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童年末日 / 亞瑟‧克拉克 / 1953

看板SF作者 (weq)時間9年前 (2015/04/10 08:36), 9年前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0 (看更多)
「今天每個人走到窗外,就能看到巨大銀白色的外星飛行器就飄浮在每個人的頭頂上... 宇宙中是不是只有人類這個問題今天已經有了解答!weq,你怎麼看?」 「是的,保潔,這裡有一張二十年前我跟外星人的合照......」 最近幾年,人們對:「外星智慧是否存在?」似乎漸漸傾向開放的態度。而人群漸漸傾向 贊同的主因,我想是因為人類已經明白自己所處的宇宙中,就有上千億個如同銀河系般的 星系;而每個星系中,就有一千到四千億個太陽系...若再進一步進而思考宇宙之外是否 還有宇宙?在如此龐大的數量下,實在很難繼續堅持「宇宙中只有人類」如此的說法。再 加上好萊塢電影的推波助瀾,影像的擬真走到極致,任何外星人的扮相跟特效就像天生就 長那樣般自然...所以,現在理應當是科幻小說最好的時代。 只是,現實來看並非如此。人們看待小說及戲劇中的外星人,心態上似乎跟在電影裡看一 隻會說話的獅子或看魔戒裡的角色沒兩樣。過去經典的科幻小說好像也沒有因為電影技術 的突破而開發出更多的閱讀人口。就我個人來說,每當電影台重播《機械公敵》《變人》 ,我的注意力就會很自然的逗留在那些電影上,不過,我仍然無法讀得下艾西莫夫的機器 人系列。 這是個奇怪的現象,每當在書店或圖書館拿起科幻小說隨意翻覽,都會感到一股像是磁鐵同極相斥的那種反作用力存在於自己與手上的小說之間。回憶起來,當初在讀赫胥黎《美麗新世界》,跟艾西莫夫的經典《夜幕低垂》時,心裡也同樣出現過對於科幻小說的排斥感。不過,也並非所有的科幻作品都讓我感到難以親近,譬如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跟這本《童年末日》,就讓我感覺到磁鐵似乎翻了面,「啪!」的一聲小說竟黏了上來,拍也拍不掉,唏哩呼嚕一下子就讀完。所以,有必要好好想想這其中的關鍵: 「科幻小說的本質中,我所不能忍受的部分究竟是什麼?」 先談「小說」。小說作為一種載體,乘載了某些思想跟意念。如果無法讓人讀完,那就是 失敗的乘載,思想與意念無法傳達到讀者心裡,影響力是零。不論那一類型的小說,如果 人物扁平、缺乏故事性、無法喚起讀者情緒,那最終的結果就是訊息沒有傳達,白忙一場 。 所以只要是小說,我無法忍受「不好看」。 而若進一步縮小範圍,限定在「科幻小說」,討論「所無法忍受的部分」,我想有以下幾 種: 一、無法忍受毫無根據的幻想 科幻小說必然會有想像的成分,但必須在現有的科學基礎上進行想像,譬如在沒有重力的 外太空,不能讓角色在沒有重力裝置的協助下像在地面上行動自如。當然由於人類對宇宙 的瞭解還太少,小說中許多現象不能完全找到科學依據,甚至目前被視為理所當然將來也 許會被推翻,但只要在閱讀這些具有想像成分的內容時缺乏一個合理的說法,或提出來的 理由非常牽強,就會令我難以忍受。 二、無法忍受毫無創意的改裝 譬如所有外星人都長得像人,有五官有四肢,都跟地球人同樣呼吸空氣,都用語言溝通, 且都講英文......一看就會感覺只是人類假扮成外星生物在演戲,充其量只是寓言故事, 不叫科幻。比如《星際大戰》。又譬如《銀河英雄傳說》,我情願他的故事乖乖地發生在 地球的海面上,名字就叫日本名,且時間在二次大戰,這樣說服力還比較高。還有像《尋 秦記》,一個未來人類在古代生活的例子,若站在作家立場,或許會因為參考資料相對多 而容易寫,但這樣的取巧(項少龍一到戰國時光機就炸掉了)無法滿足一個期待科幻想像的 讀者。而從這個點上來看,也應該可以找到我不太能接受艾西莫夫機器人系列的理由。 三、無法忍受眾生平等其樂融融的宇宙 目前人類的科技極限,就是送兩台無人探測車在火星地表上走來走去,對於已經能掌握接 近光速的飛行器或是掌握扭曲空間甚至穿越蟲洞在宇宙間移動的外星智慧眼裡,大概跟現 代人看原始人已知將石頭磨尖當武器差不多。所以每當看到人類與外星人平起平坐其樂融 融的設定,總會想起獅子老虎跟大象兔子羚羊都是好朋友的晚安故事,對於看慣 Discovery頻道的人來講,實在很難接受。尤其霍金警告地球人不要去招惹外星人,決不 是空穴來風。 ****************************** 將上述理由作個整理: §只要是小說,我無法忍受「不好看」。 §而關於「科幻小說」: 一、無法忍受毫無根據的幻想 二、無法忍受毫無創意的改裝 三、無法忍受眾生平等其樂融融的宇宙 由此可知,科幻小說的閱讀對我而言是有相當門檻,只要一個環節不如我意,我就會放棄 閱讀。然而,克拉克這本《童年末日》,竟穿越自己所設下的重重關卡,實是近年僅見。 它是一本好看的科幻小說,所有的想像都有根據,都合情入理;宇宙眾生從不平等。 如果說,《1984》中「老大哥」對人群的控制算是極權主義,那《童年末日》中的「主宰 」對待人群的態度應該能算得上開明專制。所以有人說它是一本反烏托邦小說。 相較之下,《童年末日》其實在小說設定上好過《1984》。因為,人類是被更高的外星文 明所統治,在面對壓迫時,更無助,更難有出口。且最後主宰解釋何以壓迫人類文明的理 由,又回歸科幻小說本色。讀完小說的剎那,對主宰所提出的理由其實並沒有特別感覺不 同意,只是對於人類的進化與滅絕的說法卻感覺有些牽強,這其實是最關鍵的一步,力道 卻走的最弱。 不過我還是願意原諒這個結構缺陷。畢竟這個命題太大。小說家用過無數巨大災難企圖毀 掉人類文明甚至人類這個物種,至今還沒有人完全成功;而關鍵是也已經走到小說最末段 ,結局如何其實不是最重要,而是小說點出了:人類的存在的意義。這個意義,若用現在 人類的角度來看是如何?若以未來人類角度來看又是如何?而在整個宇宙的立場上又是如 何?而看完小說後,「你」的看法又如何? 宇宙本是自然如此,從不思考。而當人類出現,開始觀察宇宙,為宇宙萬物命名,宇宙依 舊本來如此,無知無覺......而傑恩最後的存在,看著一切消散,代表著人類終究知道自 己被宇宙毀滅,而這一切,宇宙依然一無所知。 -- http://tinyurl.com/l8vmjav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8.18.2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28625762.A.B59.html ※ 編輯: weq (114.38.18.239), 04/10/2015 08:37:35

04/10 11:15, , 1F
找不到不能接受機器人系列的理由
04/10 11:15, 1F

04/11 10:55, , 2F
思想狹隘只能等慢慢成長 一堆成見
04/11 10:55, 2F
也只能請wxes大海涵了,畢竟科幻小說作為類型文學,並非本本精品, 所以必須有點標準進行汰選(機器人都有三大法則了,選書有點標準應該也還好) 最受推崇的艾西莫夫對我而言,我只認定他或許對"科幻小說史"很重要, 譬如:<正子人>,替機器人爭人權,本質跟解放黑奴甚至男女平權運動相同,當然很重要 又譬如<鋼穴><裸陽>,讓機器人踏進推理小說之中 但他對"機器人"的未來極度樂觀的假定(正子腦終會強過人腦,地球上將到處都是機器人...) 這些假設我目前仍未能接受 因為我現在甚至聽到郭台銘喊的機器人大軍是否真能成功都存有問號 所以在這樣的心境(對機器人的未來並沒那麼樂觀)下,我還不能完全接受艾西莫夫 而我許久前也讀過艾西莫夫的<夜幕低垂>(心得仍在這個板上), 這本小說讓我感到遲疑的地方在於他的科學假定與我相當不同, 我認為同時有六顆太陽的地方,早就會被燒乾成焦土,不會有水,遑論有生物, 當然不可能出現高等智慧文明... ※ 編輯: weq (114.38.22.106), 04/11/2015 12:36:32
文章代碼(AID): #1L9ni6aD (S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L9ni6aD (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