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歷史教育是否需要政治正確?

看板historia作者 (實踐才能發光)時間15年前 (2009/02/01 19:52), 編輯推噓10(10010)
留言20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8 (看更多)
※ 引述《ilha (Formosa)》之銘言: : ※ 引述《Kydland (RBC)》之銘言: : : 其實我一直對某些名詞很反感 : : 五胡"亂"華 : : 平定"蠻"族 : : 我們台灣的歷史教育現在最不需要的就是對歷史名詞 : 做任何額外的政治正確化的動作。在民主進步黨的8年 : 執政之下,這種政治正確化的歷史教育改造只是形成 : 了另外一種文化威權的暴力。這種行為從一個中國上 : 古史歷史學者從政之後的言行很可以讓對立的政黨與 : 一般民眾感受到這種動作之雜亂無章。 : : 歷史教育的內容做任何的改動,都會牽涉到整個社會 : 的既有認識跳躍的問題。建構式數學讓父母很難再去 : 教導他們的子女去學習數學,因為那打斷了過去與現 : 在的學術入門門徑。同樣的歷史名詞與歷史詮釋的更 : 跌也必須考慮到社會總成本,無視社會成本而僅僅以 : 理念作為動因的改造只會招致不必要的對抗與誤解, : 甚至是錯誤。 : : 很明顯的例子是駐居高雄的大文學家堅持國文教育必 : 須復古,如此才能保證下一代的語言基本能力。這與 : 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文化風潮根本就是背道而馳。但是 : 在國民黨主政的局勢與台灣社會普遍懷念小蔣時代的 : 懷舊氣氛之下,這種文學復古且牴觸白話文乃社會習 : 見語的退步思想反而卻更顯得其社會基礎的強大。這 : 無不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重點,任何的正確化,如果不 : 考慮到實際,那到最後就會出現執行落差,以致於造 : 成反動──反動還是最安全的,更糟糕的是讓人意外 : 而甚為不良的副作用。 : : 歷史名詞在歷史上已經存在數百年者,比比皆是。沒 : 有必要為了一時的政治正確需要去做大規模的正確化 : 動作。熟知歷史者都知道五胡亂華的前提是漢族大規 : 模內戰,但是我們無須去改動此一名詞才能得到史實 : 的真切體認,反而改動了此名詞之後,我們才無以在 : 浩瀚的典籍中間獲得一種親切感──因為我們的名詞 : 只屬於我們自己的這個時代,而不屬於整個中國史籍 : ,這個問題在漢語書籍具有長時期通同寫作法而易於 : 後代讀者直接釋讀的現象上,是不可以等閒視之的一 : 個重要文化現象。 : : 平定蠻族此語,固然有種族歧視之嫌,然而,重點應 : 不在「蠻」,而在乎「平定」。楚子壯然自慨:「我 : 本蠻夷,不與中國之號諡。」此間稱「蠻」又有何不 : 可? 種族識別的稱呼本來就有褒貶義、我他稱的各種 : 指詞,以廣泛的「蠻」為非難語已非一朝一夕的做法 : ,要單就此作正確化的動作,恐怕所要浪費掉的社會 : 成本,就已經不是我們一代人所可以承受的了。 : : 政治正確化在教育體系上的落實,台灣社會在這些年 : 來已經是受夠了,這種東西並不是那麼地迫切,也缺 : 乏一個統一的「正確」標準。所謂的「真理」,通常 : 是存在一個大範疇的絕對標準,以及無數細碎而無法 : 互相統一的小原則。在操作型定義上絕對難以貫徹那 : 種羅曼蒂克式的政治正確化,在現實上,絕對有困難 : ,也不必要。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218.167.75.246 : ※ 編輯: ilha 來自: 218.167.75.246 (02/01 14:52) : 推 bx:推 02/01 15:0 : 推 bluewzy:推,反對政治正確的歷史,本身也是追求政治正確 02/01 15:2 : 推 MilchFlasche:所以我說,改不掉或不想改的用詞,就加個引號吧, 02/01 17:4 : → MilchFlasche:一方面維持溝通的方便性,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態度。 02/01 17:4 : → MilchFlasche:而且有些改變已在underway,表示成本其實沒那麼大。 02/01 17:5 : 推 deathwomen:所謂的政治正確應該是建立在尊重多元文化上 02/01 18:0 : → deathwomen:故,台灣在1945年以後,不說其光復,不說終戰,稱戰後 02/01 18:0 : 推 deathwomen:對於追求「政治正確」的名詞更替,沒必要感到害怕 02/01 18:0 讓我來緩頰一下。 當Kydland同學說他覺得應該要「政治正確」的時候, 我內心中很贊同他的理由和舉的例子, 不過看到「政治正確」這個詞我就覺得不太妙; 一開始回文有想過要針對這部份講一下, 不過後來還是先聚焦在我建議實質上可以怎麼做的部份; 至於「政治正確」這個詞的問題就等到有人提了再講。 所以回到「政治正確」這個提法上。 老實說,我自己小時候(大學的時候)唸女性主義的書時 第一次接觸到「政治正確」的說法, 當時對「政治正確」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貶義, 反而左派或搞社運、支持女性主義或 whatever 批判性一點的人, 都會推崇「政治正確」的作法。 為什麼?因為「politically right」這個詞, 指的是他們發現其實在生活中用語的使用上也無處沒有權力的印記、 無處不是政治。這裡對「政治」的定義我覺得是很無邪的, 就是試圖去描述一切人類群體中有關權力的活動,就是「政治」。 公司中的政治,因此公司中有「性別政治」、「族群政治」, 當然更遑論國家。 因此最初外國人講「politically right」, 標榜的是怎樣在人們的生活中去除掉傳統權力(白人、男性等等)對用詞、語言的宰制 去建立一種「在正確的政治理想上的正確講法」, 那個我想是「politically right」的初衷。 不幸的是,來到台灣這座「誤解之島」, 恰好碰到台灣人對「政治」兩個字的觀感變得狹義化, 於是「政治正確」這個訴求也就被迫冠上汙名。 可能是因為對台灣人的政治活動表現觀感不佳吧! 例如國會議事的暴力相向、政治人物發言的缺乏氣度, 再加上多次選舉過後多年下來大家只看到統獨不同訴求的衝撞還有群眾對立, 所以台灣人反而常覺得「政治」是件不好的事,平常最好可以避開不談。 (不談不代表問題就不存在啦,不過這就先不講了。) 連帶地,「政治正確」這個舶來語在這波以「政治冷感」為榮的態度中 會遇到什麼樣的反感,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些年下來,台灣人其實並沒有建立起很多政治當中良好的價值、文化或行為準則, 人們並不相信「政治」的活動當中有什麼好東西。 提到「政治」就皺眉頭的人大有人在。 所以,我可以體會如果有人說要搞「政治正確」的時候, 除了一邊的人覺得很「正確」之外,另一邊的人就會覺得「那是你們的正確」。 在台灣,「政治」中並無真理可言, 大家只得到「有權力就可以做任何事」的印象, 因此「政治正確」變成了一種「不同的人上台就有不同的政治正確」的印象。 老實說我不贊同「政治正確」變成這樣的東西, 但我可以理解台灣人聽到「政治正確」的時候的觀感。 所以當Kydland提到「政治正確」的時候,我心想,uh-oh,有人會說話。 這邊不是要說ilha或任何覺得「政治正確」不妥的人說得不對, 事實上都很有道理, 我只是覺得一定有一種「政治正確」的初衷是值得我們追求和肯定的, 只是,在我們普遍對台灣政治活動中非此即彼、無人主持公道、可敬的人成為弱勢 的情況感到厭煩的同時, 「政治正確」也被:「又搞『政治』那一套?走開啦!」所連累。 誠如deathwomen所言, 真正的政治正確,不是黨國的政治正確(「光復」) 亦非日本風味的政治正確(「終戰」) (「日本風味」是我一時詞窮講的,我不想稱他們為「皇民」,這不禮貌。), 「戰後」總是好多了。 真正的政治正確,針對的是對不同族群、性別、宗教的尊重, 從而改進各種論述中使用的修辭。 我認為這並不需要花太多成本就能達成。 你一樣可以講「五胡亂華」、「開山撫蕃」, 我回文的時候已經講過了怎樣讓這些名詞繼續出現在我們的言談中卻人畜無害。 重點是我們對於這些事件,能不能用新的觀點去看? 還是他日我們對下一代解釋這些事件的時候, 繼續把對夷狄犯上作亂、漢人教化原住民的印象複製下去, 那麼當我們跟他們解釋說夷狄是什麼、「蕃仔」是什麼的時候, 下一代又會怎樣學習對外國人、原住民的看法? 應該要改變的是教育的過程中能不能夠提供不同於上一代教給我們的那種觀念, 而如果我們肯定教育的內容本身應該要有改變的話, 難道不該不厭其煩地去解釋以前的人為什麼那樣說, 而以後我們應該怎樣說比較好? 簡言之我想說的是: 在「政治正確」的本意已經被很多人誤用、誤解的台灣, 我也會想,這個詞啊,或許能不用就不用吧, 強調「尊重」、「反歧視」這些我們實際上要推的價值吧, 或許可以減少一些誤會和阻力。 對於不喜歡「政治正確」這檔事的人, 我大概知道各位不喜歡的原因是什麼, 但是這篇Kydland說的「政治正確」, no,it's not the case you might think of, so don't worry about that。 我相信他說的不是你上來就變「自由廣場」、「台灣郵政」、 我上來就變「中正紀念堂」、「中華郵政」的這種「政治正確」, 而是我們已經做了十幾、二十年的, 不講「山胞」和「蕃仔」而講「原住民」、 不講「娼妓」而講「性工作者」 (這不代表對那種工作的肯定,而只是對於必須從事該項工作的人的禮貌) 的這種政治正確。 這個方向我相信是台灣社會大多數人願意接受的方向。 這樣子,能否緩解內心當中因為拒斥「那種政治正確」的成本和衝突, 而對「政治正確」這檔事整體的反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225.109

02/01 21:23, , 1F
推M大對台灣民情的觀察~
02/01 21:23, 1F

02/01 21:28, , 2F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帝力於我何有哉?
02/01 21:28, 2F

02/01 21:33, , 3F
關恩主 媽祖婆...道教廟宇對平常百姓的影響較深遠且廣泛
02/01 21:33, 3F

02/01 21:35, , 4F
春節 清明 端午 中秋 四大節慶年年過 統治者姓什麼也改不了
02/01 21:35, 4F

02/01 22:11, , 5F
日據時代再久一點,上面這些習俗全會改成日本式的了
02/01 22:11, 5F

02/01 22:23, , 6F
習慣過那些節日,不代表其他的就改不了或不該改。
02/01 22:23, 6F

02/01 22:35, , 7F
把台客 外省豬 討客兄 番仔這些族群歧視辭掃進歷史垃圾堆吧
02/01 22:35, 7F

02/01 22:36, , 8F
這樣才算是台灣的文化與族群的政治正確
02/01 22:36, 8F

02/01 23:20, , 9F
意識形態無損民族習俗 不管是哪一黨的支持者都認同四個節日
02/01 23:20, 9F

02/02 01:26, , 10F
問題是民族習俗跟這串講的東西一點關係都沒有……
02/02 01:26, 10F

02/02 02:22, , 11F
某 y 似乎老是天外飛來一筆莫名其妙的東西
02/02 02:22, 11F

02/02 08:35, , 12F
感覺起來, Politically Right 直譯成 "政治正確" 一點也不
02/02 08:35, 12F

02/02 08:37, , 13F
達意. 翻成 "政治意涵中立(or 中性)" 會否精準些?
02/02 08:37, 13F

02/02 09:29, , 14F
政治正確就是正確翻譯 它本來就是強勢要求他人改變語言
02/02 09:29, 14F

02/02 09:31, , 15F
從來就不是溫和的中立性訴求 可以說是相當激進的東西
02/02 09:31, 15F

02/02 13:27, , 16F
文化即生活
02/02 13:27, 16F

02/02 19:54, , 17F
對保守主義或個人主義者來說,有點社會理想的人都算
02/02 19:54, 17F

02/02 19:55, , 18F
是激進的人。
02/02 19:55, 18F

02/02 22:00, , 19F
非常贊同樓上版主說的XD
02/02 22:00, 19F

02/16 15:49, , 20F
中共也取消了一堆中國節日,改成"黃金週",近幾年才恢復
02/16 15:49, 20F
文章代碼(AID): #19XOpaSH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XOpaSH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