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國府在台灣的米糧管制會輸給日本人嗎?

看板historia作者 (短ID真好)時間1年前 (2023/04/18 16:10), 1年前編輯推噓36(36088)
留言124則, 4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5/7 (看更多)
※ 引述《A6 (短ID真好)》之銘言: : 以上兩點齁 : 我最近在看台共的人物傳記的時候 : 在很奇怪的地方找到佐證 : 政經關不了 <政經報>你聽 : https://imgur.com/zrwS13q.png
: 為何會缺糧 台灣人太浪費為原因之一 : https://imgur.com/BW5eF0e.png
這段 我後來又去考證了一下 大概是查歷年的酒產量 https://imgur.com/jDUzJ6Q
大概會出現這麼一個情況 1937年-1944 戰時管制為什麼會感覺酒產歲入越來越高 但是1945戰後 卻說是把糧食釀酒的矛盾問題 後來我在<台灣酒專賣史> 有找到答案 主要有兩個關鍵點 第一 1938年無水酒精納入公賣局的酒水管制 1938年前 並不加入管制 第二 1937年後 日本政策增產無水酒精 而戰後釀酒會造成糧食短缺 1.是原本說的 糧食管制問題 其他"個人"認為原因有則是 無水酒精 與飲用酒的釀造原料不完全相同(或者說偏廢物利用) 而飲用酒 的釀造需要耗費較多可食用糧食 關於無水酒精的部分 如果有更清楚的可以幫忙解釋一下 感謝 -- ▁▁ ▕民進▏ 注意此ID已被國防布認證中共同路人 ▕堂章▏ ㄟ( ̄▽ ̄)ㄟ  ̄ ̄ 月巴m就在你身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7.161.2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81805432.A.CA6.html ※ 編輯: A6 (61.227.161.244 臺灣), 04/18/2023 16:18:31

04/18 18:20, 1年前 , 1F
那時無水酒精的煉製是煉糖的副產品,所以戰時台灣各地的糖廠
04/18 18:20, 1F

04/18 18:20, 1年前 , 2F
都被美軍重點轟炸
04/18 18:20, 2F

04/18 18:20, 1年前 , 3F
畢竟無水酒精可以當成航空燃油的代替品
04/18 18:20, 3F

04/18 18:25, 1年前 , 4F
另外吳老師書中有列出戰前與戰後的稻米產量及出口量
04/18 18:25, 4F

04/18 18:28, 1年前 , 5F
1938年是台灣稻米產量最高峰:140.2萬噸,此時稻米出口量為58
04/18 18:28, 5F

04/18 18:28, 1年前 , 6F
.8萬噸,佔產量42%
04/18 18:28, 6F

04/18 18:28, 1年前 , 7F
吳老師的台灣經濟四百年這本書
04/18 18:28, 7F
OKOK 1938年最高峰 這個應該沒什麼爭議 多數資料也是這樣 主要是因為 原本查的時候覺得奇怪 因為依照他的說法 日本人有做酒品管制 但是後面怎麼感覺 共賣局酒類1937 到1944的歲入越來越多 後來去翻他的引用文獻<酒品專賣史>來看 但是強調一下 他那篇 沒有刻意漏掉 他只是放在其他段落 ※ 編輯: A6 (61.227.161.244 臺灣), 04/18/2023 18:36:11

04/18 18:30, 1年前 , 8F

04/18 18:31, 1年前 , 9F
戰後初期數據是依據Gleason 1956年的Taiwan Food Balance: 19
04/18 18:31, 9F

04/18 18:32, 1年前 , 10F
35-1954
04/18 18:32, 10F

04/18 18:33, 1年前 , 11F
Gleason是受戰後農復會委託作這份研究
04/18 18:33, 11F

04/18 18:38, 1年前 , 12F
台灣人均稻米供應量在1945年跌至1940-1944年平均的79.6%,194
04/18 18:38, 12F

04/18 18:38, 1年前 , 13F
6年就回升至107.3%
04/18 18:38, 13F
這個我應該是有看過(不是這本) 那1945年那年的問題有點複雜 除了戰爭以外 還有颱次強風颱 ※ 編輯: A6 (61.227.161.244 臺灣), 04/18/2023 18:52:34

04/19 09:07, 1年前 , 14F
去查了一下台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的公賣局資料,台灣酒類
04/19 09:07, 14F

04/19 09:07, 1年前 , 15F
製造量從1942年的高峰47萬公石跌至1945年的10.8萬公石
04/19 09:07, 15F
哪邊找到的 因為我網上找到的 感謝 ※ 編輯: A6 (101.9.54.219 臺灣), 04/19/2023 12:53:36

04/19 13:34, 1年前 , 16F
在google 打”台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就有網站可以用,
04/19 13:34, 16F

04/19 13:34, 1年前 , 17F
在公賣局那項
04/19 13:34, 17F

04/19 14:01, 1年前 , 18F
感謝 我去看一下
04/19 14:01, 18F

04/19 14:02, 1年前 , 19F
不過個人覺得1945年那年不建議參考就是了 當時情況混亂
04/19 14:02, 19F

04/19 15:59, 1年前 , 20F
不一定吧,畢竟1945年以前,酒就已經納入政府專賣項目,各地
04/19 15:59, 20F

04/19 16:02, 1年前 , 21F
製酒工廠也是專賣局直轄
04/19 16:02, 21F
主要是對私酒的控制程度 特別是815之後到1115之間 我個人覺得能參考 但可能不能單獨看 我們以前有聽過一句話 如果日本人走了台灣會陷入黑暗 這句話在台電雖然沒實現 但是在<台灣酒專賣史>這本書中 卻說台灣酒類的情況確實如此 當然台酒有他的特殊性 因為屬於很好的單位 導致日本人也想往裡面擠 最後由最初剛成立的12% 到戰終前的21% ※ 編輯: A6 (61.227.161.244 臺灣), 04/19/2023 16:10:44

04/19 16:08, 1年前 , 22F
而且產量下跌的紀錄,跟原PO提供的資料來源所述相符:製酒工
04/19 16:08, 22F

04/19 16:08, 1年前 , 23F
廠從1945年起遭受美國轟炸,致使台灣民間難以買到酒類
04/19 16:08, 23F
我講一下我目前的矛盾點在哪好了 主要不是1945年的轟炸 而是日本人對糧食的管控政策的部分 Food Control Act 是否限制釀酒 特別是台灣還要出口到其他殖民地 如韓國等等 我的想法是 因為為了出口 會壓縮娛樂性飲料的釀製 你舉出1943年產糧達高峰 應該是想說並不影響釀酒 我的疑問是 Food Control Act 理論上 酒類的歲入 以及產出應該下降 但是看到的歲入好像不是這樣的狀況 所以"我推測"應該是加入無水酒精的情況 我這篇好奇的 已經不是上篇講1946年缺糧的事情 而是根據上篇講得去驗證 卻發現為什麼歲入越來越多的情況 大概是這樣

04/19 16:10, 1年前 , 24F
私酒除非有工廠製程,不然產量與原料消耗量難以跟專賣局的工
04/19 16:10, 24F

04/19 16:12, 1年前 , 25F
業化生產相比
04/19 16:12, 25F
※ 編輯: A6 (61.227.161.244 臺灣), 04/19/2023 16:23:45

04/19 16:31, 1年前 , 26F
不過糧食出口一事,隨著1944年開始美軍逼近台灣,美國海軍破
04/19 16:31, 26F

04/19 16:32, 1年前 , 27F
交戰越演越烈,台灣進出口也幾乎被切斷,從吳老師書中的數據
04/19 16:32, 27F

04/19 16:32, 1年前 , 28F
來看,1944年開始稻米出口一路崩,到1945年幾乎中斷
04/19 16:32, 28F

04/19 16:42, 1年前 , 29F
不過說到酒精生產,這幾年疫情,讓我在想,戰時會不會擴張酒
04/19 16:42, 29F

04/19 16:42, 1年前 , 30F
精生產來應付戰時醫療消毒需求?
04/19 16:42, 30F

04/19 17:00, 1年前 , 31F
從吳老師提供的數據來看,日本時代台灣的米大量向日本提供
04/19 17:00, 31F

04/19 17:00, 1年前 , 32F
所謂戰後初期再怎樣向中國大陸提供米(而且史實上好像沒
04/19 17:00, 32F

04/19 17:01, 1年前 , 33F
這回事)數據上看也根本比不上向日本的提供。
04/19 17:01, 33F
還有 55 則推文
還有 5 段內文
04/21 13:35, 1年前 , 89F

04/21 13:47, 1年前 , 90F

04/21 13:48, 1年前 , 91F
1945年底到1946年5月,鈔券發行量隨著放款一起增加
04/21 13:48, 91F

04/21 13:53, 1年前 , 92F
糖要用虧本價賣去上海應該是國府的決策
04/21 13:53, 92F

04/21 13:57, 1年前 , 93F

04/21 13:58, 1年前 , 94F
不過以1945年終戰後物價來看,物價漲幅在1945年10月開始回穩
04/21 13:58, 94F

04/21 14:15, 1年前 , 95F
台糖成立資金來源:行政院資源委員會與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04/21 14:15, 95F

04/21 14:15, 1年前 , 96F
台糖成立地點 上海
04/21 14:15, 96F

04/21 14:16, 1年前 , 97F
台糖是國營企業,不可能協助國策運作
04/21 14:16, 97F

04/21 14:18, 1年前 , 98F
這就好比華航買飛機 就算到了民營化的今天
04/21 14:18, 98F

04/21 14:18, 1年前 , 99F
就算原本公司本身想購買歐洲空中巴士,但國策要台美友好
04/21 14:18, 99F

04/21 14:19, 1年前 , 100F
仍是要去買美國波音的
04/21 14:19, 100F

04/21 14:20, 1年前 , 101F

04/21 14:20, 1年前 , 102F
「為了配合國家政策,確實是迫於無奈」,航空界人士說
04/21 14:20, 102F

04/21 14:21, 1年前 , 103F
未來成本「華航要吸收了」。
04/21 14:21, 103F

04/21 14:21, 1年前 , 104F
漏字: 不可能"不"協助國策運作
04/21 14:21, 104F

04/21 14:26, 1年前 , 105F
台糖成立的來源是整併日本在台糖廠而來,戰後的初始資金本來
04/21 14:26, 105F

04/21 14:26, 1年前 , 106F
應該是當時接收後的庫存糖,但被要求由中央在上海代售
04/21 14:26, 106F

04/21 14:27, 1年前 , 107F
而且配合國府政策,不就代表此時台銀印鈔是配合國府政策的結
04/21 14:27, 107F

04/21 14:27, 1年前 , 108F
04/21 14:27, 108F
兩部分 實際上陳儀打擊台灣走私糖之後 台灣的糖價還降了0.5元 有國家賣糖大陸 和大量私人走私糖是兩件事情 而且台銀放貸給國營企業(含日治) 這不是國民政府接收後才有 是延續日治的放貸方式 甚至台銀到國共內戰很後期都還是保持這種方式 說是因為台銀放貸給台糖導致通膨 這不是很能說服我 後來被玩壞 是另一種方式五鬼運財 這個李天豪有解釋過 但是我因為沒什麼興趣就只記結論 ※ 編輯: A6 (101.9.54.219 臺灣), 04/21/2023 14:45:24

04/21 15:03, 1年前 , 109F
重點在於為何台銀必須要持續印鈔來貸放給台糖,而且台糖越借
04/21 15:03, 109F

04/21 15:03, 1年前 , 110F
越多
04/21 15:03, 110F

04/21 15:04, 1年前 , 111F
台銀同時具有貨幣發行銀行與商業銀行身份,自然會跟其他商業
04/21 15:04, 111F

04/21 15:04, 1年前 , 112F
銀行一樣貸放給廠商
04/21 15:04, 112F

04/21 15:05, 1年前 , 113F
但是貸放到開始大量印鈔,就跟戰爭爆發前的商業性質借款不同
04/21 15:05, 113F

04/21 15:06, 1年前 , 114F
04/21 15:06, 114F

04/21 15:06, 1年前 , 115F
畢竟從台銀資料可以看到鈔券發行量與對台糖貸放量同步上漲
04/21 15:06, 115F

04/21 15:07, 1年前 , 116F
這也是台銀印出來的鈔票流入市面造成通膨的管道
04/21 15:07, 116F
你說的這件事情有發生 但是那是在1947年後的事情 1946年初 還是按照日本留下的方式在做 ※ 編輯: A6 (101.9.54.219 臺灣), 04/21/2023 16:19:56

04/21 17:21, 1年前 , 117F

04/21 17:23, 1年前 , 118F
依1945年12月到1946年5月的其他資產(內含墊付日本與省庫)與
04/21 17:23, 118F

04/21 17:23, 1年前 , 119F
發行鈔券來看,1946年上半年是墊付政府開支導致鈔券發行
04/21 17:23, 119F

04/21 17:24, 1年前 , 120F
考量長官公署已在1945年11月接管財政部門,墊付日本的部份應
04/21 17:24, 120F

04/21 17:25, 1年前 , 121F
該是留用日籍人員的費用?
04/21 17:25, 121F

04/21 17:30, 1年前 , 122F
依台銀紀錄,對日本的墊付在1945年12月底累計為422.7百萬元
04/21 17:30, 122F
你這是陷入一個雞與蛋的問題 墊付開支 是日本時期的慣例 而且這個慣例 並不是沒問題的 只是日本在戰時體制的時候壓下去了 我過幾天去翻李天豪的那篇 看一下他具體怎麼說的 順道在強調一下 我不是說1947年後的通膨國民政府沒問題 我只是要說 1946年的通膨 很多是從日治時期延續下來的問題 ※ 編輯: A6 (101.9.54.219 臺灣), 04/22/2023 02:40:32

04/23 09:59, 1年前 , 123F
1946年開始,墊付日方開支的數量就大幅減少,轉而變成墊付長
04/23 09:59, 123F

04/23 09:59, 1年前 , 124F
官公署開支,以及台糖協助壓抑物價造成的虧損
04/23 09:59, 124F
因為接管了阿 墊付的還是原本的單位 只是單位從台灣總督府 部分日企業 轉成隸屬 長官公署 例如你說的台糖 1946年五月成立的 ※ 編輯: A6 (101.9.54.219 臺灣), 04/23/2023 16:05:32
文章代碼(AID): #1aFb1uoc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7 篇):
文章代碼(AID): #1aFb1uoc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