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政策] 免試入學的極致

看板Policy作者 ( BDG)時間15年前 (2009/07/24 20:29), 編輯推噓1(104)
留言5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7/32 (看更多)
: 成績好可以為自己爭取多一點資源,但並非絕對明顯大優勢 : 高中 主要分兩系列,明星高中職也有處置之道 : 我一向是贊成免試升學和多元高中選修課程教育的 : 優秀的高中職應該專業化,提供多一點專業選修課程和訓練和設備 : 可以開設少數資源班,但開放給全縣市學生入校修選修課程 : 大部分學校變成社區高中,有一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 需要資源和設備的再去當初的"明星高中"資源中心去學習 : 提供一些自主的課程安排時間的機會 : 此外,可以套用一點大學修課門檻之類的少許制度,作點銜接 : 台灣以三年一循環重複內容的教育方式其實並不好,太爆炸式了 : 而應該漸進式慢慢提供自由空間 : 這個部份會再談,先出門... 每個時期都有真正重要的事情,假如你錯失了,那就會長久遺憾 小學目標本來就是學著日常生活瑣事,並且有點概念,學點才藝玩的高興 課程重點應該擺在簡單的數學能力 以及各種語言能力 (官方語 國際交流語 族語.. 像是中英日 ...等等) 小學環境讓人喜歡去的原因是 一個純粹快樂並且有很多才藝班 會教一點數學和學認字,另外可以聽故事得新知,再來就是有很多玩伴 (很多練習機會) 提供了一個學語言很好的環境,在推動"通用語"訓練非常有效果 (比長大後更有效) 完全可以加強競爭力,再來就是在家庭、社區互動、地方行政上的重要功能  推動政策和公共衛生教育絕對必須從小學開始大力施展 再來就是訓練小孩閱讀的習慣,無論是漫畫或文字都應該鼓勵 (很多人是因為漫畫才把觸角伸入文字書) 因為目標是讓不愛看書的喜歡上看書 國中 學校也仍應該五點下課,但在校的一半時間,應該以體育藝文為主軸 國中本來就是年少氣盛的時期,運動發洩這些能量,趁發育期多成長才是重點 提供大量藝文活動,趁此機會給多一點發展機會,才能真正把更多學生帶入正途 提供各種藝文選修課程,這是讓學習效果不佳的同學轉移發展方向的管道 這代表我們必須投入更多經費在義務教育中,但會提供相當多體育藝文界的工作機會 民間補習教育當然不會消失,但學校可以主動提供交流公告欄,成為家教化的行為 補習和家教本來就很類似,只在一線之隔有著形式上的差異 另外時間管理和唸書方法的學習也應該正式開課,才能彌平資訊的不平等 父母希望小孩多唸書是很正常的想法,但要求學校開始填鴨就是不對的 地下經濟的存在是必然的,不愛唸書則是天性,去忽視這些並不聰明 最好的方式是去承認它的存在,然後設定法規去削弱那些不應該的現象 再來就是執行的問題,教育界普遍都有腐敗的現象,尤其在地方 如何能去讓所有教員家長都不得不執行就是最關鍵的技巧,必須互相制衡 國中時期其實許多人已經開始思考起自己的方向和未來 但有許多受父母壓迫的學生常常被迫繼續唸書,開始失去自己夢想 等到長大畢業後,他們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麼,也沒有動力,失去希望 想執行什麼遠大的目標,但似乎時間也已經不多了,這是可以避免的 高中 高中課程應該開始減少通識等級的課程開始置入一些大學生的學習模式 開始分流可以選修自己要的課程,開始修學分,學習為自己畢業負責 同時也提供基層職業訓練,無論是高中或高職,其實並沒有多大差別 學校的功能本來就是提供設備師資和空間,就讀當地社區高中是最好的選擇 師資上,雖然是公務員,但應該在政府規定底薪上,額外給付以價格法則給予吸引力 讓各地師資可以縮小差距,沒人要做的工作本來就應該值多一點錢 以我的想法 各學校共同都要學習的是高一高二課程,在銜接上,入學時辦複習考試以結果來決定 要求後半學生必須在額外時間上複習課 (一般其實重複了有近一年的複習課程) 開始提供學生自由選必修課程的機會,給予決定權,選擇必修師資 為了避免弊病,應該在高二10月~4月左右的時間點辦理數次全國性學力檢定 考試結果只決定一件事情: 是否滿足畢業條件 (兩三次考試皆在全國後30%就不應該畢業) 這是佔時間一半的必修課程部份,剩下各種選修部份則因師資設備預算問題 要到附近各學校去修 (可能就是當初的明星高中職,設備最齊全,並提供短期校舍) 在課程上各地應該多開設 體育 舞蹈 文化 種族 心理 語言 技能性 ..的選修課 在難度上要通過有一定程度 (畢竟可以選自己的興趣,這樣並不過分) 沒開的課,就看看民間有沒有老師願意開,提供多一點選擇 (經政府專員考核認證可承認學分,也可提供額外收入來源,人少當然要錢囉) 或者是大學開課,讓學習效果好的高三學生去修課承認學分 (類似國外ap課程) 你有休學的權利,但是國家規定你必須在22歲之前進入校園 念滿12年義務教育學業 沒滿足畢業條件的話,補滿學分就給畢業證書,如大學一般 我認為為自己畢業負責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訓練和學習,當有現實考量 至少學生會自己試著努力通過 15歲以前一向是通識教育,高中後應該開始加入一點專業訓練和選擇性 而不是花費大半時間上重複的課程,大半時間趕課,或規定每個人都必須上一樣的課 我認為目前分高中職五專,三種體系的教育模式,是以前官員設計能力尚弱的時的成果 彈性非常差,而且只是種拼湊式的作法 另外,高中之後學習的方式已經應該偏向大量閱讀大量參考搭配課程教學重點的方式 而非官方"填鴨課本"整本唸完就算了,這有效率沒錯,但無法教出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校本來就要漸進式教育並提供正式訓練,而非說要學生自己心神領會方法 充分的教育訓練,這是一個強大公司/機構很重要的部份 ------ 其實要怎麼設計,都是可以的,我只是想表達教育不一定就樣像我們印象中的面相 誰規定教育就要是像過去那樣在教室裡上課才稱得上,兩個人認真的討論就不能算? 只要用正面的手法,帶給學生有學到東西,這就是教育 只注重精英也稱不上教育,精英永遠可以用努力站在前面 問題是整個年齡層的小孩的平均成果 明星高中本就該被消滅,我也唸過但我認為那是破壞平衡的存在 你可以用小班精英教育為單位,或集結全縣精英私下到某處去上課,甚至特別成班 但是當你讓各學校間都瀰漫著比較的風氣那就是不平衡 那就是不公平的教育環境,憑甚麼外人沒事批評別人生活方式 甚至被迫掛出校徽公開自己,難道這個社會對於不成功的人就要放大集體貶抑嗎? 鼓勵這種風氣是不對的 如果是12年國教的話,那各公立高中學校有錄取分數也是不對的,有基測也是不對的 當某招生考試主要功能不是招收少數人,而是變成幫全國人民排序,那就是變質了 它達不到當初要的效果,那就必須換個適當的形式,聯招就應該消失 尤其是公立學校,它不能是破壞社會公平的機器 發現了嗎,這是該項制度的定位問題,不同社會情況本來就必須修正或換方法 身為精英,就不會因為明星高中消失就失去自己的力量,否則他是假精英假資優 教育改革不能走向極端,那是不正常的社會,會帶出更多社會邊緣的一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214.27

07/25 00:55, , 1F
同意國民教育是不應該有差別待遇的。
07/25 00:55, 1F

07/25 01:04, , 2F
只是...分流的情況下會造成各個通道供需平衡不一,這時候
07/25 01:04, 2F

07/25 01:04, , 3F
競爭的出現只是早或晚的問題。
07/25 01:04, 3F

07/25 01:05, , 4F
熱門科系(類組)在學校可以調整供給,但是會造成畢業後難
07/25 01:05, 4F

07/25 01:06, , 5F
以人盡其"訓練/教育"....到那個階段也是會要重新來過的?
07/25 01:06, 5F
文章代碼(AID): #1AQQazD_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QQazD_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