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台灣國防戰略

看板Military作者時間9年前 (2014/12/31 14:11), 9年前編輯推噓1(216)
留言9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9 (看更多)
※ 引述《jason748 (國民革命軍戰士)》之銘言: : ※ 引述《zaku7777 ()》之銘言: : : 實彈射擊與訓練沒有必然相關性, : : 有些是下部隊後該教的,但部隊雜務多,而義務役很快也要退伍了. : : 只不過要改,徒手格鬥技的優先順序會很低, : : 就算排得上,也會聚焦於志願役的訓練, : : 很多東西都比格鬥技更需要優先強調. : 新增教授回應: : 這篇PO之後,PTT上有一些討論,但是坦白說有些人的意見我實在看不懂。 : 先講「基本格鬥技巧」國軍以前是有的,叫做「莒拳」,是跆拳道的簡化版,陸軍和陸 : 戰隊都要習練。一堆鄉民對「訓練士兵基本格鬥技巧」嗤之以鼻除了不明歷史外,也要 : 提醒中國人民解放軍即使是內衛武警,都要習練基本格鬥技巧雜魚有ㄧ本書叫「單兵制 : 敵」,就是武警基本格鬥技準則的外部發行版。別說他們的偵察兵特戰部隊。所以國軍 : 衛哨兵對這些東西毫無了解,一旦真有開戰的那一天,就是待宰的羔羊。 : 其它慢慢再寫。 一,現行新訓排不出時間訓練格鬥技,就算有多餘時間,最好也排射擊與急救方面的課程. 二,下部隊以後,整個時間與運用,作業負擔都要改變,現在防颱與漢光就佔去半年, 駐地還有山積的雜毛事,不是說要訓就訓得出什麼的. 今時很多建議都是佔據高點,認為國軍該怎麼樣或怎麼樣,但是一整年就365日, 一天也不會因此變為48小時,那有那麼多空檔可以排心目中的訓練模式. 就算能直達天聽,說服最高層讓國軍施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最後也是變成一個名目 而已. 三,(志願役)新訓拉長到四個月再來籌劃看看 基本格鬥技巧 ,下部隊後怎麼 進階訓練再說. 反正就與刺槍術一樣,先練套路,進階就看有沒有那個機會, 排不排得上. (這還是假定師資,設備都已經到齊的情況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4.199.3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ilitary/M.1420006260.A.CCD.html

12/31 16:47, , 1F
你新訓都在學立正給敵人瞄當然排不出時間學別的
12/31 16:47, 1F

12/31 16:48, , 2F
新訓都在學立正?也許只有樓上的平行世界是這樣吧
12/31 16:48, 2F

12/31 16:56, , 3F
新訓的目的在「由民轉兵」一樓以為新訓是在練SWAT嗎
12/31 16:56, 3F

12/31 17:59, , 4F
推,很切實際的短評
12/31 17:59, 4F

01/01 12:32, , 5F
一樓完全狀況外...
01/01 12:32, 5F

01/01 12:36, , 6F
像新加坡 至少電影演出來的感覺就是新訓高度實戰化
01/01 12:36, 6F

01/01 12:37, , 7F
已經開始在玩一些基本的步兵小部隊戰術了
01/01 12:37, 7F
就我看,新訓最重要的是打下基礎,打下觀念, 大概是步槍兵單兵到伍這個範圍就夠了, 下部隊後,再由伍到班,班到排,並逐步加入機槍,迫砲,榴彈發射器,火箭彈操作.. 這也是為什麼不贊同完全實彈訓練的原因, 因為根本不可能每一個步槍兵都有辦法排上去打一輪,更不用說,技巧必須反覆操作 才能熟練. 雷射訓練器,縮射彈,實彈可以是三套訓練流路, 一年之中不一定排得到實彈訓,但前兩者操作到的話,維持練度也就夠了. 而後勤人員,到步槍兵單兵就夠了, 以後他們的複訓以雷射訓練器為主,因為過往編訓練彈給後勤單位,通常是派一組人 打光了事,既然如此,直接拉去打雷射靶,獎優劣評,不能再敷衍了. 志願役整個新訓應該拉長到半年, 第一個月只體能訓練,因為各人體能狀況不同,必須按各人體能等級分班訓練, 這樣好得才能更好,差得可以循序漸進追上,而不是土法硬操. 而第一個月也是觀察是否適合部隊團體生活,如果不適合,就直接退出了. 第二到第五月,這四個月就是新訓. 第六個月就是考核,通過者就讓他們放大假, 而未通過者,就用這個月讓自己複訓通過, 如果真的不行,那也是退出. 不論是戰鬥單位或是後勤單位就只接通過新訓考核的人員.

01/01 12:50, , 8F
新加坡陸軍是隨時要能開戰,連動員時間都沒有
01/01 12:50, 8F

01/01 12:51, , 9F
而且計劃是主動衝進大馬。它一般兵的確要精實點
01/01 12:51, 9F
※ 編輯: zaku7777 (111.254.209.73), 01/01/2015 14:27:27
文章代碼(AID): #1KevDqpD (Milita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KevDqpD (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