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遠用度數調整幅度表

看板optical作者 (冷)時間14年前 (2009/09/08 00:00), 編輯推噓2(208)
留言10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3 (看更多)
#1Ad_JDQy 你的第一篇文章 我的意見在於...你都提到有四位受測者實測了,後面的文章卻純粹只是計算式而已 一篇論文缺乏了最重要的數據 其中,又有下列推文 → sammythekid:推。這個估計值仍有它相當的統計意義。 09/04 03:34 → sammythekid:敢這樣講也是因為K大的工作環境,呵呵。 09/04 03:34 → kramnik:近視度數不會影響數據..我只是希望大家看得懂.. 09/04 08:41 因此,我po了#1Ae7o50T這篇 主要回應有3段 1.你的原文雖然說做了實驗,但只有最前面的set-up, 只有帶入公式與你此次發表的表格的演算 可是你沒有真實的實驗數據,我認為非常可惜。 因為這是個拿實例去驗證學理的絕佳實驗, 去證明人體真的像你說的一樣可以靠計算去推估一切。 從在這版上初次接觸,我就一直有一點不同意你 我認為AC/A與CA/C值不可以用公式依據年齡來做計算 因為雖然你以前po的文章上面有圖證明AC/A會跟年齡呈相關 但是該圖示上面的數據顯示,同樣年齡層AC/A值分佈range過廣 因此依據該圖產生的AC/A推估公式毫無意義 你這次有機會用實際的測量數據,證明你的公式用真實數據帶入也是準確無誤的! 結果你沒有數據 回應叫我翻論文 您提到"要驗證它的嚴謹性和誤差可以翻翻論文內實驗數據" 翻哪篇論文會提到單眼mpmva依表給予加入度後即為雙眼mpmva? 要人翻論文好歹來個reference吧 我相信任何的學術論文在引用資料的時候,都會確實告知來源出處 而不是隨便丟一句網路隨便找都找的到 2. 我認為散瞳狀態下AC/A與CA/C將無法作用 對此你給我的回應是叫我回去看#1AXcPhrA 認為結果顯而易見.... 可是該篇文章通篇依舊是個理論與計算 沒有真正的實驗數據存在 3. 紅綠測試的標準操作程序 在primary care optometry 一書當中(第四版,作者Theodore Grosvenor, p.264頁) 該測驗就是必須要在"almost compltely darkened room"施測 旁邊的圖9.9有非常淺顯易懂的圖解告訴你為什麼要故意在暗室,產生散瞳效果,產生你所謂的 2階球面像差...因為這個測驗就是要利用這個像差 我在下面還以很簡單的實例 (夜間開車,暗室使用投影片上課) 向您證實為什麼傳統上要用暗室度數為基準,在日常生活上的明顯差異 因為你如果用明室度數,暗室將變為矯正不足,光線不足已經看的比較不清了 又失焦...會看的更不清楚 從#1Ae80avR這篇文章最下面紅綠測試部分的爭論 可以明顯看的出來,您對於紅綠測試的實驗設計根本缺乏理解 之後,於9/05 您發表了#1AeTfdNP 再次回覆我先前的#1Ae7o50T 針對您這次的回覆,主要就是增加了幾個討論點 您於第一段對於CA/C的描述,基本上除了打錯字以外,敘述無誤 然而,第二段就出現了對於眼位狀態描述上的錯誤 幅輳性問題只有在兩種狀態下下診斷才有意義 1.新處方確認後 2.使用受測者的慣用處方時 因此,你所謂的額外負度數 根本不是額外 就算你這篇真的只是想表達同一人的 單眼MPMVA與雙眼MPMVA的度數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好了 本人亦於#1Aen5yFq之中提到,三種不同的外斜型態 您可清楚這三種不同的外斜型態AC/A與CA/C比值會不同? 遠距外斜位的情況有兩種 basic exophoria還有divergen excess basic是一般的AC/A狀態,divergen excess則是具備高AC/A 高AC/A相對來說就是低CA/C,這兩種情形的不同就足以證實你的遠用度數調整幅度表失去意義 之後,您於推文之中叫我去實驗 不過仔細思考之後,我可以告訴您,這樣的實驗機會可遇而不可求 首先,具備高外斜量的受測者本身就是unnormal,不正常,或著我們用比較不具攻擊性的字眼 非一般大眾的狀態 我不能用一般受測者給予BO稜鏡去模擬一個假設的exo患者 因為給予正常人稜鏡量去改變幅輳狀態,會牽動CA/C導致額外度數產生 可是這不代表真正有高外斜位的受測者不給予稜鏡時也會有這現象發生 因為他們一個是normal一個是unnormal,我不能保證兩者會產生的現象是一樣的 而且我用實驗模擬也只能模擬basic exophoria,divergen excess怎麼模擬? 簡單的方法,公佈你的實驗數據,事實勝於雄辯 不過一來,你公佈的數據我也不能證明是不是你用符合自己理論的方式亂掰的 二來,考慮到病歷管理規定與隱私權問題,這樣的實驗數據也不能隨便公佈 你可以引用文章來反擊,你也可以用學理解釋來反擊 你的文章就是有瑕疵,你的用語就是有漏洞,你的定義就是不嚴謹,你的推論就是有破綻 我是相信真理會越辯越明,透過這樣的討論可以重新將所學做一個整理歸納 由於有疑惑而去翻資料查找重新確認,去思考 進而完善腦中所想的一個雙眼視功能的全套理論 你真的覺得我程度差到無法溝通,那隨你,你可以不回應,但請不要做人身攻擊 我從來沒有想要代表視光界,事實是對於我的提問你從來沒有正面回答 就算回答了也是給了一個違背傳統視光理論的答案 你自己在#1Ae80avR中說傳統視光理論太淺 卻又在#1Aen5yFq說不是傳統視光理論太淺,是我程度太淺 很抱歉,我必須要認真的告訴你 你根本沒有試圖去理解過傳統視光理論 就像你會認為紅綠測試必須在亮室否則會過矯 因為暗室散瞳會產生2階像差 但是紅綠測試本來的用意就是要產生2階像差,取最小錯亂圓為標準 遠距外斜在六種眼位異常型態中,其中有兩種會有遠距外斜 就算你討論的是單體單眼MPMVA到雙眼MPMVA的改變量 這兩種不同型態的受測者也不可能用同樣的幅度調整表帶入 對外斜患者給予過矯的目的,也從來都不是為了矯正屈光異常 而是利用AC/A帶動眼位,來矯正眼位異常 請你引經據典的回應我的提問 或著你也可以選擇不回應 你沒有權利叫我不要回文 我把你當成一個在視光領域可以共同討論共同成長的朋友 如果你不願意修正我的錯誤觀念?或著覺得我程度太差,無法溝通,你可以不理我 請不要整天只會叫人家回去看書再回文 引用文章都引用自己寫的(還是純推論無數據無推導式的心得文) 我知道你在這個板上很多人推專業 我也知道你對你的每篇文章都投入多少的用心 所以回你的文我都兢兢業業,原文書翻了又翻翻了又翻 深怕是自己腦袋中的印象記錯了 不過目前看來......你的回應讓我想到四個字 "惱羞成怒" 請心平靜氣的,好好想一想 我質疑的點有沒有道理?如果沒道理,是為什麼沒道理? 這答案你不見得要回答我,你可以去確認你自己的理論是否那麼的密不可破。 你很忙,我也不閑 如果不是一種為了追求真相的執著,為了理論的嚴謹性 我沒必要晚上11點下班回到家還要坐在電腦前key文查資料key到睡著 要嘛你就別回,要嘛你就有點專業人士的風度好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79.222

09/08 02:13, , 1F
我想...你從一開始就搞錯方向了...K大的目的在於用
09/08 02:13, 1F

09/08 02:47, , 2F
我想...你從一開始就搞錯方向了...K大的目的在於用
09/08 02:47, 2F

09/08 02:47, , 3F
不同的物理學角度去檢驗,如果要看書本直接翻就好...
09/08 02:47, 3F

09/08 02:48, , 4F
你可以詳細看他文章內使用的物理光學角度,不是憑空
09/08 02:48, 4F

09/08 02:48, , 5F
自己捏造,皆有其道理,當然可以討論,可是也請您拿出
09/08 02:48, 5F

09/08 02:48, , 6F
數據或是"具體"質疑的證明...
09/08 02:48, 6F

09/08 02:49, , 7F
我絕對承認書本一定更嚴謹,但是可否也請您"詳細"把他
09/08 02:49, 7F

09/08 02:49, , 8F
做文章的"角度"以及"精神"一併與內容去檢驗。謝謝。
09/08 02:49, 8F

09/08 02:50, , 9F
我並不是護航或親衛隊。我也是一路這樣看來的小觀眾。
09/08 02:50, 9F

09/08 02:53, , 10F
當然兩位大大的討論都對我們是有幫助的。感謝。
09/08 02:53, 10F
我這樣說好了,如果一篇文章"角度"與"精神"都對,就不用受到攻擊的話 那一些亂七八糟的理論應該是滿天飛舞了 細看這一系列的文章 今天要從擅長的物理計算領域跳開,用實驗來佐證的,是k大 實驗做完了結果心得發表還是停留在物理計算的,是k大 要我去翻書的,也是k大;從頭到尾不願意提出數據的也是k大 我質疑的點都很清楚,你覺得需要的話我甚至可以告訴你哪一本書的哪一頁 我不是說書本就一定正確 但是想要推翻傳統,那就不要怕被質疑,對自己的文章要更嚴謹 對於自己的理論必須要完整,當有人進行攻擊的時候,不管他攻擊的點是哪裡 都必須要能完整詳細的解釋這個地方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而不是遭受攻擊就罵別人攻擊的點有問題 一個完整的報告,從實驗前的出發點,實驗設計,實驗數據與分析,到最後的結論心得 都是可以拿來檢討的部份. 這中間哪個環節有問題,這問題如果不能解釋清楚,結論就是沒意義 做研究就是這樣...開頭對,結論對,中間錯,那就可以整篇報廢了 ※ 編輯: joeneowu 來自: 118.168.179.222 (09/08 09:20)
文章代碼(AID): #1AfIuOos (optica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fIuOos (opt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