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為什麼沒有心癌?

看板ask-why作者 (怎麼啦)時間14年前 (2009/11/08 12:20), 編輯推噓6(609)
留言1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 引述《sarsspear (沙士比亞)》之銘言: : 幫翻譯火星文 : : ※ 引述《daze (一期一會)》之銘言: : 請用"cardiac neoplasm"當關鍵字,就不會查到那些東西。 : neoplasm=贅生物≒tumor=腫瘤 : malignant tumor=惡性腫瘤≒cancer=癌 : -sarcoma=肉瘤≒癌 : -oma=(良性)瘤,但部分屬惡性,如lymphoma淋巴癌 : : 宗教信仰或是哲學思想就不討論了 : : 就醫學上可以解釋嗎? : : 感謝啦~~ : 原發性心臟腫瘤 解剖到的發生率約為 1~30 / 100000。 : 其中約3/4是良性的,約半數是 黏液瘤 : 黏液瘤 是最常見的 原發性心臟腫瘤。 : 另外還有 脂肪瘤、橫紋肌瘤、畸胎瘤、纖維瘤 等。 : 最常見的 原發性心癌 是 血管癌。 : 約佔 原發性心臟惡性腫瘤 的2/3。 : 另外還有 纖維癌、橫紋肌癌、脂肪癌等 : 多發生在小孩身上 : 惡性腫瘤轉移到心臟的機率約8%。 : 最常見轉移到心臟的,是 肺腫瘤 跟 乳房腫瘤(應以肺癌和乳房癌為主)。 : 轉移到心臟的機率,惡性黑色素瘤(癌)可能是最高的。 : : 總體來說,惡性腫瘤 的 心臟轉移 在醫學上比較有重要性 : 原發性心臟惡性腫瘤... : 一年可能只會看到一兩例,還不見得認得出來,是發病例報告的好材料... : : -- : 個人是覺得... : 給非專業人士看的文章宜友善,大不了中英都附上... : 就因為這種「專業」文章太多... : 難怪有人要推病歷中文化、有人要推科普;雖然我是部分贊成部分反對啦... 話說 我個人是覺得 如果真的要寫友善的文章 僅僅翻譯是不夠的 因為寫的對象不同 所以要說明的地方 省略的地方 鋪排的架構 都差很多 原來的問題問說: 常常聽到身上很多地方長癌 怎麼沒什麼聽說心臟長癌 是不是心臟不會長癌? Daze的回答是 心臟會長東西而且也較少見 但是長得大部份不是癌症 別的地方長癌轉移到心臟比心臟自己長癌死掉的機會大多了 所以才有人在底下推文說他高醫的老師得心癌的事情 並且說即使不是惡性腫瘤(癌) 也要當惡性的來處理(積極抑制或割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0.190.136

11/09 10:30, , 1F
Autopsy incidence 1~30/100000 算滿少見的。舉例來說,肺癌
11/09 10:30, 1F

11/09 10:32, , 2F
的 'yearly' incidence 約 一百多/100000。
11/09 10:32, 2F

11/09 17:37, , 3F
萬分之三算少見? 罕見疾病不是都幾百幾千萬的
11/09 17:37, 3F

11/09 17:38, , 4F
所以你的意思是心長東西真的比較少見?
11/09 17:38, 4F

11/09 18:20, , 5F
[少見] 跟 [罕見疾病] 並不是等號的吧~~~
11/09 18:20, 5F

11/09 19:23, , 6F
我國對罕見疾病的定義是萬分之一以下。
11/09 19:23, 6F

11/09 19:26, , 7F
prevalence萬分之一以下。
11/09 19:26, 7F

11/09 19:29, , 8F
另外要注意的是,Autopsy incidence跟prevalence是有點差別的
11/09 19:29, 8F

11/09 19:29, , 9F
yearly incidence就差得更遠了。
11/09 19:29, 9F

11/09 19:34, , 10F
Autopsy發現的,臨床上不一定有症狀。
11/09 19:34, 10F

11/09 19:37, , 11F
而且Autopsy的件數並不多,所以機率的Variation會很大。
11/09 19:37, 11F

11/09 19:38, , 12F
其實會用Autopsy incidence做為參考值,本身就代表了沒有可靠
11/09 19:38, 12F

11/09 19:38, , 13F
的yearly incidence或prevalence資料,只好拿次等的資料充數
11/09 19:38, 13F

11/09 21:55, , 14F
Anyway,是比較少見沒錯。'少見'跟'罕見疾病'也不一定有關。
11/09 21:55, 14F

11/10 08:26, , 15F
所以我理解的確不對 內文依原po修正
11/10 08:26, 15F
※ 編輯: Oikeiosis 來自: 61.20.133.50 (11/10 08:27)
文章代碼(AID): #1AzaS2zm (ask-why)
文章代碼(AID): #1AzaS2zm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