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公平賽局:一個經濟學家對公共事務的觀點

看板book作者 (外星人)時間15年前 (2009/02/26 19:18),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 (看更多)
http://superalf.pixnet.net/blog/post/26392212 本書的作者為Steven E. Landsburg,是關於一個經濟學家(也就是作者自己)如何看待公 平、稅制、人口、債務、歧視、環保等公共議題。公平是本書對各項議題的討論所採取 的立足點,本書的所有論述,均從對等原則(註1)出發。本書的結構大致是先提出在各種 情境下我們所認為的公平原則,接著再反問讀者「這真的公平嗎?」 本書對上述議題給出了與一般人不同的觀點。好比歧視的議題,除了逆向歧視(與與生俱 來的特質有關,例如性別、種族)外,特別提出了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單邊歧視。單邊歧視 是指你會不會受歧視端乎你的社會地位。書中舉了房東與房客的例子。房東不能因為房 客是某個種族的人便拒絕租屋,這原則聽起來很合理,也符合一般人的見解。(話說這類 規範似乎隱含了房東的地位比房客高,因此要將房東拉到與房客同等層次的意味在,儘 管在法律上兩者的地位是對等的)。然而,房客卻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包括性別、種族) 自由選擇跟誰租屋。在租賃這件事上頭,房東與房客所受到的法律限制是不對等的。如 果房東有出租房屋的"義務",那麼我同意房東不能因為房客的種族或性別等因素而有差 別待遇。但租屋這件事其實只是個交易,如果房客可以因為房東的性別或種族等因素拒 絕租屋,那房東為何不可以?把這對等原則套用在雇傭關係,我們會得到老闆有權利因 為應徵者的性別或種族而拒絕雇用,因為老闆沒有給予工作的"義務"。雖然有歧視的人 一定會因為這歧視而蒙受損失,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抱持這種態度是愚蠢的。但我們可 不可以就此強迫房東或雇主將自己提供的機會開放給所有人?在這議題上我同意本書的 觀點,而這也推翻了我以往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然而若真的採用這些觀點,似乎又會引 發許多社會問題,諸如"你為什麼給他不給我?!"這類的抗議與抱怨大概會排山倒海般 地湧現。(不過這類抗議與抱怨的正當性其實是值得思考的。) 本書讓我一再思考的是關於稅制的討論。在這議題上本書一開始便揭露一個盲點:如果你 花時間去賺錢,那麼你要將所得的一部份與大家分享; 若你花相同的時間玩樂,卻不需 要將這些時間撥一部份出來進行公共服務。這種原則其實鼓勵大家花時間玩樂而不要工 作,因為當你在玩樂時,那些辛苦工作的人還得將錢分給你。不過,若那些工作賺來的 錢有部份是因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這種原則似乎就有正當性。其次是關於稅制的問 題,本書比較了人頭稅(每個人繳的稅額均相同)與累進稅兩種比較極端的制度。人頭稅 可以提高人的工作意願,但不公平; 相反地,累進稅制較公平(註2)(應該說較注重財富 重分配),但減低了人的工作意願。大多數國家均採取累進稅制,包括台灣。在這之前我 沒對這稅制的正當性懷疑過。我認為它很合理,但沒想過這公不公平,而本書讓我以公 平的角度重新看待這個制度。如果我們要繳稅是因為接受了政府的公共服務。那麼,我 認為要採取累進稅率必須證明有錢人在接受政府服務時有差別待遇 (特權)。因為所處的 情況不同,有錢人一定會用到窮人不需要的服務,因此多繳稅是應該的,畢竟使用者付 費。但若窮人也要求有錢人所使用的服務,理論上政府不能拒絕。換句話說,雖然就實 際的結果言,有錢人與窮人使用了不同的服務,但政府對這兩類一視同人。由於這原因 ,我現在認為單一稅率比較合理。 書中還提出「生前契約」這個我之前沒想過的有趣概念。契約內容大概像:「如果我們出 生後,一人聰明一人愚笨,則聰明人必須給愚笨者一半收入」。有個關於這方面的研究 顯示,有77%的人會同意簽署這份契約(我也是其中一份子)。 不過,我也有不贊同本書的地方。本書除了討論累近稅率,還探討了我們應該針對什麼 課稅。為了追求效率,我們應當避免針對收入課稅,因為此舉會降低工作意願。作者提 出了很有意思的想法:按能力課稅。採取這種手法比人頭稅來的公平,而且比累進稅制來 的有效率,乍看之下無懈可擊(姑且不論是否可以實行),不過,仔細一想後就發現不是 這麼回事,原因正是在於不論你的收入為何,要繳的稅都是一樣的。雖然我們可以從事 薪水較高的工作,但卻有可能因為興趣或其他原因而實際上選擇了薪水較低的工作。而 這種選擇在這樣的方法下卻受到懲罰,我認為這是不應該的。 其中我認為得特別提出來的是關於債務的思考。在「政府債務算一算」這個章節一開始 便舉出了一個例子,若政府今日需要錢進行某項建設,那麼用課稅的方式還是舉債的方 式比較好?這個例子是企圖挑戰政府債務對子孫不好這個觀念。作者給了些簡單的算術 ,證明了兩種方法其實沒有任何差別。雖然用舉債的方式將來要還的錢比較多,但若現 在就將錢花掉,那麼這錢加上利息損失其實跟舉債要還的錢是相同的(詳情請見書中該例 )。這計算過程是對的,然而關於舉債有個特別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之所以會選擇舉債, 實際上通常是因為"目前很明顯地無力支付",但未來"應該可以"逐漸攤還。這選擇背後 有個風險,就是你若錯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後果會變的難以承受。這次的金融危機,就 是從美國的房貸者對自身的還款能力過於樂觀所引發的。本書一面倒地為政府債務對子 孫並沒有不好這個主張辯護,我認為是非常危險的。 我對本書的評價與其他人差不多,值得一讀但不可盡信。 註一:對等原則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有。有人做過一個動物實驗: 要求兩隻狗做同樣的命令 ,但事後給予不同的獎賞。結果分配到較差獎賞的狗,下次會出現不服從命令的傾向。 若對猴子進行相同的實驗,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個體則會直接拒絕獎賞。 註二:就詞義而言,公平應當是個單一的標準。若不同的人對於公平有不同的定義,那還 能叫做公平嗎?但看完本書後會發現這其實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其定義會因國情與文化 而改變。 -- 學習,是不斷地知識解構再重建的一種過程 http://blog.pixnet.net/superal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1.101.110

02/27 00:51, , 1F
推一個 正在猶豫到底要不要買
02/27 00:51, 1F

02/28 22:21, , 2F
那大眾運輸工具甚至郵遞服務都是商業行為,允許歧視?
02/28 22:21, 2F
文章代碼(AID): #19fdfxAX (boo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fdfxAX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