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馬鈴薯為何沒有在東亞形成主食?

看板historia作者 (123)時間11年前 (2013/01/26 11:50), 編輯推噓11(12113)
留言26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2 (看更多)
: ※ 引述《in09 ()》之銘言: : 身為鍵盤農業專家 我還是要撥亂反正一下 : 首先 飢荒時的救飢作物 跟 平常吃的糧食作物 要求的條件天差地遠 : 糧食作物 (三本柱--玉米、小麥、水稻)(人口靠這些成長) : 通常會隨著種植的時間慢慢改進種植技術與品種 使產量逐漸提高 : 大都為一年一穫 春耘秋收(台灣水稻收兩次是因應颱風季) 這邊我想提出意見一下 玉米、小麥、水稻都是所謂的生理成熟才會開花結果的植物 所以他們正常的成長 是所謂的長葉子->開花->結果 只要溫度不要太低或太高 對這些作物而言 春夏秋冬並沒有這重要 以台灣的溫度 大約4-5個月水稻就會成熟 所以台灣的稻作 一期稻是 1月2月插秧~6月7月採收 二期稻是6月7月插秧~10月11月採收(生長期普遍高溫 所以長得比較快) 所以台灣的水稻產期 跟颱風沒太大關係 如果都種早熟種 冬天還可種一次玉米小麥(只是台灣雜糧都被進口打倒了) 另外 玉米產量潛力 是水稻小麥所不及的 因為玉米本身光合作用是C4型 比水稻小麥的C3效率好很多 但作為糧食 水稻具有耐淹水的特性 而小麥耐寒 所以 水稻小麥大豆比玉米在環境適應性上表現較好 : 利用春夏盡量的成長 秋天將養分儲存在種子或根莖等易保存部位 : 冬天下雪前成熟就好 早熟產量就低 晚熟種子來不及充實 沒產量 : 救飢作物 (人口靠這些不減少) : 主要要求特點如下: : 短期內成熟--遇到七月雪 之類的天災 還可以在冬天前收一次 產量少沒關係 加減吃 : 少人工--都快餓扁了 哪來的力氣犁田? : 馬鈴薯並不能解決飢荒 因為他是糧食作物 歉收時會造成飢荒 : 飢荒會有救飢作物先頂著 來年再種一次糧食作物 : 而且愛爾蘭在晚疫病發生後 無法正常生產馬鈴薯好幾年(忘記是多久了) : 而且沒有其他的替代糧食作物(小麥、玉米、大豆之類的 可能緯度太高 冬天太長) : 所以才造成嚴重飢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4.12.226

01/26 12:55, , 1F
但是水稻似乎要12度才會發芽?
01/26 12:55, 1F

01/26 13:44, , 2F
C4型光合作用能量轉換效率沒有比較高 強在水資源利用率
01/26 13:44, 2F

01/26 13:56, , 3F
水資源利用效率強的是CAM型優
01/26 13:56, 3F

01/26 14:05, , 4F
C4也一樣水資源利用率高於C3
01/26 14:05, 4F

01/26 14:11, , 5F
應該說 在溫暖條件下 C4不論水利用率或光和效率都較好
01/26 14:11, 5F

01/26 14:12, , 6F
而CAM則是為把水利用率提到最高的專門型
01/26 14:12, 6F

01/26 14:42, , 7F
嚴格來說是碳捕捉率
01/26 14:42, 7F

01/26 14:46, , 8F
C4沒有比C3高...是各有擅場 請勿誤導....
01/26 14:46, 8F

01/26 20:06, , 9F
之前好像某週刊提過台灣小麥不成氣候是因為不習慣種
01/26 20:06, 9F

01/26 20:43, , 10F
C4型比較適合低碳大氣的樣子(沒記錯的話)
01/26 20:43, 10F

01/26 21:14, , 11F
推文真令人懷念
01/26 21:14, 11F

01/26 23:30, , 12F
台中大雅一帶就有種小麥,是跟金酒契作,據說品質不差
01/26 23:30, 12F

01/27 01:04, , 13F
C4.C3.碳捕捉率...這些是哪一門學科?
01/27 01:04, 13F

01/27 01:47, , 14F
植物生理學
01/27 01:47, 14F

01/27 01:49, , 15F
C4的優勢要在熱帶地區才看得出來 在溫帶反而變成累贅
01/27 01:49, 15F

01/27 12:10, , 16F
其實普通生物學就有上到了 C4特化在陽光充足的狀況
01/27 12:10, 16F

01/27 12:14, , 17F
捕捉二氧化碳會比較有效率 溫度低一點反而拖累效率
01/27 12:14, 17F

01/27 16:21, , 18F
這篇釣出好多專家 XD
01/27 16:21, 18F

01/27 16:34, , 19F
我高中生物課有學過,好懷念草酰乙酸和磷酸烯醇丙酮酸
01/27 16:34, 19F

01/28 00:26, , 20F
植物開花還要看光週期歐 雖然現在一堆品種都光鈍感
01/28 00:26, 20F

01/28 00:27, , 21F
古代我就不知道了 早期日本稻引進台灣時 就因為光週期
01/28 00:27, 21F

01/28 00:28, , 22F
的影響幼年期一過 三個月就開花 完全沒產量可言
01/28 00:28, 22F

01/28 00:41, , 23F
記錯 是三個月就成熟 三個月就開花是正常水稻
01/28 00:41, 23F

01/28 11:24, , 24F
樓上四行,警告1次
01/28 11:24, 24F

01/28 22:48, , 25F
高手真多 果然不能說的太簡略.....
01/28 22:48, 25F

01/31 23:14, , 26F
高中生物+1,記最清楚的是能量貨幣與長得像吳宗憲的生物老師
01/31 23:14, 26F
文章代碼(AID): #1H0rA9AK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2 篇):
文章代碼(AID): #1H0rA9AK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