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消化食物的機制

看板ask-why作者 (一期一會)時間14年前 (2009/10/15 00:42), 編輯推噓2(209)
留言1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6 (看更多)
※ 引述《danny0838 (道可道非常道)》之銘言: : ※ 引述《Dsigma (不要想啦)》之銘言: : 以下中醫觀點。 : : 先定義一下我所謂的 易消化 就是吃進肚子後 : : 容易被腸胃分解 : : 吃完後 立即睡覺 前天起床會胃痛的視為不消化食物 : 以容易被分解或被腸道吸收應該是目前被公認的定義,但我覺得還是有不足之處。 : 我認為食物的成份即使進入血液循環,也未必保證能被吸收, : 否則如果有人吃不胖,用點滴把醣類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等營養成份打進去不就好了? 靜脈營養是很常用,也非常有用的手段 但是全靜脈營養有很多併發症 比如膽結石、脂肪肝、中心靜脈導管的感染、血管壞掉等等等 "吃不胖"恐怕不能算是indication。 只有一週以上不能經由腸道獲得營養,才會使用全靜脈營養 如果預期三、五天就可進食,那只要從週邊靜脈打葡萄糖液補充一下就好了 -- 看哪,這論證是極好的:蘇格拉底是人,凡造物都難免要朽壞,所以末了我們知道,蘇格 拉底總要落到死裡面了。從亞里士多德以來的每一個邏輯學家,沒有一個不歡喜這個論證 的。亞里士多德明白的告訴了我們論證形式的道理,因了這個緣故,我們便尊他為邏輯學 的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2.171

10/15 00:43, , 1F
有道理。不過我想問,如果真的全靜脈營養,您預期能達到
10/15 00:43, 1F

10/15 00:43, , 2F
增胖等效果嗎?
10/15 00:43, 2F
全靜脈營養給超過對病人沒有好處,只會增加併發症的風險。 用來增胖...老實說根本是胡搞瞎搞。 但硬要給的話...一天是可以給到上萬大卡啦。

10/15 00:43, , 3F
除了全靜脈營養,還有一種給不能飲食的患者灌NG的特殊
10/15 00:43, 3F

10/15 00:43, , 4F
全營養牛奶,您認為這種牛奶給吃不胖的人多喝如何?
10/15 00:43, 4F
如果用灌食的,是可能灌比較多進去啦。 否則如果讓人自己喝,那多喝這個只會少吃其他東西而已。

10/15 00:45, , 5F
還有全靜脈營養何以造成那些併發症?
10/15 00:45, 5F
一言難盡...稍微說一下。 由於週邊靜脈所能承受的滲透壓有限,所以全靜脈營養只能從中心靜脈打進去。 長期維持中心靜脈導管,自然會增加感染機率。 而長期受到高滲透壓液體影響,即使是中心靜脈也會壞掉。 脂肪肝是肝臟的脂肪代謝受影響的結果。 膽汁不排入腸道,而是在膽囊被濃縮,易造成結石。 ※ 編輯: daze 來自: 140.112.212.171 (10/15 01:00)

10/15 01:03, , 6F
第二個問題好像還是沒回到重點,那無論如何,一天反正給
10/15 01:03, 6F

10/15 01:03, , 7F
充足的這種牛奶,即使三餐不吃其他食物呢?
10/15 01:03, 7F

10/15 01:04, , 8F
反正營養都很夠很標準,而且都很好吸收,這樣會變胖嗎?
10/15 01:04, 8F
OK...我終於明白你的問題所在了。 本來就不該會變胖,如果會變胖根本是沒算好劑量,給過量了。 除非你所謂的"吃不胖"指得是malnutrition。 malnutrition有很多可能的原因,隨便舉幾個: 如果是因為分解不好,則事先degrade過的營養會有幫助。 如果是short bowel syndrome,那恐怕是沒什麼幫助的。 如果是anorexia,那有幫助的可能是'灌食'這個動作。

10/15 01:06, , 9F
靜脈營養...似乎滲透壓能調到和血液相當吧?
10/15 01:06, 9F
等張葡萄糖液,濃度是5%。 假設每天要給1500大卡好了。 如果要用等張葡萄糖液來提供全部熱量需求,則需要1500/4=375g葡萄糖 總輸液量是 375 / 5% = 7500 g。 這個量恐怕是有點太多了。 而偶爾會需要每天6000大卡,或者病人心臟、腎臟功能不是那麼好... 完全靠等張溶液是不可行的。 如果只打算打個50g的葡萄糖進去以避免ketosis,用5%或10%葡萄糖液從週邊靜脈打即可。

10/15 01:08, , 10F
我要強調的還是我認為進入血液不等於真的吸收,別的不談
10/15 01:08, 10F

10/15 01:08, , 11F
糖尿病人無法有效利用血糖就是最簡單的例子。
10/15 01:08, 11F
那是另一回事了... ※ 編輯: daze 來自: 140.112.212.171 (10/15 12:21)
文章代碼(AID): #1ArVzTah (ask-w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rVzTah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