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二戰德軍防禦有何高明之處

看板Warfare作者 (等待I believe)時間15年前 (2009/02/07 16:3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12 (看更多)
※ 引述《KK2001 (不會叫的貓)》之銘言: : ※ 引述《tingan (<--syndrome of a fogey)》之銘言: :   這部份應該是在下的說明不夠詳盡所致,請容在下併下文說明。 : : 1943/7 : : 4A作戰序列如下: : : 直轄:PZGR36D,56D : : 12C:260.267.268D(後面兩各師只有兩各步兵團) : : 27C:197.256.52D : : PZ39C:35.252.342D : : PZ56C:121.131D,M14D(兩各步兵團,3各砲兵營) : : 9C:252.342.35D : : 如果蘇軍估計是可信的,則4A應該有35萬人,從作戰序列上來看,要說缺員近半應該不可能 : : 在考量到整各斯莫陵斯克會戰中,德軍總傷亡約10~12萬左右 : : 則整各4A分配到的傷亡約在5~6萬之間,也就是說,當Heinrici十到十二月間 : : 要大量缺員到面對1:6以上的敵軍實為不可能 : : (就算算一線步兵好了,時應該還有5~6萬人,而蘇軍自己一線步兵缺員要能湊出36萬?) :   這份作戰序列不知出處為何,與在下所找到的4A作戰序列稍有出入: : Order of battle (7 July 1943) : At the disposal of the 4.Armee : 183.Infanterie-Division : 253.Infanterie-Division : LVI. Panzerkorps : 321.Infanterie-Division : 131.Infanterie-Division : 14.Infanterie-Division(mot) : XII. Armeekorps : 267.Infanterie-Division : 260.Infanterie-Division : 268.Infanterie-Division : IX. Armeekorps : 342.Infanterie-Division : 252.Infanterie-Division : 35.Infanterie-Division : XXXIX. Panzerkorps : 337.Infanterie-Division : 95.Infanterie-Division : 129.Infanterie-Division : XXVIII. Armeekorps : 246.Infanterie-Division : 52.Infanterie-Division : 197.Infanterie-Division : 256.Infanterie-Division :   而且這份序列裡面,183師在1943/07就因受損過鉅而與其他 : 部隊的殘部一起被改編為戰鬥群,遭逢同樣命運的還有260師與 : 337師(8月)、以及52師和321師(11月),到了1943/11,整個軍團 : 的序列剩下這樣: :   此外,一個軍團35萬人乍聽之下或許合理,但是按照您的編 : 制計算,每個師大概都會有近兩萬人,就算是以1941上半年德軍 : 步兵師的編制來推估恐怕都不甚合理,因此,在下可以合理懷疑 : 此一數字之可靠性--因為就算滿編,大概都不會有這麼多人, : 況且,從以下三方面去推敲,在下以為4A滿編的可能性實在是微 : 乎其微: 兩份序列表有所出入,但1943/7時4A應該有17~18個師是差不多吧? 有所出入的師,或許是統計基準日不同,在二基準日之間,發生轉隸現象 ---4A南邊應該PZ2A,那一帶7/5開始有點忙---比較明確的應該是裝步36師 至於滿編狀態,4A或許有少數的師狀況很差,但應該不至於是全面性的, 因按照資料來看,參加過1943/1~2南線苦戰的肯夫兵團320D"戰鬥"兵力 ---不是全師人力---在1943/7時是8500人上下,比同單位1943/2或之後 才調來的167.168D少1300人左右,說4A平均缺編50%是有點多的,1943冬天 或許可能,但1943/7應該不會 而17~18個師(外帶5個軍部)假如把後勤人力.直轄部隊都算上,缺編只要 不是太嚴重,30萬還是有可能看到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36.210
文章代碼(AID): #19ZKRSME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2 之 12 篇):
文章代碼(AID): #19ZKRSME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