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二戰德軍防禦有何高明之處

看板Warfare作者 (不會叫的貓)時間15年前 (2009/01/28 03:17), 編輯推噓9(907)
留言16則, 10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6/12 (看更多)
直接回文比較快 -上恕刪- : 推 KK2001:補推,不過印象中黑利奇除了預測紅軍的攻擊模式很有一套之外 : → KK2001:,他調度預備隊增援防線的方式也頗高明,但細節我不太記得了 : 推 jagdzaku:不知樓上的資料從何而來,要說指揮高明,先退再攻的機動防 : → jagdzaku:禦應該是曼斯坦比較有名,黑利奇的"好表現"應該是指Seelow : → jagdzaku:高地這一次吧,蘇軍即將總攻(四萬門火砲的預備射)在那時應 : → jagdzaku:不難預測,東線德軍在防禦戰時先徹到後方等砲擊向後延伸時 : → jagdzaku:再進入前線陣地好像是很多人都會做的,只要指揮官不堅決執 : → jagdzaku:行希特勒不放棄一切陣地的指令.要說seelow打的好,兩天就 : → jagdzaku:被突破了(默).在那之前他也沒啥好表現吧,請賜教   說賜教未免言重了些,在下一非專家二非師表的,只是看過點書 來版上交流心得罷了。   不過J大以曼斯坦與黑利奇相比擬,在下以為有些可議之處。   說到名氣,曼帥在卡爾可夫時先退後進的防禦當然名滿天下,不 用說東戰線,就算是整個二戰期間能拿來相提並論的戰例也是少之又 少,而我只是說黑利奇元帥的防禦有其高明之處,也並未稱其是"二戰 德軍的防禦第一人"云云,要比知名度兩人理當會有差啦。   再來說到防禦的型式,曼帥主要是以機動防禦見稱,就像您所說 的例子一般,而黑利奇以在下看到的例子則是以陣地防禦為主,兩者 防禦的型態先天上已有差別,要硬去比較孰優孰劣恐怕頗為困難,而 意義可能也不大。   至於說到戰例,很抱歉在下今天才有機會返家翻書,先前推文的 言詞比較模糊,若引起誤解還請見諒。   黑利奇在二戰德軍之中應算是比較不具知名度的將領,在下也是 參考"最後一役"與李德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加上維基百科簡 略拼湊出來的,若有板友知曉願意補充請不要客氣。   首先是黑利奇防禦的技術,這是他在1942年1月下旬接任第四軍團 司令時所發展出來的戰術之一;當時第四軍團的殘餘部隊所據守之處 正面對莫斯科,而且位於中央集團軍前線的中央,任何一次大撤退都 會危及兩翼的軍團甚至是集團軍本身;黑利奇的作法便是當他知道蘇 軍即將在某處發動攻擊時,便會下令部隊在晚上後撤至防線後兩三公 里的新陣地,等到紅軍炮兵的彈幕射擊結束後,沒有遭受攻擊的各戰 鬥地境部隊便逼攏過去重新佔領原有的前線陣地,以這種防禦方式, 黑利奇幾乎撐了十個星期,而當時蘇/德軍的比例,根據第四軍團的參 謀估算大約是12:1(有時甚至大於此數)。      這樣做講起來簡單,但卻要在無空優的情況下從情報報告、斥堠 、及俘虜審訊中,甚至要說是再加上第六感去指出敵軍攻擊的時間與 地點,真的實行起來恐怕不是那麼容易,談到東線德軍好像很多人都 會這樣做...不知您是否方便提供些例子以為參考?   再者是1943年秋季的東戰線北段,當時黑利奇也是率領第四軍團 撤出斯摩稜斯克退守聶伯河一線苦戰,俄軍雖然一再進攻卻始終無法 突破此一防線,下文即為李德哈特書中之敘述:   ...攻擊的重量是由黑利奇(Heinrici)的第四軍團來承受,它總共 只有十個不完整的師,據守在奧爾沙到羅加契夫之間一百哩長的戰線 。在十到十二月之間,俄軍一共對它發動了五次攻勢,每次時間長達 五、六天,而每一天要進攻好幾次。他們在第一次攻勢中差不多使用 了二十個師的兵力,而當時德軍剛剛佔領一道趕工築成的陣地,只有 一道單獨的塹壕線。在第二次攻勢中,他們用了三十個師的兵力,但 此時,德軍已經完成其防禦配置。在以後的幾次攻勢中,俄軍所使用 的大致都為三十六個師的兵力。   俄軍攻擊的重點為奧爾沙地段,那是一道跨越莫斯科到明斯克( Minsk)公路線的正面線,全長約十二哩。作為一個攻擊點,它具有便 於補給和擴張的顯著優點。但此種顯著優點也促使德國人集中力量來 應付它。他們在這裡的防禦方法是很值得研究的。黑利奇把三個半師 的兵力用在這個非常狹窄的地段上,而留下其餘的六個半師掩護其它 綿長的戰線。所以他在這個要點上的兵力,對於空間而言是具有相當 大的密度。   他的炮兵幾乎是完整無缺,於是他集中了三百八十門火炮來掩護 此一緊要地段。這些砲兵由軍團部一位指揮官集中控制,所以他們可 以迅速的把大量火力集中在任何感受威脅的點上。同時,這位軍團司 令又發明了一種"擠牛奶"的辦法,即由駐在比較平靜地段中的師,在 會戰其中,對擔負激烈戰鬥的每一個師,每天提供一個營的生力軍。   這樣通常即能補充前一天的損失,並使那個師還保有一個完整的 局部預備隊可供逆襲之用。又因為使用一種師內輪調的制度,所以部 隊混雜的毛病也可以減到最低限度---現在德軍每一個師是三個團 ,而每個團為兩個營。在會戰的第二天,增援的營即為前一天的姐妹 營,而且連團部跟著一起過去;再過兩天,第二個完整的團已加在戰 線上,而到了第六天就完全換了一個師,至於原有的師則移駐在那個 原來比較平靜的陣地內。      面對著六比一的數量優勢,此種一再的防禦成功的確要算是一種 驚人的成就。假使德軍的防禦戰略與此種戰術相配合,那麼戰爭將可 能無限的延長,而使俄軍的實力消耗殆盡。但由於希特勒堅持未經他 的許可絕對不准撤退的原則,而同時他又總是不願意給予這樣的許可 ,結果遂斷送了德軍的前途。...下略   最後,說到柏林防衛戰,從奧得河前線至柏林還不到40英哩,幾 無緩衝餘地,雖說黑利奇只撐了兩天,但考量到當時德軍無論是人力 、物力的數量與素質均遠下於紅軍,這種情況無論是誰上火線,在下 以為不用說能否戰勝,有沒有辦法多撐一天恐怕都是問題了。 -- 我要睡覺 ▲ ㄟ( ̄▽ ̄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52.33

01/28 03:54, , 1F
01/28 03:54, 1F

01/28 08:27, , 2F
我也是印象派的,對黑利奇認識不多,感謝大文開示.不過在夜
01/28 08:27, 2F

01/28 08:29, , 3F
間會退到後方好像是一戰時德軍就會用的技巧,出處忘了
01/28 08:29, 3F

01/28 08:45, , 4F
德國防禦大師怎麼說都是摩德爾吧?
01/28 08:45, 4F

01/28 08:46, , 5F
他不像曼斯坦機動 但乃重組防線的奇才
01/28 08:46, 5F

01/28 09:20, , 6F
01/28 09:20, 6F

01/28 11:23, , 7F
李德哈特那三本真的好看
01/28 11:23, 7F

01/28 12:31, , 8F
ker ker
01/28 12:31, 8F

01/28 13:05, , 9F
嗯,摩德爾可不是只會幹重組防禦啊!
01/28 13:05, 9F

01/28 13:07, , 10F
摩:你們都忘了俺是幹裝甲師出身的,還曾經正面擋下老朱!!
01/28 13:07, 10F

01/28 13:11, , 11F
而且還擋下朱可夫不只一次...把蘇聯三各方面軍的脊椎骨打斷
01/28 13:11, 11F

01/28 13:27, , 12F
那如果拿銀英來比喻的話,摩德爾似乎有點像是鐵皮謬拉+
01/28 13:27, 12F

01/28 13:28, , 13F
亞典波羅的綜合版?堅韌防禦+善於斷後組織敗兵...
01/28 13:28, 13F

01/30 10:59, , 14F
黑利奇是上將
01/30 10:59, 14F

11/08 16:05, , 15F
那如果拿銀英來比喻的話 https://daxiv.com
11/08 16:05, 15F

01/01 22:19, 5年前 , 16F
黑利奇是上將 https://daxiv.com
01/01 22:19, 16F
文章代碼(AID): #19Vrs_7N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12 篇):
文章代碼(AID): #19Vrs_7N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