形的不同就足以證實你的遠用度數調整幅度表失去意義" : 你會不會用翻譯機翻譯一下英文? : basic exophoria - 基本外斜位.. : divergence excess - 幅輳量過剩.. 兩者在遠距離時的表現都是exophoria 如果你今天的實驗對象是定義在basic exophoria的話 那這段算是我在吹毛求疵 你的實驗前提是定義在患者遠近距離皆為exophoria的存在嗎? : 在討論大眾的平均表現時.. : 說"我認識有一個80歲的阿公他看遠很清楚..看報紙從不用戴老花眼鏡"之類的 : 硬是要扯個賽亞人出來..然後說你講得這些一點意義都沒有.. : 這簡直是無聊透頂.. 很抱歉,你討論外斜位患者這個舉動已經不是在討論大眾的平均表現了 : 最後想把話題拐到別的地方.. : "在primary care optometry 一書當中(第四版,作者Theodore Grosvenor, p.264頁) : 該測驗就是必須要在"almost compltely darkened room"施測 : 旁邊的圖9.9有非常淺顯易懂的圖解告訴你為什麼要故意在暗室,產生散瞳效果,產生你所\ : 謂的2階球面像差...因為這個測驗就是要利用這個像差" : 紅綠測試基本應用是2階球差沒錯.. : 2階球差換算出來的是0階屈光誤差(對階數項的平方微分).. : 就是單純的一般近視遠視之類的屈光不正.. : http://www.wretch.cc/blog/kramnik1/13622399 : 一般俗稱的球面像差是4階球差才對.. : 不過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就單純當成是名詞上的誤解.. : 好笑的是那個淺顯易懂的圖只是在討論0階屈光誤差而已.. : 單純的焦深關係..跟球面像差根本扯不上關係.. : 假設模糊圓半徑為R..眼軸長為f..瞳孔直徑為D..焦距為(f+Δf).. : 不考慮繞射效應下.. : R ≒ D*(Δf/f) : 瞳孔直徑越大..模糊圓半徑會越大..越好分辨..就這樣而已.. : 沒有將4階球差納入..因為那本書作者沒考慮到..他想得太淺了 : 你可以多翻翻更高階的人眼像差討論書籍.. 好吧,這一段也許我專業性不夠 對於幾階像差老實說我真的一直沒搞懂過, 那我還是用最不會搞錯的語言來跟你討論好了 幾階球差的誤用的確是我的失誤 對於你的在亮室下甚至使用針孔測試紅綠,你認為他是準確的,暗室下是過深 我則持相反意見,認為亮室下是過淺 有幾點疑惑想請你解惑一下(抱歉,我不是光學像差專家,請允許我用白話一點的方式提問) 我用白話一點的語文解釋一下我認知的紅綠測試 紅光可在較淺的度數下投影在視網膜上 綠光則需要在較深的度數下才能投影在視網膜上 可見光波段從紅~紫 不同波段透過同樣度數時會產生色散,鏡片孔徑越大越明顯 因此,標準實驗設定希望我們取得紅光綠光的最小錯亂圓 (也就是認為兩邊的清晰度一樣的時候)的度數為標準 當無法取得相等時,則取用第一個綠色較好的度數 (紅澄黃綠藍靛紫...搞不好幼稚園都知道) 今天,你將瞳孔直徑不斷縮小,將這色散不斷的縮小 一個是判別上的困難度增加,一個是你所取得的結果值依你所說的變淺了 而這變淺的度數造成在相對較暗的環境下無法取得最佳VA, 跟使用傳統方法取得的任何環境下都能取得最佳VA的度數兩相比較 你依然認為你是對的?? by the way...不是一本書這樣說 現今所有的實驗步驟指導手冊對於紅綠測試的設定都是在暗室之中 甚至期待越暗越好 你要不要去建議這些作者通通改成要在亮室之下?? : "我也知道你對你的每篇文章都投入多少的用心 : 所以回你的文我都兢兢業業,原文書翻了又翻翻了又翻 : 深怕是自己腦袋中的印象記錯了" : 把每本書的每個字句當聖經一樣背..而不加以分析何者是對..何者是錯的.. : 盡信書不如無書..當個書呆子不加以判斷應用..有什麼用處? : 關於紅綠測試那點那本書作者的確沒考慮到4階球差這是不變的事實.. 照你的方式開出來的處方泛用性會變差,這也是不變的事實 : "不過目前看來......你的回應讓我想到四個字 "惱羞成怒" : 請心平靜氣的,好好想一想 : 我質疑的點有沒有道理?如果沒道理,是為什麼沒道理?" : 我哪來的惱羞成怒..是你冥頑不靈吧.. : 我那篇文章對於大眾的普遍性是個很好的建議量.. : 當然你硬要扯塞亞人的話..我就不敢保證了..呵.. 再次重申... 你現在的研究對象是外斜位患者 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塞亞人了 還是你有統計數據告訴我"外斜位患者的數量其實超乎常人想像的多喔!" 今天我書沒帶回家,我還真的沒辦法查找外斜位患者在人口所佔百分比 也許,真的很多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79.222

09/09 01:11, , 1F
顆顆 也不能注音文喔..狀聲詞只能英文
09/09 01:11, 1F
感謝提醒,已修正 ※ 編輯: joeneowu 來自: 118.168.179.222 (09/09 01:23)

09/12 01:35, , 2F
推...
09/12 01:35, 2F
文章代碼(AID): #1Afe8OdU (optica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fe8OdU (opt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