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問一個關於拿破崙的問題

看板Warfare作者 (傷心豈止息夫人)時間17年前 (2006/09/26 09:36),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26 (看更多)
※ 引述《luttwak (理論學家)》之銘言: : ※ 引述《armed (傷心豈止息夫人)》之銘言: : : → armed:可能我舉錯例子了,不過我相信內線作戰本來就是要彌補兵火力ꐠ 09/25 16:25 : : → armed:的劣勢,兵火力居於優勢的一方通常不會一開始就處在內線. 09/25 16:25 : 這種說法很奇怪。內線作戰是要彌補兵力的劣勢,那麼兵力優勢通常不會一開始就 : 處在內線,是存心要給對手彌補劣勢的機會嗎?雖然戰史上的白痴總司令很多,但 : 白痴也會有個限度。 有兵火力優勢的話當然要進入外線進攻以求從根本上擊滅敵軍,內線作戰是 不得已為之. : 真正的問題是兵力的部署與行軍必須分散,以便讓每個師都能有充足的道路來維持 這就是外線作戰的好處,內線作戰者往往會得不到充分的給養與外援,難以進行 曠日持久的戰爭,最後雙方會演變成圍剿與反圍剿的局面.那當然就戰略角度上來 看,處在內線者會非常不利.處在內線者除非甘於敗亡,就非得選擇即時跳出包圍 圈,一如兩萬五千里長征. : 給養。但作戰前兵力又必須集中,因此兵力優勢的一方,集中的問題也就更大。劣 : 勢兵力才能利用其機動,趕在敵軍優勢兵力集中完成前,對其實施逐個擊破。 : 在手錶與電報發明後,老毛奇就轉而相信外線作戰是比較好的方案。用老共的話來 : 表達老毛奇的思想,就是「邊打邊集中」。那當然是建構在分散配置的我軍與友軍 : 之間,能夠有統一的計畫與指揮。手錶與電報就是統一計劃與指揮的工具。 在冷兵器時代外線作戰也當然會是比較好的方案,除非雙方指管通情效率 差太多,像薩爾滸之役。 --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我們的姓名﹔孤軍奮鬥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勛。 千百次抗爭,風雪饑寒﹔千萬里轉戰,窮山野營。獲得豐富的戰爭經驗, 鍛煉艱苦的犧牲精神,為了社會幸福,為了民族生存,一貫堅持我們的鬥爭! 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9.13.1

09/26 12:03, , 1F
形成內線優勢的戰例 最主要的因素是機動力的差距
09/26 12:03, 1F

09/26 12:04, , 2F
應該不是火力
09/26 12:04, 2F

09/26 12:05, , 3F
如果敵部分散四周 火力足以消滅個別敵部 又何必在意形式
09/26 12:05, 3F

09/26 14:11, , 4F
但是會進入外線進攻者,卻一定會有兵火力上的優勢.
09/26 14:11, 4F
文章代碼(AID): #1568GT5M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7 之 26 篇):
文章代碼(AID): #1568GT5M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