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政策] 釣魚台不護漁

看板Policy作者 (zaku)時間16年前 (2008/06/14 13:45), 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5 (看更多)
討論釣魚台就應該討論政治問題,也就是政府政策究竟打算怎麼辦 是只透過外交途徑解決, 還是考慮動用海巡對抗, 如果海巡能力不足,要換軍隊上場,那究竟要玩多大, 是"不惜一戰"還是只僅於提振"民心士氣" 如果是後者,那很簡單... 總之,什麼行動會產生什麼效應,都是政府該考慮並承擔的,這就是政策吧 軍方只是行動與執行單位,有人要拿行動後結果來吵,你嘛幫幫忙, 沒有上層大老闆命令,誰會沒事拉部隊出去,後果當然也是大老闆負起全責, 挑我的文章的毛病就是對前提的認知不清 日軍強不強是一回事,三軍統帥說打,海軍司令能說不嘛? 怎麼打,怎麼運用又是一回事,今天不管是假想的艦長或艦隊司令, 開戰權不在你們手上, 如果戰略是拿現場部隊當誘餌,你們該挨飛彈就得好好吃飛彈, 不要想搞措手不及,這樣你讓日軍措手不及,也會讓參謀本部與總統府都挫尿, 國家戰略想擺哀兵與日艦玩對峙或碰碰樂,日軍敢打飛彈, 在宣傳(國際嘴砲戰)上就取得先機,搞偷襲就是摧毀國家戰略的執行.. 所以力量的不對等根本不是什麼要點,除非日軍決心使用力量,否則 看不出有何理由要怕,而長久觀察日本政府,他們幾乎不可能動用軍力主動攻擊 從軍事上講,釣魚台位於東海大陸棚邊緣,在台灣不屬於PRC的情況下, PLAN想進出太平洋就必須多利用這個地區進出, 如果兩岸開戰,東海艦隊南下,大致上也脫離不了釣魚台周邊海域, 因此,台灣佔領釣魚台就必須承擔釣魚台周邊的防禦問題, 如果是給日本,那還能多少用日軍牽制PLA, 日本幫台灣牽制東海北海艦隊,反過來說,台灣也幫日本牽制南海艦隊, 彼此扯平, 釣魚台的實際歸屬也可不論,為什麼日本人要那麼囂張? 總統幕僚一堆,本身又是國際公法學者,他怎麼想,不論, 軍事上來講, 默許日本控制釣魚台是有利的, 如果為了民心士氣,派遣小部隊短期進行表演活動,在軍事上是可行的, 在安全上的意外機率極低, 如果打算長期佔領釣魚台,必須投入大量的精力與資源,而台灣現有的裝備 有點勉強,但還是可以 如果打算與日軍發動全面戰爭,也不至於全盤皆輸,釣魚台從問題點變成獎品, 此時就不需要佔領或部署軍力,軍力的運用應該是迫使日本政府吐出釣魚台, 也就是在有利於台灣的面向作戰,而非直接與日軍艦隊做任何不切實際,浪漫的, 正面交鋒 由於日台都是美國幫會成員的一份子,美方必竟是會兩頭施壓,要求雙方各退一步, 其實怎麼玩,只要不動用任何火器,都不會越線, 台灣需要擺平民怨,做點表演活動,順便當演習,沒什麼不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3.168.147

06/14 15:16, , 1F
不知道"默許中國海軍進出"可不可以當一枚可談不可用的籌碼
06/14 15:16, 1F
PLA的海測船常出沒釣魚台呀,新聞都有報 ※ 編輯: zaku7777 來自: 218.173.168.147 (06/14 15:40)

06/16 13:23, , 2F
應該不行吧,海軍軍艦代表國家主權,打了就等於是對國家
06/16 13:23, 2F

06/16 13:24, , 3F
宣戰,這是國際海洋法的規定,人家軍艦硬闖經濟海域只能
06/16 13:24, 3F

06/16 13:26, , 4F
還是領海只能規勸離開,除非國家想對該軍艦國籍國宣戰
06/16 13:26, 4F
上述都僅於軍事層面的解釋,不涉入政治層面的解釋, 只是把幾個可能的方案併列出來罷了, 三軍統帥有何政治考量是他要承擔的, 他如果要派遣軍隊,並且希望軍隊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命令要十分明確, 軍隊才能全力去遵守,即便是不還手 國際海洋法的書不在我身邊, 但武裝衝突是常有的,宣戰只是外交名詞, 衝突的規模要多大,小則撞船有人受傷,大則全面交火數百人去見海龍王, 政府應該有底線, 並不是發生衝突就自動進入交戰狀態,沒有這回事,除非是有一方蓄意, 否則還是會在政治與外交上吵一陣再說 派出軍艦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日本的情況是,他們要避免讓海上自衛隊不 被捲入武裝衝突,所以設立強大的海上保安廳當緩衝, 美國的海上防衛隊根本是第二海軍, 但多得是養不起海上警察,拿海軍充當警察用的國家 台灣自己有海巡,那要不要派遣軍艦就看政府的意思 ※ 編輯: zaku7777 來自: 218.173.168.147 (06/16 14:26)

06/18 10:36, , 5F
推 我的想法跟你很相近 派船護衛釣魚台會分散台灣兵力
06/18 10:36, 5F
文章代碼(AID): #18Krhlji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Krhlji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