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思辯] 台灣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看板ask-why作者 (麥子)時間13年前 (2010/09/23 02:13), 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30 (看更多)
※ 引述《gamer ()》之銘言: : ※ 引述《sitos (麥子)》之銘言: : : 沒錯,會有疑問的只有「要怎麼做」,而不是出在「那樣做不對」。 : : 如果我們能讓他們嘗試不同領域,又可以自由選擇,何必一定要個科目都「學」? : : 何必一定要每個科目都「及格」? 何必每個科目都必須要考核「學習成果」? :   我沒意見啊。如果可以做得到我倒也樂觀其成,至於會不 : 會出現什麼問題,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我的主張很簡單,現 : 在這樣的方式在世界許多國家施行,也都沒出什麼問題,那又 : 何必去改變它?我不認為做為一個「人」卻連最最基本的音樂 : 和美術常識都沒學過會比較好到哪裡去。 這種方式只是對某些人沒有問題而已,可不是「也都沒出什麼問題」。 光是以某人不善長的科目考核他的學習能力,進而造成自信心的打擊, 或者是影響他的人際關係和同儕間的評價,問題就已經夠大了。 又因為這些是「義務」教育,是「生活必需」,所以不會就是懶惰或愚蠢。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人」,在「這個社會」裡面,「最最基本」的音樂和美術, 根本不需要透過義務教育來教導,美感是天生就有的。我打開電視就可以聽到音樂, 還有大量的廣告創意。幹麻一定要能唱歌能畫畫才代表我有學到音樂跟美術? 現在的教育不是一切知識的來源,就算少了幾樣也不會要了你的命。 況且我從來沒說過「不給他們學」,只是「讓他們自己選擇」。 : : 問題是出在於現在的教育制度沒辦法精確地讓我們了解一個學科, : : 但這個問題不導向我們必須要每一個學科都學,當然更不導向必須每個學科都考。 :   先講一下,沒有每個學科都考啊,音樂美術就不一定會考。 : 我倒是很有興趣聽聽看怎麼樣才能不學,又能夠精確地了 : 解一門學科? 怪哉。難道我不是在台灣念小學? 我印象中我的音樂跟美術都有考試都有分數。 而且分數還都不高。而且這些被列為學科的東西,最後似乎都還有個成績來著。 不透過學習了解一門學科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參與那項活動。 我們看見世界,因此提出疑問,為了找出答案,而進行某項探索。 我們不一開始預期需要哪些工具,而是不斷嘗試,並從得到答案中獲取快樂。 學特定的學科不是探索旅程的起點,而是眾多相似的探索旅程, 集合成了一個特定的學科。學科是探索的結果,不是原因。 講得白話一點,我因為喜歡聽故事,又聽了很多故事,所以想知道故事的來龍去脈, 因此我開始找更多的書,看更多的故事,了解每一個人物的背景和性格, 最後我整理出時間上的事件順序,了解每一個事件背後人與自然的原因, 然後我獲得了整理的心得,而這個心得就叫作「歷史」。 我不是先「學」歷史,然後知道我喜歡它。我只是聽了故事。 當然,上面那一段完全是胡謅的。其實我是喜歡打電動才去學怎麼寫程式的。 :   老實說,我不敢確定小孩子對學科會不會有這麼多好奇心, : 至少我自己國小的時候是完全沒有,如果可以不要上課不要考 : 試,我應該會很開心。 對阿,如果可以不要上課不要考試,而且讓我學怎麼寫程式,就真是太好了。 但偏偏上了一大堆至少現在對我沒啥用的東西,還不讓我學寫程式。 老師上課只教我用繪圖軟體,偏偏我用手都畫不出東西了,用電腦也一樣畫不出來。 你不覺得當時你要是能夠選擇自己想要學的東西,而不是課本這些有的沒的, 會好很多嗎? 去做那時候你想做的事情,在你想做的事裡面肯定你的學習能力, 開發那些你經常去做的事,讓他變成你的專業和職業,讓你可以賴以為生。 你可以透過從事這些活動,來了解你的興趣,而不是被綁在特定的學科上面。 : 那至於教育大門還是為他而開,嗯,我很懷疑一個國中一 : 年級但只上過小一數學的學生,要怎麼樣才有辦法在國一的時 : 候修習數學?回到小學去?補習?還是當他是天才一樣從國一 : 數學開始教? 一個國中一年級才對數學有興趣的人,學小一數學一點也不會太晚。 就算晚了六年才開始學,大不了也就晚個六年才學完,這差很多嗎? 有人規定大四的人不能修大一共同必修? 如果沒有,國一修小學數學有什麼不好? 不教小學數學是學校的問題,不是學生的問題。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幾百年前的人都懂的道理,今天「進化過」的教育者不應該連這個都不懂吧。 :   附帶一提,我可從來不認為一個十八歲的人就不會有這種 : 問題,對於跨領域的修習,我一直是持保留的態度,當然必須 : 承認做得很成功的人不是極少數,但是也不是很多就是了。 失敗也不會怎麼樣。快快樂樂地嘗試,快快樂樂地學習,快快樂樂地失敗。 有什麼不好嗎? 至少我的生活每天都在經歷各式各樣不同的失敗。 有問題就有問題,學習本來就充滿問題,就算不跨領域學習問題還是一大堆, 總是有人被當,總是有人被退學,學習遇到失敗天經地義,跟有沒有跨領域關聯不大。 : : 除此之外,在這麼低階的課程一個人不能了解自己喜不喜歡,有兩個原因。 : : 第一個原因是教育設計得很失敗,以致於我們對自己會喜歡的科目沒有反應。 : : 第二個是評量考核的結果帶來的成就感干擾了我們對於學科的反應。 : : 拿掉你的英文成績,你就會覺得英文很無聊了。當我們的教育是讓人記住答案, : : 而不是讓人找到答案,那就已經是一個白癡的教育。然後因為記住答案而很高興, : : 顯然就是被這種白癡教育方式誤導,不過這其實不在討論範圍裡面。 :   第一點我不知道該怎麼回應,我甚至不知道小孩子是不是 : 一生下來就會喜歡什麼特定的學科。不過我必須要說,如果只 : 是因為學科不討人喜歡就說設計是失敗的,未免也太看重「喜 : 歡」這件事了。 你也不用對「失敗」這個字太過敏感。講得極端一點, 不討人喜歡,讓人不易接受的教育制度本來就是失敗的。 不過如果你要把它改名叫作技能訓練或者是職業訓練我就沒什麼意見。 :   第二點成就感就是一定會影響到學生對學科的反應,大多 : 數的學生都不會喜歡在挫折中學習,成積很好因而獲得獎勵在 : 低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提供了驅使小朋友學習的誘因。沒 : 有這個誘因,要多數的小朋友乖乖學習會非常困難。 那是因為這個教育失敗在先,這個教育本身就不吸引小朋友, 所以你才要用一些有的沒的獎勵去唬他們。小朋友不用你教就會打電動, 為什麼? 因為破超難過的關卡比對著習字本抄寫特定的字體更容易? 還是因為破超難過的關卡比對著習字本抄寫特定的字體有趣得多? : : 簡言之,我們的問題是,怎麼樣設計教育課程,讓學生可以確認自己的興趣, : : 而不是逼他們學一些沒用的知識,背一些愚蠢的答案,然後催眠自己這是給他們機會。 : : 這是揠苗助長,這些學生的學習會很快到達一定的程度,表現出一定的能力, : : 但是後面的發展卻開始被限制住,因為他們無法分辨自己到底善長和喜歡什麼。 : : 而台灣這種極端的教育,把這種可悲的結果甚至延伸到念完研究所。 :   這是課程問題,跟我們應該餵給他們什麼無關。誰來決定 : 什麼是無用的知識,該不該給學生學習?美術用不到,所以美 : 術是無用的知識?WTF? 學習者自己決定什麼是有用,什麼是無用。美術要是對學習者用不到, 它毫無疑問就是無用的知識,因為無用的知識,字面上的意義就是用不到的知識。 對每一個人,無用的知識這個集合裡面的東西可能會不一樣。 但現在的教育裡面的確塞了很多無用的知識。 --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 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約翰福音 12:2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6.24.61

09/23 02:36, , 1F
我只能說,我們對知識的看法沒有共識,就這樣吧。
09/23 02:36, 1F

09/23 15:35, , 2F
原波舉例台灣不重視的音樂美術 不舉國英數理 沒什道理
09/23 15:35, 2F

09/23 15:36, , 3F
國英數理被強迫學習打分數的情況嚴重N倍 反抱怨美音?
09/23 15:36, 3F

09/23 22:48, , 4F
我前面有講,我是既得利益者,我的美術音樂比較差阿。
09/23 22:48, 4F

09/27 01:38, , 5F
我還是覺得培養興趣和培養能力是兩回事
09/27 01:38, 5F
文章代碼(AID): #1CcaTL-A (ask-w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caTL-A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