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問一個關於拿破崙的問題

看板Warfare作者 (理論學家)時間17年前 (2006/09/26 00:53),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26 (看更多)
※ 引述《armed (傷心豈止息夫人)》之銘言: : ※ 引述《LUDWIN (疾風迅雷)》之銘言: : : 假設B以多路進擊合圍的方式要消滅A : : AB總數上有差距,但是B分路進行的各路分隊可就不一定都贏A軍 : ^^^^^^^^ : 在這裡要能殲滅其中一支敵軍,這句話是個關鍵字.除了能擁有戰術上 : 局部性的相對優勢以外,行軍中的敵軍是毫無火力可言的.因此以有準備 : 的步兵形成火網攻擊正在行軍隊形當中,火砲不及測量放列,槍械無法構 : 成射界的敵軍.當然此時可以快速包抄分割吃掉對方. : 所以每次有人說我有多少多少門155與105,這麼強的火力一定怎樣都可 : 以贏過你,這種話只讓我覺得怎一個冏字了得. 正常的軍團行軍,必須規劃各師的距離,使各師可以互相支援。各師也必須編組自 己的前哨、前衛、側衛與後衛,以便在遇上敵軍伏擊時,有時間將部隊展開。 實際上以二戰標準,一個營應該都要能獨立戰鬥兩三個小時以上,師長不白痴的話 已經足夠將部隊重新編組迎敵了。 內戰中的國軍,嫡系與雜牌不能互相信任,甚至嫡系與嫡系之間也不能互相信任, 一切行動必須依賴校長手喻協調,而校長手喻往往是昨日回報的軍情今日才送達。 這種部隊火力當然派不上用場。北越軍在越戰中完全看不出他們有何大部隊作戰的 本領(當然小部隊作戰是強到沒話說),懲越戰爭解放軍也是滿頭包。內戰紀實中 所描寫的場景,絕大多數都是建立在國民政府軍民相離,派系傾軋的特殊背景上。 : : A此時可以利用身處中心路徑較短的優勢,先選擇其中一隊分隊攻擊 : 還有因為身處內線有情報與群眾的優勢,比如能知道對方不曉得的小路 : 快速接近對方作好埋伏. : : 在回頭順路解決第二隊第三隊 : 這恐怕就太簡化問題,之後要迅速依照原先計畫進攻敵第二隊第三隊, : 因為知道敵第一隊已經被你擊滅後,第二隊第三隊可能就不會如此輕忽. : 只要她們能及時相互靠攏齊頭並進,你可能就會當場處在數量上的劣勢 : 了. : 因此內線作戰在中共軍語當中又稱之為疲勞作戰或勇敢作戰,也就是 : 必須要部隊不顧前次戰鬥中尚未休整補充治癒的疲勞與傷亡,迅速投入 : 第第二第三場戰鬥,趁敵第二隊第三隊尚未發覺你有準備前殲滅之,所以 : 精神戰力在此很重要的. 基本上偉大的內線作戰,精神戰力都是吹出來的,依賴的是對手的白痴。或者說真 正需要精神戰力的,只有總司令一人。克勞塞維茨非常的重視精神因素,但他也認 為精神戰力經常不可恃,一些莫名的小事件就可以讓部隊的士氣消散掉。 至於不怎麼偉大的內線作戰,通常都是內線部隊打擊了某支外線部隊之後,兩軍就 轉入對峙,這種作戰通常都是兩邊總司令都缺乏足夠的意志力所致。 在軍事教育上,我們必須強化被教育者的精神素質,使他們在關鍵的時刻能發揮其 堅決的意志力。但在戰史研究上,我們必須好好區別理想與現實,宣傳與真相。 : : 外線位置就是圍繞敵人外圍,內線就是相對於外線,跟股市的內線交易毫無關聯 : 中共的定義是被兩個方向以上過來敵人攻擊的單位就是處在內線,相反的能以 : 兩個方向以上進攻敵人的部隊就是外線作戰.我個人以為這樣的定義比較精準, : 因為戰時很可能會出現敵我不同單位在戰場上內外交錯的情況,"圍繞敵人外圍" : 就未必成立. 這不是中共的定義,這是約米尼與克勞塞維茨從畢羅繼承過來的定義。 --    所有這些例證又都已證明一個民族的心靈和氣質,對於其政治、戰爭    潛力和戰鬥力量的貢獻是如何巨大。現在各國政府對於這些資源都已    有所認識,我們不可能期待它們在將來會不被使用,不管是為了自衛    還是為了滿足強烈的雄心而進行戰爭,那都會如此。          --- Carl von Clausewitz,On War,第三篇第十七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9.150.70

09/26 01:32, , 1F
大推!clausewitz大
09/26 01:32, 1F

09/26 01:48, , 2F
跟推!clausewitz大
09/26 01:48, 2F

09/26 09:33, , 3F
應該說老毛從克勞塞維茲學過來的定義吧.
09/26 09:33, 3F

09/26 11:19, , 4F
大推"必須好好區別理想與現實,宣傳與真相"這句話
09/26 11:19, 4F

09/26 13:14, , 5F
必須好好區別理想與現實,宣傳與真相
09/26 13:14, 5F
文章代碼(AID): #1560cI9h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26 篇):
文章代碼(AID): #1560cI9h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