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看挪威殺人犯重新檢討死刑--兼論刑法

看板Policy作者 (怎麼啦)時間13年前 (2011/08/04 14:04), 編輯推噓11(11018)
留言29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21 (看更多)
文章標題是「重新檢討」 表示應該之前板上有討論過 我沒有爬到這麼前面的文 就從一般廢死的說法來討教一下 認為「沒有忽略社會現狀而有實效」的意見應該是如何好了 一般來講 論述廢除死刑並不是從道德典範、宗教情懷這些面向來切入的 因為道德典範與宗教情懷都不是國家設立刑罰的基礎 就算確實有某種刑罰較為高尚、實踐較高的道德典範 這也不見得足以修法改刑 同樣的 就算是更切實、準確的宗教解釋 同樣不見得足以修法改刑 所以從法理上講、從政治上講 要修法改刑論述一個道德典範或宗教解釋 如果沒有回歸到法體系的本質 那都是無效的論述 而所謂刑法的目的 一般都會談到的就是應報、嚇阻、隔離、矯治、重整、復歸 這是所有刑罰(生命刑、自由刑、財產刑)都應該考慮的目的 然而當我們考慮自由刑與財產刑的效果時 財產刑原則上沒有隔離、或復歸的部份 而生命刑則沒有矯治、重整、復歸的部份 然而無論是哪種 都仍然有應報的目的在 所以問題並不是「死刑屬於卑劣的應報刑而不應該存在」 也不是「基於宗教熱忱而放棄死刑」 更不是「死刑費用來決定要不要執行死刑」 附帶尤其不是「社會為了人權而寧願放縱罪犯帶來危險」 而是「死刑不是一個合理達到刑法目的的刑罰」所以不應該存在 「死刑是個容易被政治濫用的刑罰」所以不應該存在 「死刑是個誤判無法彌補的刑罰」所以不應該存在 所以認清廢除死刑的真正理由 才不會從錯誤的方向來反駁 其次 死刑廢除與犯罪率的變化其實是很難確立因果關係的 從相關研究來看 台灣的研究顯示 http://ppt.cc/1b1K 台灣實施死刑沒有嚇阻力 猜測廢除死刑後會使社會犯罪率增加的論點其實缺乏依據 只不過是空言猜測而已 而且無期徒刑在執行上相當便宜 比起訴訟程序的費用來說可以說是九牛一毛 如果真的要省錢 死刑並不會比較省錢 http://mocear.pixnet.net/blog/post/31087416 認清社會現實 人的司法制度總是有缺憾的 證據會被湮滅 檢警會刑求取供 為求破案會找人頂罪 讓這樣的司法制度有殺人的權力 本來就是對整個社會很危險的事情 ※ 引述《ilha (Formosa)》之銘言: : 去生命刑化(廢除死刑)一直是一個非主流的,但是卻又佔滿 : 主流媒體話語權的主張。這個主張從許多面向來進行考察, : 雖說未必就是個「假性」議題,但也未必就是個若且惟若的 : 「真性」答案。 : 廢死主張者一直在強調幾個看法,並將之無限上綱為道德典 : 範──然而,無論有意地還是無意地,這種「隱含」的「自 : 我標榜」卻通常忽略了社會現狀,而顯得缺乏實效或所謂的 : 社會存在感。 : 首先,他們認為「應報刑」是一種低階的道德典範,「教化 : 刑」才是較高階的道德典範。然而,在面對死刑判定已經有 : 繁複程序的今日羅馬法學體系(無論是大陸法系抑英美法系) : 來說,死刑的判處與執行可說限縮到很小的程度,其應報刑 : 特徵早就不是很明顯。死刑犯所侵害的生命法益,與其所受 : 死刑之執行的生命法益,相照之下通常不是等數量的等價應 : 報,而是減數應報;此外,死刑執行方式也很人道,跟犯罪 : 過程中所進行的非法暴力侵害的方式,也非「同態復仇」。 : 所以說,完全不區隔地逕自認定死刑就是「應報刑」,這在 : 現代社會來說,可說全然是矇著眼睛在說話。 : 第二個盲點就是主張國家不應該擁有執行死刑的能力,而應 : 該改採終生監禁的方式來代替。然而,不准執行死刑的前提 : 為何?這種隱含「純粹而嚴格地」基督宗教或者是佛教熱誠 : 來運作世俗政權的思想,本來就是個過分樂觀的假定,也非 : 為所有的政治哲學所認可。終生監禁的主張完全忽略了後續 : 的「社會總成本」概念,特殊重刑犯的監獄需要極高專業的 : 人員配置與費用(因為他們多半需要單人獨立的隔離監禁), : 這個費用之高,足可以轉換為數倍數目的短期自由刑犯人之 : 矯治費用,或者是轉用為許多清寒學生的獎學金。為了極少 : 數無法矯治的終生監禁犯(他們本來該是死刑犯)而使得更多 : 的社會其他功能無法施展,或者預算被排擠,只會使社會資 : 源的分配更扭曲,從而製造更多額外的「社會問題」。沒有 : 社會總成本概念的去生命刑化主張,在世界景氣更趨衰弱的 : 大環境下,非常缺乏說服力與理論基礎。 : 第三,刑事政策是一個整體的配套才能顯示出整體的力量。 : 就現在法院常輕判、監獄濫減刑的司法環境而言,任意降低 : 最高刑度的措施,只可說是失態。 : 簡單的犯罪率模型像是: : 犯罪率 = 刑度 vs 破案率 vs 定罪率 : 或者是納入更多因子,諸如:經濟景氣、警察配置密度 : 還有很多的模型可供參考,但是都無一敢於忽略各項因子之 : 間的交互作用,尤其是死刑的刑度存否。在破案率、定罪率 : 的缺乏公義反饋性的狀況下(也許現在有75分,但絕非90分) : 若貿然廢除死刑,則很可以預期的是犯罪率會暴增,擄人殺 : 贖的機會也會大大提高──因為殺贖行為更有利於罪犯隱匿 : 他們的行蹤。 : 第四,就是否定了死刑存在其對於社會全體的「保護作用」 : 之價值。更而甚者,是濫用了「保護處分」的概念,亦即將 : 死刑刑度當作了是對於社會其他個人的保護處分。這種法學 : 上的概念偷換,這種對於社會秩序的最終否定,也許在歐洲 : 國家是可為社會文化所接受,但是在我國、在東亞社會的傳 : 統來說,則顯得格格不入,過分武斷。而且,在舉例上直接 : 迴避美國執行死刑的重大案例,只能說是更具有「爭端」的 : 做法,而缺乏舉例上、國際比較上的客觀性。亦即,隨意否 : 認國家公權領域、社會秩序的基本保護,這種做法是非常不 : 可取的;在國際法學領域的比較上,也缺乏統計客觀性,因 : 為他們直接跳過了「不討喜」的美國的執行方式,從而無法 : 擁有統計上、倫理上、國際比較上與公共政策上的有利論述 : 基礎。 : 還有很多的面向,比如利用「民主」概念,將之無限上綱, : 認為應該完全民主完全尊重死刑犯的生命法益,卻完全強制 : 忽略了受害者、受害家屬、社會全體的「法律上的各種法益」 : ,考慮問題時只考慮「單一改革項目」而不考慮「多項綜合 : 變因」,這樣子的做法只能帶來公共政策上的混亂與社會整 : 體被迫無奈承受實驗期的痛苦。難道廢除死刑就一定會帶來 : 好的結果嗎?廢除死刑之後,在一個充滿應報刑、悲憤恐龍 : 司法的我國社會,難道不會大大增加動用私刑的歪風?如果 : 不能夠審慎地作全面思考,而強行灌輸「單一的、單極的、 : 孤立的」有限價值作為道德典範,那麼,總有一天,就會遇 : 到副作用的反撲,之前主張廢死的部長被迅速轟下台,那才 : 是一個正常而健康的民主國家的好現象。 : 以上,淺見。 : PS:討論死刑廢除與否時,建議不要任意引入古代的 : 「法家」理論,因為在戰國、秦、漢時期,還有 : 「族刑」的問題存在,那絕對不會是什麼好的、 : 可供引用的、有說服力的例子。引用宗教理念, : 也最好搞清楚一些基本的宗教哲學論點,並且看 : 看不同的思想(如印度教)到底在說些什麼。 : 更重要的是,非常建議優先閱讀「公共政策」教 : 科書之後,再來談論「政策合法化」的問題。看 : 事情的角度要越充分、越多元、越專業,才越有 : 實益,此自是不待言而自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2.31.149.209 ※ 編輯: Oikeiosis 來自: 62.31.149.209 (08/04 14:09)

08/05 01:46, , 1F
google後發現 外國很多樓主這種立場
08/05 01:46, 1F

08/05 01:49, , 2F
但是 我比較認同kuca:這議題是被更高層次的'憲法/人權'所決定
08/05 01:49, 2F

08/05 01:50, , 3F
民主人權是新時代的新人倫、是人與人之間的的道理.是基本原則
08/05 01:50, 3F

08/05 01:51, , 4F
有人從經濟效率來看、從治安效能來看、從文化看...這都是枝節
08/05 01:51, 4F

08/05 01:52, , 5F
你從以上這些枝節看.每人觀點不同.答案會很複雜
08/05 01:52, 5F

08/05 01:53, , 6F
但若從民主人權來看 答案就只有一個
08/05 01:53, 6F

08/05 06:30, , 7F
由憲法與民主來看,答案絕對不只一個...而是進展,
08/05 06:30, 7F

08/05 06:32, , 8F
所處社會是否能夠接受這些概念,才是答案
08/05 06:32, 8F

08/05 07:18, , 9F
民主人權始於普世價值,也就是良知。
08/05 07:18, 9F

08/05 07:19, , 10F
當問到死刑立場時,明天的良知與今天的良知不會不同。
08/05 07:19, 10F

08/05 07:21, , 11F
很多人自稱民主,百年前美國糟蹋黑人也自稱民主,但這些離
08/05 07:21, 11F

08/05 07:22, , 12F
民主都還很遠;現在的美國與我國距離民主同樣很遠,因為不
08/05 07:22, 12F

08/05 07:22, , 13F
辨良知。
08/05 07:22, 13F

08/05 22:08, , 14F
意思是死刑就是滅絕良知?這種說法欠妥!
08/05 22:08, 14F

08/06 03:31, , 15F
昨天的美國踩黑人有良知 還是今天的美國選黑總統有良知?
08/06 03:31, 15F

08/06 03:31, , 16F
總有一個對錯的
08/06 03:31, 16F

08/06 03:34, , 17F
是有期徒刑有良知,還是無期徒刑有良知?
08/06 03:34, 17F

08/06 03:35, , 18F
良知隨著時代不同,自然都有所不同,人們接受程度
08/06 03:35, 18F

08/06 03:35, , 19F
能到哪邊?無法有效的建立刑事政策體系,又有良知?
08/06 03:35, 19F

08/06 03:36, , 20F
我認為檢討死刑的討論,不是良知而是有效性!
08/06 03:36, 20F

08/06 03:43, , 21F
每個時代的同理心不會不同,罪有力的勸服是以身作則也相同。
08/06 03:43, 21F

08/06 03:43, , 22F
08/06 03:43, 22F

08/06 04:03, , 23F
有聽過同理心是社會安定最大殺手的說法嗎?
08/06 04:03, 23F

08/06 04:04, , 24F
不清楚
08/06 04:04, 24F

08/06 04:05, , 25F
補充一點:無論有期無期納稅兵役..所有的事情不違背一個道理
08/06 04:05, 25F

08/06 04:06, , 26F
:人對自己作比對別人作 更有正當性,這也是普世價值;合於
08/06 04:06, 26F

08/06 04:06, , 27F
價值才算民主了
08/06 04:06, 27F

08/06 04:08, , 28F
你想聽有效性:也相同,對自己有效比對別人有效 更符合價值
08/06 04:08, 28F

08/06 04:53, , 29F
你把規範分析與實證分析混為一談...
08/06 04:53, 29F
文章代碼(AID): #1EEZPmNZ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21 篇):
文章代碼(AID): #1EEZPmNZ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