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為什麼鐵路地下化一定要蓋那麼深?

看板Railway作者時間7年前 (2017/03/12 19:11), 7年前編輯推噓30(35535)
留言75則, 3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 (看更多)
鐵路地下化為何都要蓋那麼深?至少有10~20公尺吧 不能蓋淺一點,類似地塹的方式嗎? 上方只要再加個蓋,就可以直接作為現成道路使用 這樣挖個溝,成本一定比作完整的地下化便宜 上面像嘉和遮體一樣加個蓋就可以變道路了 平常也不會看到軌道和交通干擾 緊急的時候爬上來就可以到路面了,安全性也高 為何一定要挖那麼深才叫立體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71.12.7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489317109.A.AC9.html

03/12 19:21, , 1F
承重?塌陷?
03/12 19:21, 1F

03/12 19:23, , 2F
哪會塌陷,當然不是挖個溝而已,整個都要弄成結構體
03/12 19:23, 2F

03/12 19:23, , 3F
附近住戶會被震到崩潰吧
03/12 19:23, 3F

03/12 19:23, , 4F
但是深度就是不需要這麼深
03/12 19:23, 4F

03/12 19:27, , 5F
大濕開啟工程專家模式,大家快來朝聖
03/12 19:27, 5F

03/12 19:29, , 6F
土木系表示教授都失業了,大地組的未來原來在這裡
03/12 19:29, 6F

03/12 19:30, , 7F
這樣共匪空襲的時候隧道會被炸壞
03/12 19:30, 7F
現在誰還在針對共匪空襲蓋建築啊?又不是那個年代 中山高當年還有為戰爭興建戰備跑道,二高完全沒有了 北捷一期路網還有防空車站,二期的還有嗎? 現在興建的東西,誰還在考慮這個

03/12 19:39, , 8F
加個蓋???不用電車線空間??要承重幾噸,蓋子本身幾噸??
03/12 19:39, 8F
那些當然要在興建時就設計好 把他想成一個蓋在地下的嘉和遮體就好 還有不要把蓋子當蓋子,就當作是橋面 可?

03/12 19:40, , 9F
可能會既有地基也要多
03/12 19:40, 9F
※ 編輯: ultratimes (118.171.12.72), 03/12/2017 19:44:57 ※ 編輯: ultratimes (118.171.12.72), 03/12/2017 19:46:18

03/12 19:57, , 10F
我其實也想問這種工法的困難點在哪 ,畢竟很多地方河溝
03/12 19:57, 10F

03/12 19:57, , 11F
也是這樣蓋起來的
03/12 19:57, 11F

03/12 19:57, , 12F
一般來說,要避開河流河底的深度吧
03/12 19:57, 12F

03/12 19:59, , 13F
朝聖
03/12 19:59, 13F

03/12 20:00, , 14F
我要轉到土木系,這太屌了,大地組一秒淚崩
03/12 20:00, 14F

03/12 20:10, , 15F
其實有點像加州的Alameda Corridor,不過只有路口加蓋
03/12 20:10, 15F

03/12 20:13, , 16F
紐約地鐵好像差不多是這樣?
03/12 20:13, 16F

03/12 20:18, , 17F
倫敦地鐵好樣也有地塹式的路線。
03/12 20:18, 17F

03/12 20:20, , 18F
請問你河溝上面需要穿堂層嗎==
03/12 20:20, 18F

03/12 20:20, , 19F
穿堂/大廳層
03/12 20:20, 19F

03/12 20:46, , 20F
倫敦綠黃紫粉紅線都是
03/12 20:46, 20F

03/12 21:16, , 21F
台鐵路線大致上都跟河流走向垂直
03/12 21:16, 21F

03/12 21:27, , 22F
這樣才能大大降低橋樑長度呀~
03/12 21:27, 22F

03/12 21:42, , 23F
其實不深 捷運西門站出口6的通道就是蓋在鐵路隧道頂板上
03/12 21:42, 23F

03/12 21:42, , 24F
這就明挖覆蓋工法呀,這樣原有的地上物都得拆掉
03/12 21:42, 24F

03/12 21:43, , 25F
可是台鐵應該都是在原地開挖,這工法就沒辦法做了
03/12 21:43, 25F

03/12 21:47, , 26F
機場捷運A1一樓地板海拔5.2m 一旁的鐵路隧道頂板2.5 超淺
03/12 21:47, 26F

03/12 21:54, , 27F
台鐵是直接明挖沒覆蓋
03/12 21:54, 27F

03/12 21:56, , 28F
還是有覆土只是不多 從西門可知
03/12 21:56, 28F

03/12 21:57, , 29F
其實沿線都是呀 松山台北板橋 台鐵月台都是在B2 萬華是B1
03/12 21:57, 29F

03/12 21:58, , 30F
有句話類似本文的問題:為什麼捷運建設被要求覆土至少三米?
03/12 21:58, 30F

03/12 22:01, , 31F
保護層←←
03/12 22:01, 31F

03/12 22:01, , 32F
3米厚度的重量才可以抵銷車站本身的上浮力 記得是這樣
03/12 22:01, 32F

03/12 22:10, , 33F
抵銷上浮力是一個好處啦,不過台北火車站東西地下停車場
03/12 22:10, 33F

03/12 22:11, , 34F
是個覆土超淺的超大地下結構體的案例
03/12 22:11, 34F

03/12 22:24, , 35F
是指土方壓力不均造成的隆起嗎?
03/12 22:24, 35F

03/12 22:24, , 36F
那種概念
03/12 22:24, 36F

03/12 22:59, , 37F
抵銷上浮力方法很多,但捷運車站規定覆土深度主要是因為
03/12 22:59, 37F

03/12 22:59, , 38F
捷運車站是在市區道路下方,上方要保留管線穿越空間
03/12 22:59, 38F

03/12 23:01, , 39F
現在很多情況是捷運車站常常被管線限制要更深
03/12 23:01, 39F

03/12 23:57, , 40F
這樣下去吸PM2.5才比較快
03/12 23:57, 40F

03/13 00:01, , 41F
keydata大正解 如果管線之類不能穿越捷運鐵路隧道很麻煩
03/13 00:01, 41F

03/13 00:31, , 42F
土木系教授您好
03/13 00:31, 42F

03/13 00:41, , 43F
頭噓 耶
03/13 00:41, 43F

03/13 00:54, , 44F
基隆那個半地下化車站算嗎
03/13 00:54, 44F

03/13 01:07, , 45F
奇文異賞
03/13 01:07, 45F

03/13 01:11, , 46F
感謝大濕又提供歡樂給本版了
03/13 01:11, 46F

03/13 01:12, , 47F
法律系混不下去改攻建築土木了嗎
03/13 01:12, 47F

03/13 01:39, , 48F
大濕電蝦混不下改混鐵道了嗎?
03/13 01:39, 48F

03/13 01:46, , 49F
樓上U大濕一直是鬼道版常客喔
03/13 01:46, 49F

03/13 01:48, , 50F
這次我挺U大濕 倫敦地鐵淺到連地底大堂都沒有
03/13 01:48, 50F

03/13 01:48, , 51F
真的只在隧道上方蓋一層土就完事
03/13 01:48, 51F

03/13 06:56, , 52F
這樣以後管線要穿越,勢必就得從已在營運的路線下方施作工程
03/13 06:56, 52F

03/13 06:56, , 53F
03/13 06:56, 53F

03/13 08:08, , 54F
那要先打穿一層將近一米厚的連續壁
03/13 08:08, 54F

03/13 08:43, , 55F
不一定全是連續壁式啦 通常捷運隧道段沒有連續壁 但潛盾
03/13 08:43, 55F

03/13 08:44, , 56F
隧道也有上下左右的保護極限 所以讓管線從上通過較容易
03/13 08:44, 56F

03/13 10:25, , 57F
倫敦地下鐵不是當時技術限制只能那樣蓋嗎?
03/13 10:25, 57F

03/13 11:06, , 58F
百年前的規格的確不太一樣XD 而且當年還有蒸汽火車車頭需
03/13 11:06, 58F

03/13 11:07, , 59F
要通風的問題 所以蓋太深是自找麻煩
03/13 11:07, 59F

03/13 11:08, , 60F
https://goo.gl/08IG48 外觀做成假房子的通風點
03/13 11:08, 60F

03/13 14:29, , 61F
有加蓋呀,只是剛好20公尺厚
03/13 14:29, 61F

03/13 17:02, , 62F
還有人在護航 第三噓 真的太好笑 全系崩潰 大地技師執
03/13 17:02, 62F

03/13 17:02, , 63F
照失效 請尊重專業
03/13 17:02, 63F

03/13 23:40, , 64F
布達佩斯第一條地下鐵就是這樣蓋的
03/13 23:40, 64F

03/14 00:23, , 65F
支持地下化工程檢討路線深度以降低造價
03/14 00:23, 65F

03/14 09:38, , 66F
其實日本有分析大深度建造成本問題 設站間距影響比深度大
03/14 09:38, 66F

03/14 13:03, , 67F
日本是大量利用潛盾 而就台灣的鐵路地下化大量使用明挖覆
03/14 13:03, 67F

03/14 13:03, , 68F
蓋而言,深度就很重要了
03/14 13:03, 68F

03/14 15:45, , 69F
日本分析大深度成本的工法不是潛盾 因為是新幹線要用的參
03/14 15:45, 69F

03/14 15:45, , 70F
考 應該是類似長隧道鑽掘的工法
03/14 15:45, 70F

03/14 20:41, , 71F
台鐵地下化不用潛盾是(1)台鐵非常反對(2)在原路線下
03/14 20:41, 71F

03/14 20:41, , 72F
方潛盾施工風險太大,日本案例也幾乎算特例
03/14 20:41, 72F

03/14 20:43, , 73F
檢討深度這種問題就不用提了,能做越淺誰不要,現實面就
03/14 20:43, 73F

03/14 20:43, , 74F
是不行
03/14 20:43, 74F

03/15 01:48, , 75F
現實也許是某單位要求避讓某個空間,鐵工局又不想跟他爭?
03/15 01:48, 75F
文章代碼(AID): #1OnIprh9 (Railwa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OnIprh9 (Rail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