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問一個關於拿破崙的問題

看板Warfare作者 (傷心豈止息夫人)時間17年前 (2006/09/25 14: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26 (看更多)
※ 引述《LunaKarasu (信玄公萬歲)》之銘言: : 順便問一下內線作戰的意思 可以參考一下這個內線作戰的典型戰例-蘇中七戰七捷   哪里好消滅敵人就在哪里打仗,什?時候好消滅敵人就在什?時候 打仗,哪部分敵人好消滅就消滅哪部分敵人,什?戰法有效就採取什? 戰法。 ——粟裕 求真務實,提出內線殲敵,奪取戰爭主動權 蘇中位於整個中國解放區的東南前哨,與國民黨政府的政治、經濟中心 南京、上海隔江對峙,對其威懾很大。抗日戰爭一結束,蔣介石就把奪取 蘇北、蘇中作?重要目標。在恢復和平談判中,他親自出馬,要共產黨讓 出蘇北(指江蘇省長江以北地區,含蘇中在內)。蔣介石露骨地說:“蘇北 地方並不大,讓出來不算什?,你們還有許多地方可以生存。現在大家看 到,你們在蘇北,對南京、上海威脅很大。” 時任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的粟裕,對蔣介石的陰謀早有清醒的認識。1946 年5月,經中央軍委和新四軍軍部批准,粟裕將第一、第六師及第七縱隊 共16個團3萬余人集中于蘇中地區,完成了戰略集結。這之前,華中野戰 軍普遍進行了戰鬥訓練,開展了百日軍政大練兵,加強了政治工作,提高了 軍事技術和戰術水平,增強了部隊的戰鬥力。 6月6日,粟裕在給中央軍委和新四軍軍部的電報中說:“對揚州、 泰州線之宜陵、白塔加以攻擊,吸引頑二十五軍、一○○軍出來作戰,在此 一地求得打二至三個大仗,達到殲滅頑二至三個師後,相機奪取泰州,以鞏 固南線。”6月11日,中央軍委複電華東局,同意華中軍區的作戰部署。 6月24日,針對蔣介石以主要的鐵路幹線?軸線,主力由南向北展開 進攻,首先奪取和控制各解放區的城市和交通線,並消滅解放軍主力的戰略 企圖,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電示華東局:“太行、山東兩軍第一步出擊豫東 及津浦線,第二步渡淮向南。”要求“以蘇中地方兵團吸引牽制(南)通、揚 (州)線上之敵,粟裕率主力佔領蚌(埠)、浦(口)間鐵路線,殲滅第三、第四 分區(華中軍區所屬淮南軍區第三、第四分區)之敵,策應北面作戰”。6月 26日,軍委又電示華中分局:“華中主力出淮南津浦線。”指出:“你區 應以一部在蘇中吸引並牽制(南)通、揚(州)線上之敵,粟裕率主力(不少於 15個團)位於三、四分區與陳野(陳毅指揮的山東野戰軍)配合,一舉佔領蚌 (埠)、浦(口)間鐵路線,徹底破壞鐵路,殲滅該地區之敵,恢復三、四分區 失地,並準備打大仗,殲滅浦口北進之敵。”要求華中分局考慮利弊後答復。 陳毅隨即電令華中野戰軍主力西進淮南,執行津浦路蚌浦段作戰任務, 首先“集中陶(勇)、王(必成)兩縱、五旅及謝(祥軍)縱在六合、天長之間 整訓”。 當時粟裕正在蘇中海安華中野戰軍司令部緊張進行蘇中地區作戰的準備工作 ,看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陳毅的電報後,意識到這是一個外線出擊的戰略 機會:蔣軍向北,我軍向南,敵進我進,迫蔣議和。這場大戰,對未來戰局的發 展關係重大,必須做到初戰必勝。他從實際情況出發,對華中主力是出擊淮南 津浦線還是在蘇中先打幾仗的問題,進行了認真地分析研究,權衡在蘇中作戰和 在淮南作戰的利弊得失。最後,他認?在蘇中打一仗再西移更?有利:第一,蘇 中解放區是新四軍較老的根據地之一,該區物?豐富,人口?多(900余萬),經濟 比較發達,糧食收入占華中的2/5,稅收占1/2。未來山東主力和華中主力轉到淮南 作戰後,不但糧草需要蘇中供給,而且蘇中的人力物力對支援今後長期戰爭也有 極大作用,一旦放棄,蘇中的人力物力將?敵所用。第二,該地區大部?水網地區 ,人民群?有堅強的組織,對敵鬥爭經驗較?豐富,戰爭準備也比較充分,如不戰 而去,就等於自動放棄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與蘇中人民的意願相違。第三,蘇中 當面雖有國民黨軍9個師,但與淮南地區之敵相比,兵力比較弱,而我軍主力正集 中于蘇中地區,如向淮南轉移,蘇中地區即有迅速被敵人佔領的可能。一旦蘇中失陷 ,淮南戰局又不能取勝,我軍將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如出現這種情況,對華中整個 作戰部隊的供給將有更大的影響。 第二天,粟裕召開各師和縱隊首長會議,傳達中央和新四軍軍部關於華野主力去 淮南作戰的指示。各部隊首長一致要求,首先在蘇中打一個勝仗再走。粟裕認?, 這個行動關係戰略全局,應由華中分局作出決定。會議一結束,他就從海安出發, 長途跋涉300餘裏,趕到華中分局、華中軍區駐地淮安,與華中軍區司令員張鼎丞 、政治委員鄧子恢、副司令員張愛萍、副政治委員譚震林面商如何執行中央軍委和 新四軍軍部的指令。四人均贊同粟裕的意見。6月29日,面商的當天,四人聯名向 中央軍委和新四軍軍部發出了報告。 然而,?了執行中央軍委外線的作戰計劃,陳毅不同意這一建議。 就在這時,蔣軍要向膠濟、徐州、豫北、豫東、蘇北等各解放區進攻的情報紛紛 傳來。中央軍委毅然決定先在內線作戰,指出:“我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 外線,在政治上更?有利。” 這個決定,實際上批准了華中軍區的建議。 7月13日,正在加緊進行蘇中戰役準備的粟裕接到毛澤東發來的電報:“蘇北 大戰即將開始,蔣軍將由徐州向南,由津浦向東,由江北向北,三面同時動作,先求 解決蘇北,然後打通津浦、平漢。在此種情況下,待敵向我蘇中、蘇北展開進攻後, 我蘇中、蘇北各部先在內線打起來,最好先打幾個勝仗,看出敵人的弱點,然後我 魯南、豫北主力加入戰鬥,最?有利。” “先打幾個勝仗,看出敵人的弱點”,這是中央軍委和毛澤東賦於華中軍區在 蘇中作戰的任務,說明蘇中戰役帶有戰略偵察和戰略試點性質。粟裕深感重任在肩。 敵4倍於我,我6比1打敵。首戰宣泰,再勝如南 自從中央軍委作出在內線打幾個勝仗的決策之後,粟裕就嚴密注視著敵人的 動向。 6月中旬,蔣介石完成了對蘇北、蘇中的進攻部署。第一綏區湯恩伯(7月中旬 改調李默庵接替)所部5個整編師5個旅計12萬兵力集結於南通、靖江、泰州、 揚州一線,企圖首先攻佔如?、海安一線,掃清沿江地帶,然後由海安、揚州北進, 與徐州、淮南部隊會攻兩淮(淮陰、淮南),消滅我華中野戰軍,或逼我華中野戰軍 北撤山東,一舉攻佔蘇皖解放區。 此時,華中野戰軍集結于海安、如?一線的有陶勇、王集成第一師,王必成、 江渭清第六師,管文尉、吉洛(姬鵬飛)第七縱隊共19個團3萬餘人。在蘇中戰場 上,敵我力量對比是4比1。蔣介石揚言:“3個星期足以收復蘇北,再3個星期 結束蘇皖會戰。” 7月10日,我“四中隊”(華中軍區司令部情報處的代號)從可靠渠道獲得了 國民黨長江北岸第一綏區所屬部隊的作戰計劃:以南通、白蒲地區之整編第四十九 師北犯如?;以靖江地區之整編第六十九師第九十九旅、泰興地區之整編第八十三 師分兩路先佔領黃橋,再協同整編第四十九師會攻如?;以泰州地區整編第二十五 師第一四八旅東犯薑堰,再會同侵犯如?之第四十九師合擊海安。預定於7月15日 開始同時發起進攻。 當晚8時,華中野戰軍作戰會議開始,粟裕主持會議。他說:“現在敵人是 三路而來,拉開架子要和我們拼消耗。我們恕不奉陪,專打他一路。問題是打兩翼 還是打中間? 打兩翼,是南通和泰州,此兩地築城堅固,對我軍不利。中路敵人雖 然佔據泰興、宣家堡半年有餘,但我們條件好,對我軍是有利的。”他請大家暢所 欲言,對作戰方案進行討論。會議明確了具體部署:除以管文蔚、吉洛第七縱隊3個 團監視東路之敵第四十九師,謝祥軍、劉培善第十縱隊3個團牽制邵伯方向之敵第 二十五師外,集中陶勇、王集成第一師,王必成、江渭清第六師12個團的兵力殲滅 中路敵人第八十三師第十九旅駐宣家堡、泰興的兩個團。粟裕在會議結束時說: “敵人12萬人馬進攻我們3萬多人,是4打1。我們這?一來,還他個6打1!” 深夜12時,華中野戰軍司令部在海安景家莊召開了參戰部隊營以上幹部動員誓師 大會。月光下,粟裕走到臺上,用洪亮的聲音說:“同志們,要打仗了!國民黨 蔣介石已經把刀架在我們的脖子上啦!全面內戰迫在眉睫。我們只有一條路,針鋒 相對,以打對打,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他們,奪取自衛戰爭的勝利。” “國民黨的槍炮比我們好、比我們多,不要緊,那些武器很快就會送到我們手裏。 我們手裏的哪支槍、哪顆子彈是我們自己造的?飛機??也不可怕。在800公尺上空 朝下看,一個人只有5寸長短,只要不走不動,他哪里看得清是什?東西。”會場裏 發出陣陣笑聲。 宣家堡是泰興以北的一個小集鎮,南、西、北三面環水,街中有大河橫貫,四周 有土圩和高樓。這裏駐著敵第八十三師第十九旅第五十六團及一個山炮營。他們曾作 ?遠征軍到緬甸作過戰,半美式裝備,戰鬥力較強,相當傲慢,狂妄地吹噓說: “如果共產黨打下宣家堡,那?他們可以倒扛著槍,一彈不發進南京。” 7月13日晨,戰鬥打響。攻打宣家堡的原華野第一師第一旅旅長張震東後來回憶 說:“敵人的炮火比我們預料的猛烈得多,我三團一營副營長張文明、一連副連長 卜如林和二連的一部分連、排幹部在帶領部隊衝鋒時都中彈犧牲了。”據說戰鬥 打響後不久,在常州坐鎮指揮的李默庵打電話問回到泰州第八十三師指揮部的 李天霞:“聽說宣泰有戰鬥?”李天霞漫不經心地回答說:“‘敵駐我擾’嘛! 還不是遊擊隊的老一套。人馬不多,請放心。” 張震東回憶說:“李天霞說的不錯,粟司令在戰鬥開始時確實投入的兵力不 多,意在麻痹敵人,傍晚才以優勢兵力發起總攻。但那時的李天霞仍未予以足夠 的重視。李默庵呢,由於不知華野虛實,唯恐粟司令聲西擊東,偷取南通,急令 已進至白蒲的整編第四十九師主力于7月13日縮回平潮。15日判明華野主力確 在宣家堡、泰興,又急令整編第四十九師師長王鐵漢再令主力北進。這一縮一伸 ,白白送給粟司令2天時間。15日拂曉,我旅攻擊宣家堡戰鬥勝利結束。第六旅 攻擊泰興城,15日18時發起總攻,戰至24時,全殲敵五十七團。” 宣泰戰鬥在不到60小時內殲滅國民黨整編第八十三師2個團另2個營,生俘敵 第五十六團少將團長鍾雄飛等3200餘人,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首創 殲滅美械裝備的蔣介石嫡系部隊的紀錄。 李默庵對宣泰戰鬥遭到如此重大損失心中十分不甘,聽說華野主力仍在泰興、 宣家堡地區,就立即命令第四十九師師長王鐵漢率胡琨第二十六旅、野炮營、特務 營?右路縱隊,增援泰興,進攻黃橋;文禮第七十九旅?左路縱隊,沿通如公路北 犯如?,佔領林梓、南馬塘等地;又命令第八十三師由泰州東進,企圖三路夾擊華野 主力于如?、黃橋之間。 時任華野第一師副師長(師長粟裕兼)的陶勇後來回憶說,“四中隊”將李默庵的 作戰部署很快報告了華野。粟司令面對標好的軍用地圖,目視著藍色的圓圈、曲線 和箭頭。他判斷:進攻如?的敵人正處於運動中,毫無工事依託;敵王鐵漢第四十九 師是雜牌軍,算得上是弱敵;兵分兩路,便於各個殲滅;加上華野主力遠距如?100 多里,敵可能會麻痹大意。這正是我可乘之機。於是當即決定轉兵東進,長途奔襲, 殲滅正在運動中的敵第四十九師。華野第一、第六師和第七縱隊,發揚“打得、跑得、 餓得”和連續作戰的作風,立即轉兵,日夜兼程火速東進,欲殲滅敵人於如?城東南 地區。 負責消滅左路敵軍的第六師主力,經過2天2夜的攻擊,將敵整編第四十九師第七十 九旅大部殲滅,剩下一個團的敵人固守在有深溝圍繞的宋家橋負隅頑抗,部隊屢攻不克 。深夜10時左右,粟裕悄然來到。這是他的一貫作風。戰鬥打響後,他就深入參戰部 隊具體指導,哪里的戰鬥任務最重,哪里遇到了困難,他就出現在哪里。粟裕對副師長 王必成、副政委江渭清說:“換一種方式打嘛。”轉過臉來對站在一旁的吳強說:“來 個政治攻勢看看。你寫封信,用我的名義,要宋家橋國民黨軍隊的團長放下武器。告訴 他,他們的師部和二十六旅已經在鬼頭街被我軍全部殲滅,師長王鐵漢已經當了俘虜, 希望他們不要心存幻想,而要當機立斷,立即放下武器。放下武器之後,我們將切實 保證他們全體官兵的生命財?安全。” 吳強立即拿起紙筆草擬勸降信。時近午夜,陣地上只有零落的槍聲和狗吠聲,燭光 在指揮所的小屋裏搖晃著。吳強?頭一看,粟裕已躺在門板搭的床鋪上和衣睡著了。 經過4天4夜的激戰,華野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四十九師一個半旅和整編第六十 五師、第九十九旅各一部共1萬餘人,生俘少將旅長胡琨以下6000多人,整編第四十 九師師長王鐵漢被俘後化裝潛逃。 第二次作戰結束的當天,毛澤東給粟裕發來電報: “(一)慶祝你們打了大勝仗;(二)敵情尚嚴重,望將參戰主力集中休整,補充 缺額,恢復疲勞,以利再戰。” 力排?議,斗膽直陳,集中優勢兵力殲敵 宣家堡、泰興、如南戰鬥,使國民黨軍隊損失1.6萬人和大量的武器彈藥,這使 蔣介石和他的參謀總長陳誠大?震驚。陳誠奉蔣之命,急忙跑到南通召開黨政軍聯席 會議,重新部署進攻蘇北的作戰計劃。他們下令麇集江南的第二梯隊整編第六十五師 、整編第二十一師等7個旅10萬餘人渡江北進,集中兵力向海安進攻。同時以第八 十三師第六十三旅、整編第二十五師第一四八旅,自薑堰、白米一線向東出動,兩路 合擊海安。?防止被各個擊破,採取錐形攻勢,正面不足30華里,縱深10余華里, 各旅靠攏前進。 面對以優勢兵力,分進合擊,步步壓來的強敵,粟裕坐在翻過來的長凳上,背靠 凳腿,面對著繪有長江兩岸地形的軍用地圖,那紅、藍色的圈圈、曲線、箭頭都穿梭 般地活躍起來。經過長時間的反復思考,粟裕決定撤出海安,並提出了初步的作戰方 案:第一、第六師集結于海安東北地區三倉河一帶休整待擊,七縱在海安週邊打運動防 禦戰。 然而,許多人對這個作戰方案想不通,認?撤出海安太可惜了。 粟裕雖然深信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但不敢獨自作出決定。他決定第二次返回遠 在300里外的華中分局和華中軍區駐地淮安,徵求其他領導同志的意見。他只帶一個 警衛員,先是騎摩托車,到了建湖縣西邊的草蕩、水網地帶,摩托車不能行駛,就步 行;在離淮安還有50多裏的時候,?了爭取時間,他們到兵工廠借了一輛自行車, 兩個人互換踏車,搭乘前進。經過一天一夜的長途跋涉,他們終於按計劃趕到了淮安 。粟裕路過家門,只進去喝了一點水,就匆匆趕到華中分局和華中軍區。在華中分局 常委會議上,到會的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曾山等同志,對粟裕提出的主動撤出 海安、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作戰方案進行了認真討論,決定在海安先實行運動防禦, 爾後主動撤離,創造新的戰機。 粟裕在會議結束的第二天,即8月1日上午,返回海安前線。擔任海安運動防禦 戰的第七縱隊從7月30日打到8月3日,3000多兵力抗擊5萬多蔣軍的輪番進攻, 以傷亡200多人的代價殺傷敵人3000多人,創造了敵我傷亡15比1的新紀錄。預定 目的達到後,粟裕下令撤離海安。 正如粟裕所預料的那樣,華野撤出海安後,進攻海安的蔣軍先頭部隊隨即佔領該 地,並紛紛向上級報捷邀功,第一綏區司令部統計竟“殲滅”華野達兩三萬人。他們 得意忘形,錯誤地判斷:“蘇北共軍已經一敗塗地,主力第一師、第六師下海北逃。” 李默庵認?第一步作戰目標已經達到,按預定作戰計劃,調整部署,分兵廣占地盤, 在東起海邊,西至揚州的300華里地段上,建立一條軍事封鎖線,切斷南通、如? 與東台、興化解放區的聯繫,清剿封鎖線以內的佔領區,然後與徐州南下部隊會師, 實現第二步作戰計劃——會攻兩淮。 蔣軍的這一作戰計劃,被華野“四中隊”於8月6日從無線電偵察中獲知:進佔 海安之敵分兵東進,整編第六十五師第一○五旅開始由海安向李堡進犯。 粟裕得知這一情報,興奮地說:“此乃一良機也,不可錯過!” 8月7日早晨,粟裕給中央和華中分局發電報,報告“殲敵良機已到”,第四次 建議在淮南的第五旅東調蘇中參戰,以便集中兵力於主要作戰方向。粟裕在這次報告 中,使用了“斗膽直陳”的措辭。在戰爭年代,下級向上級提建議,同樣的內容,只 准提出三次。粟裕已於7月25日、7月28日和8月5日先後三次向華中軍區、陳毅 軍長和中央報告:“我們經十天或半個月之休整與兵源及幹部補充,尚可再戰。但以 當面尚有頑十師(旅)之?,而我們僅能集中3.5萬人(官兵在內)之野戰軍於一個突擊 方向,於短時間內恐難使戰局打開更大局面。目前我淮南部隊形勢,很難保住天長與 盱眙。果若如此,則淮南僅以少數堅持即可。故建議在淮北戰役尚未大打時,仍將第 五旅調至蘇中參戰,比留淮南更?有效。如何?盼考慮。” 這時,陳毅?執行中央軍委外線出擊的戰略方針,已率山東野戰軍主力從魯南到 達淮北。接到粟裕電報後,於7月27日和28日連複兩電:“淮南第五旅不改東調仍留 淮南,粟部亦宜逐漸向西轉移。”“第五旅不宜東調,因津浦線是主戰線已苦兵力不足。 ” 粟裕接陳毅的複示後認?有必要再向中央、陳毅軍長和華中軍區陳述自己的意見, 除就各戰略區如何配合打擊蔣介石分區蠶食的狡計談了自己的看法外,仍建議將淮南主 力大部東移蘇中參戰。他說:“只要蘇中局面打開,則淮南形勢亦可能逐漸改善,而後 我再以主力西移,則淮南局面亦可能打開。”8月5日,粟裕在答復中央軍委8月2日 詢問電時,第三次建議第五旅到蘇中參戰,集中兵力在蘇中大量殲滅敵人。粟裕在電報 中說:“在第五旅增到蘇中條件下,於8月內再殲敵人兩個旅是有把握的。如第五旅不 來,而僅以現有兵力作戰則感到吃力,對9月份戰鬥亦將有影響,且對蘇中局面不能得 到較快的好轉。”因此,“要求第五旅及其特務團仍東調參戰,以期早改變蘇中戰局, 以便主力西移。否則淮南、蘇中均成僵局,於整個戰局亦不利。斗膽直陳,尚祈明示”。 8月6日和7日,毛澤東先後?中央軍委起草兩份電報,一份給陳毅,指示“盡可 能滿足粟之要求,集中最大兵力於主要方向”。一份給粟裕:“照你微午(5日午時)電辦 法,8月內再在蘇中打一仗然後西移。”陳毅也於8月8日複電粟裕:“同意以一師、六 師、七縱及五旅集中東(台)海(安)間待機殲敵,充分準備匆浪戰,戰後再行西移。” 敵人在8月7日、8日佔領李堡、角斜後,李默庵又決定調其整編第六十五師於9日 經海安去泰州、黃橋接替第二十五師和九十九旅的防務,10日又令新七旅從海安東進接 替第一○五旅在李堡一線的防務。 粟裕說:“敵軍頻繁的調動,給了我軍以趁其運動或立足未穩加以殲滅的大好時 機。”他當機立斷,集中兵力首殲運動中的李堡之敵。 8月10日20時戰鬥打響,我第一師乘敵人交接防務之際一舉攻克李堡、角斜;11日 晨,敵新七旅旅長帶1個團由海安東行,第六師與第七縱隊利用高粱、玉米地作伏擊,在 運動中將該敵也全部殲滅。 李堡、角斜之戰,前後僅20個小時,殲敵1個半旅共9000餘人。當時華野把宣泰、 如南之戰稱?第一戰役,把海安、李堡之戰稱?第二戰役。中央軍委發來賀電:“慶祝你 們第二次大勝利。”8月12日,毛澤東?中央軍委起草致陳毅、宋時輪電報,指出: “粟裕軍前日在蘇中第二個勝仗,不但使蘇中蔣軍陷入極大困難,亦將淮南第五軍無法 北調。粟部在蘇中民情熟悉,補給容易,地形便利,蘇中敵軍裝備亦比第五軍差,較易取 勝。馬上調淮南,因敵人硬,地勢險,不一定能切斷蚌浦路任務。不如令粟部再在蘇中 作戰一時期,再打一、二個勝仗,使蘇中蔣軍完全轉入守勢,保全蘇中解放區,對全局 有極大利益。這樣配合淮北作戰,更?有利。” 8月13日,陳毅電告粟裕、譚震林:“宜就地開展局面,而不必忙於西調,軍委亦 有此指示,望照辦。部隊宜爭取數日休息,再求新的機動,反較西調?更有力配合各方 。” 不同意見的爭論,就此告一段落。 “毛主席當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勝” 從7月13日首戰宣泰,到8月12日奇襲李堡,在1個月時間內,華野連打4次勝 仗,殲滅敵人3萬餘人,打破了蔣介石“3個星期足以收復蘇北”的美夢。蔣軍在蘇中 的機動兵力已經不多,難以繼續全面進攻,不得不調整部署。 8月19日,正當粟裕“考慮下一仗怎?打”的時候,“四中隊”送來了蔣介石8月 25日在廬山召開軍事會議的情報。粟裕、譚震林當即決定“鑽到敵人肚子裏去打”, 南下丁堰、白蒲、南通、海門一線作戰,求得殲敵一至兩個旅,給敵人一個嚴重打擊。 8月20日,中央軍委和陳毅複電同意南下行動計劃。強調指出:“將這些敵後市鎮上 之敵軍,哪怕每處1營1連予以殲滅,均有極大意義。” 當天晚上,粟裕、譚震林率主力第一師、第六師、第五旅和特務團3萬余人向敵後 開進。所謂敵後,實?新四軍老根據地,雖然暫時淪入敵手,但軍民魚水情深。部隊打 到哪里,人民群?就支援到哪里。夜間行軍,軍民都習以?常,連犬吠之聲也難以聽見 。國民黨軍隊更是被蒙在鼓裏,成了聾子、瞎子,對華野行動一無所知。 21日夜間,粟、譚率大軍深入到蔣軍300裏一字長蛇陣的腰部,一師攻丁堰, 六師攻林梓,五旅攻東陳,猶如3把鋒利的鋼刀,一齊向敵人的腰部砍去。 丁堰、林梓,是南通至如?公路上的兩個集鎮,駐有國民黨政府交通警察總隊的 6個大隊和國民黨軍第二十六旅1個營,約3700人。經過一夜激戰,全殲了這股兇殘 的敵人,生俘少將副總隊長以下2000多人,解救出了許多被捕的地方幹部、民兵和 土改積極分子,繳獲了美國製造的十輪卡車、機槍、卡賓槍、湯姆式衝鋒槍等大批軍用 物資。 丁堰、林梓戰鬥的勝利打開了華野西進的門戶,直接威脅如?的敵人。粟裕分析, 敵人很可能馬上調兵增援如?。果然不出粟裕所料,李默庵得知丁堰、林梓失守後, 判斷華野將要進攻如?城的四十九師,急令黃橋守軍第九十九旅等增援。同時命令駐 揚州、宜陵一帶的黃百韜第二十五師向邵伯進攻,企圖配合北線國民黨軍向中共華中 分局、華中軍區駐地兩淮進犯。他的如意算盤打得很精,華野主力遠在如?東南,如要 增援邵伯,就要北繞他的封鎖圈東台、興化,需要不少時日。利用這段時間,他就可以 攻下邵伯,配合蔣軍進攻兩淮。這樣,他既救了東頭——如?城,又揀了西頭——邵伯 ,東西呼應,一舉兩得。 粟裕比李默庵更是棋高一著,李默庵想“一舉兩得”,粟裕卻來個攻黃(橋)救邵 (伯)打援,“一舉三得”。 丁堰、林梓戰鬥結束的第二天,粟裕就部署剛由地方武裝升級組成的第十縱隊3個 團及第二軍分區兩個團,在江都縣邵伯鎮防禦敵第二十五師北進。主力部隊除以第七縱 隊在薑堰、海安之間發動箝制性進攻外,第一師、第六師、第五旅、特務團則于8月 23日夜間大踏步地向敵人封鎖圈的中心挺進,進攻黃橋、泰州。泰州是黃百韜的後方 ,拿下泰州,黃百韜就陷於腹背受敵,必然會回兵救泰州。用“圍魏救趙”的戰法來調 動敵人,尋殲敵人有生力量於運動之中,並解除邵伯之圍。 粟裕說:“這是一著奇兵,也是一著險棋。這個地區,南是長江,東、北、西三面 都是敵人許多據點連成的封鎖線。封鎖圈東西100餘裏,南北僅數10裏,我們竟敢用 3萬作戰部隊插進去,這大大出乎敵人的意料。” 8月25日晨,國民黨第九十九旅奉李默庵命令東援如?。上午到達分界地區後不 敢輕進,怕在運動中受到打擊,要求如?守敵接應。粟裕聽取“四中隊”的報告後,計 算時間,兩路敵軍,恰好與我軍在如黃路上撞個滿懷。 8月25日下午,華野第六師在如黃路分界地區與敵第九十九師戰鬥打響。不久華野 第一師也在如黃路加力地區與如皋出來的敵人遭遇,雙方展開激戰。因分界、加力兩地 之敵均採取集團固守戰法,實有兵力又比我們原先偵察得知的要多,經過一夜激戰,兩 地均未能解決戰鬥。此時,黃百韜第二十五師進攻邵伯的戰鬥正在激烈的進行,邵伯兩 翼的喬墅、丁溝陣地有的已被突破。粟裕意識到:華野主力如果在如黃路上拖延時間, 邵伯一旦失守,戰局將發生不利於我軍的變化。可是他手中兵力不多,又沒有預備隊 可調!在緊急情況下,粟裕運用他最拿手的一招:戰場上及時轉用兵力,調整部署。 如黃路戰鬥,華野共殲敵兩個半旅,1.7萬餘人,這一仗打得乾淨利落,創造了 解放戰爭以來一次作戰殲敵最多的新紀錄。 在如黃路戰鬥進行的過程中,粟裕密切注視著邵伯保衛戰的態勢。蘇中戰役前 夕,他曾視察第十縱隊的陣地,明確提出了保衛邵伯的作戰方針。第十縱隊和第二 軍分區部隊,按照預定的作戰方針,採取各團輪番守備的方式,依靠陣地,作短促 的反突擊以擊退敵人,堅守了4天4夜,陣地巋然不動,斃傷蔣軍2000多人。 黃百韜得知第九十九旅已在如黃路上被殲滅後,急忙撤回揚州。 蘇中戰役,從7月13日到8月31日,華中野戰軍以3萬多人對付國民黨軍 12萬多人,七戰七捷,首創一個戰役殲敵5.3萬餘人的紀錄,殲滅敵人總數? 華中野戰軍參戰兵力的1.76倍,打出了人民解放軍的神威,創造了戰爭史上的 奇?。這一勝利,對於扭轉整個解放區南線戰局的形勢,實現中央軍委的戰略計 劃,並對爾後戰局的發展,都閃生了重大影響,在人民解放戰爭史上,寫下了光 輝的一頁 --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我們的姓名﹔孤軍奮鬥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勛。 千百次抗爭,風雪饑寒﹔千萬里轉戰,窮山野營。獲得豐富的戰爭經驗, 鍛煉艱苦的犧牲精神,為了社會幸福,為了民族生存,一貫堅持我們的鬥爭! 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9.13.1
文章代碼(AID): #155tSplh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55tSplh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