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查詢 / kuma660224
作者 kuma660224 的總覽 (PTT發文,留言,暱稱)
發文數量: 150
收到的『推』: 3183 (26.6%)
收到的『→』: 8761 (73.1%)
收到的『噓』: 41 (0.3%)
留言數量: 531403
送出的『推』: 4178 (0.8%)
送出的『→』: 527090 (99.2%)
送出的『噓』: 135 (0.0%)
使用過的暱稱: 1
kuma660224 在 PTT 最新的發文, 共 150 篇
kuma660224 在 PTT 最新的留言, 共 531403 則
259F→: ASML是為了賺人民幣才這麼說01/27 20:08
260F→: 實際上中國連過時十年的28nm都無法自主01/27 20:09
263F→: 追趕談何容易 連ASML都沒掌握完整技術01/27 20:09
264F→: ASML是靠全球供應鏈湊到所需技術01/27 20:10
278F→: 啥舉國 航艦是買蘇聯留在烏克蘭的原型與圖紙01/27 21:02
279F→: 直接1:1山寨01/27 21:02
280F→: 是蘇聯在辦大事 中國撿便宜01/27 21:03
24F→: 通常也看情況 威脅程度,被驅趕配合度01/27 21:14
25F→: 土耳其當初打下 是因為不只一次被抄捷徑01/27 21:15
26F→: 每次去驅趕 已經穿過飛走 太氣了01/27 21:15
391F→: 無論後續下批引進多少 M60太多 不可能全換01/27 21:13
392F→: 就算下批再來100多輛 還是差幾百輛01/27 21:13
4F→: 這是台灣不錯參考方向 不刻意追求高防禦01/26 21:01
5F→: 就沒增重增馬力 水多加麵 麵多加水的問題01/26 21:01
6F→: 二線主戰 不要太貴 用二手車體翻新升級01/26 21:02
7F→: 能維持一定數量 且後勤訓練幾乎延續01/26 21:02
10F→: M60有可能換砲塔啊 但等獵豹忙完了再說01/26 21:03
13F→: M60舊砲塔是最大問題 設計理念太老舊01/26 21:04
16F→: 高大但圓弧形 不利於塊狀外掛模組01/26 21:05
20F→: 現代新砲塔重量差不多 但設備往橫的方向長01/26 21:06
21F→: 且平整化 才利於外掛板塊模組套件01/26 21:07
23F→: 同級重量 靠較輕外部模組 防護會變好01/26 21:08
25F→: 換120通常是為了後勤統一 但台灣沒必要01/26 21:09
26F→: 台灣的120砲與庫存太少 沒共用優勢01/26 21:09
27F→: 而且車體噸位不變 要考慮砲彈數量問題01/26 21:10
33F→: 要看你給他定位是什麼 取代後續M1?01/26 21:14
34F→: 還是輔助的二線戰車?01/26 21:14
35F→: 在M1弄到幾百輛前 105還是主流01/26 21:15
38F→: Sabra換120 彈藥少了20多枚 影響續戰力01/26 21:19
39F→: 土耳其這幾年要打的也不是主戰對決01/26 21:20
40F→: 戰車是當砲車 在平亂打步兵陣地01/26 21:20
41F→: 120威力不吃香 彈藥數量反而吃虧01/26 21:21
44F→: 它有說要少一個人嗎?01/26 21:22
48F→: 他們這方案應該不追求很強的抗KE01/26 21:25
50F→: 土國上有重60噸以上的Altay阿勒泰戰車01/26 21:26
51F→: 這設計是讓最大高度壓低與傾斜 容積往橫的長01/26 21:27
54F→: 正面側面往橫向長出去的體積 ,部分是模組01/26 21:28
57F→: 這些模組大概複材陶瓷 密度低所以變厚01/26 21:29
60F→: 甚至還選配ERA模塊01/26 21:29
67F→: 二線戰甲仍好用 因為現代先進主戰越來越少01/26 21:30
70F→: 新主戰太貴了 天價無法1:1汰換01/26 21:31
73F→: 且戰力跟價格越來越不成正比01/26 21:31
74F→: 因為絕大部分任務是當步兵掩體與拆房01/26 21:32
76F→: 除非錢超多 否則M60/T72很難退光01/26 21:33
77F→: 二線主戰還是有延續生命周期的必要01/26 21:33
78F→: 因為連IFV都越來越貴....01/26 21:33
79F→: 輪砲車也會往加重與模組化走 就一直加錢01/26 21:34
82F→: 要汰換大量舊主戰是非常漫長的事01/26 21:34
84F→: 除非你大砍主戰 (這更痛)01/26 21:35
87F→: 對步兵來說 來拆房的是M60改還是M1 沒差01/26 21:36
90F→: 重點是要有砲 還有很多砲彈01/26 21:36
93F→: 連俄烏戰爭幾乎很難看到主戰對主戰01/26 21:37
94F→: 砲兵才是主導 轟完才步兵與戰車推進01/26 21:37
97F→: 不是必須 但砲塔不貴的話 就是不錯的加分01/26 21:38
100F→: 為什麼換砲塔 簡單來說 逆推時能擋單兵火箭01/26 21:39
101F→: 新砲塔因為更平整能掛模組往側面長出去01/26 21:39
103F→: 那些中空複材陶瓷模組體積大但較輕01/26 21:40
104F→: 對抗HEAT能夠遠超過M60的高大弧形鋼板01/26 21:41
105F→: 可能擋不了ATGM 但新主戰也擋不了 沒差01/26 21:41
106F→: 老戰車換砲塔是擋原本扛不住的直射火箭01/26 21:42
107F→: 這在砲擊後逆推清掃住民地時很好用01/26 21:43
112F→: 原版M60正面其實連66都有可能擊穿01/26 21:45
113F→: 如果扁平化掛模組 能擋AT4等級 就差很多01/26 21:45
115F→: 二線當砲車 不用過度追求擋105/12001/26 21:46
124F→: 其實輪砲因為含載台 是一定比舊主戰升級方案貴01/26 21:47
127F→: 所以很多國家連T55/M48都留著01/26 21:48
135F→: M60以前講的大改不划算 都是指換砲增重增推01/26 21:51
137F→: 水多加麵 麵多加水 最後讓魔改不便宜 不如二手M1A101/26 21:52
140F→: 所以要控制重量 而那過時砲塔最浪費重量01/26 21:54
141F→: 以及控制成本 火炮彈藥不換就便宜01/26 21:54
142F→: 重量不變那你動力懸吊就不用大改01/26 21:55
144F→: 防護差距來自砲塔構型改變 用輕量模組取代純鋼材01/26 21:55
145F→: 就迴避水多加麵 麵多加水的bug01/26 21:56
148F→: 國軍試過舊砲塔掛模組ERA 太笨重01/26 21:57
150F→: 那個往上長高的老砲塔構型非常不平整01/26 21:58
151F→: 且正面側面面積太大 加強防禦的效益太差01/26 21:58
153F→: M60砲塔跟前期豹二砲塔差不多重 只輕幾百公斤01/26 22:02
158F→: 因為ERA那是加重 土耳其這款是減重01/26 22:04
160F→: M60用105拆的房 其實比120多不少棟01/26 22:05
161F→: 因為彈藥攜行量不一樣01/26 22:05
162F→: 你看俄烏戰爭隨便一小鎮一街區就數不清房屋01/26 22:06
164F→: RC不耐直擊 但震波破片範圍大幅縮小01/26 22:06
168F→: 逆推常常要一戶一戶點名清場01/26 22:07
170F→: 彈藥多比較吃香 不要推進到一半 主戰回家了01/26 22:08
172F→: 其實就算沒省一噸 它砲塔防護也會比較好01/26 22:09
175F→: 因為那一圈模組的防護 高於同重量純鋼01/26 22:10
176F→: 看翻譯稱為Spacer 有可能不是ERA01/26 22:10
177F→: 可能是鋼板包空氣與複材陶瓷板01/26 22:11
178F→: 如果ERA通常是較薄的傾斜板子01/26 22:11
179F→: 他看起來是很厚 但應該不是實心01/26 22:12
185F→: 二線主戰 升級到能擋30 2A72與RPG/AT4就夠好01/26 22:14
186F→: M60/T72原本車體側面蠻多部位擋不住3001/26 22:15
187F→: 也就是BTR4車神能側面打爆T72原因01/26 22:16
195F→: 就原本噸位不夠 不能加強非重點處的裝甲01/26 22:17
202F→: 土國上面省1噸 就能加強車體加外掛裝甲01/26 22:18
204F→: 對 MPF105能做的 老主戰小改都能做 甚至更好01/26 22:20
206F→: 老主戰不用在乎空運 也不在乎反新主戰01/26 22:20
208F→: 就比MPF重 同樣用105 可省錢沿用後勤01/26 22:22
212F→: 對步兵能否空運不重要 但美帝遠征很重要01/26 22:22
214F→: 其他國家不空運遠征 就不折騰自己01/26 22:23
216F→: 老戰車改一改 二線當拆房神器 還是好用01/26 22:24
219F→: 75應該是不會重返 埋頭40/50較有希望01/26 22:25
231F→: https://reurl.cc/MXpKRK 埋頭機砲彈藥發展中01/26 22:28
235F→: 105大概會再戰很久很久 它以下只剩機砲存活01/26 22:29
238F→: 機砲發展是用30/35衍生埋頭版40/5001/26 22:29
239F→: 埋頭彈讓推進藥往前長 彈芯往後伸長01/26 22:30
241F→: 就能讓機砲在不減少彈藥數量下 變更強01/26 22:31
247F→: MPF目前單價是一千多萬美元01/26 22:41
248F→: 其實可升級整個戰車排的舊主戰 還有找01/26 22:41
250F→: 美帝因為考慮空運 所以只能這麼選01/26 22:42
253F→: 考慮通膨 可能沒有M8貴了 但肯定不算便宜01/26 22:43
255F→: 高級120半人馬2輪砲也近千萬美元01/26 22:45
259F→: MPF除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少碰為妙01/26 22:48
263F→: M60會比MPF強很多 除了機動與空運01/26 23:03
264F→: 美陸軍是攻勢 可慎選戰場 打不贏就閃01/26 23:05
265F→: 各國像烏克蘭是國土防衛 老主戰翻新較好用01/26 23:06
267F→: MPF因為限重 不能掛模組 側面擋不住機砲01/26 23:07
268F→: 舊主戰肯花點錢改 擋機砲RPG是小case01/26 23:08
270F→: 噸位差距就擺在那 舊M60只是砲塔概念老舊01/26 23:09
271F→: 沒法發揮模組化防護優勢 換砲塔就ok01/26 23:09
273F→: 美國M1砲塔重量18.8噸01/26 23:14
274F→: 加到太重就要大改車體與動力懸吊01/26 23:15
275F→: 然後太貴又回到原點 為什麼不買M101/26 23:15
276F→: 所以....更強更大的砲塔不一定是最佳解01/26 23:16
280F→: M60-120想主打不買M1 把M60魔改當M1用的市場01/26 23:17
281F→: 但我們事後看起來 根本沒有那個市場....01/26 23:17
282F→: 所以改太多太強 商業上未必是好方案01/26 23:18
284F→: 兩棲鋁殼的車體非常大 以包裹空氣增加浮力01/26 23:20
286F→: 所以鋁殼也只能非常薄 30會是過穿01/26 23:21
287F→: 105則是連續貫穿幾台兩棲車都不是問題01/26 23:23
293F→: 後期M1砲塔還再更重....01/26 23:28
296F→: M60防護不足 所以土耳其這方案很值得參考01/26 23:28
298F→: 105夠用 就不強求120 砲塔新構型防護更有效率01/26 23:29
307F→: Magach7又改回全包被動裝甲01/26 23:37
309F→: 因為Magach6沒換砲塔 裝ERA很不方便不好包01/26 23:38
310F→: 就前面一直提到弧形砲塔太過時了01/26 23:38
312F→: 裝ERA仍一堆漏洞 且整個砲塔太重01/26 23:39
313F→: Magach7放棄ERA 裝被動裝甲殼 包覆更完善01/26 23:40
316F→: Sabra MK1也是同樣思路 換12001/26 23:41
317F→: 以M60舊砲塔構型來說 加東西防護效率很差01/26 23:42
318F→: 若有時間搞 不如直接換新式砲塔01/26 23:43
319F→: 你要拍扁 切斜 往橫向長模組 塞料...都好01/26 23:43
321F→: 就算中空鋼板斜放模組 也比原本實心鋼好01/26 23:44
322F→: 就算改獵豹砲塔加外掛模組與側面行李箱水箱01/26 23:45
323F→: 也很容易超越M60舊砲塔防護力01/26 23:46
324F→: 因為那構型太老舊了01/26 23:46
326F→: 現代除了兩棲車外 很多IFV都掛陶瓷鋼盒模組01/26 23:55
327F→: M60是更古老設計 實心鋼佔掉所有防護重量01/26 23:55
328F→: 不規則曲面又造成方塊模組很難掛好掛滿01/26 23:57
329F→: 就算掛了 也過重 因為鋼塔本身太重01/26 23:58
333F→: 砲塔自己搞就好 現代多角型斜面+外掛模組01/27 00:02
334F→: 改良舊車 不是追求當次世代主戰的話01/27 00:03
335F→: 拍扁 能換外側模組 就差很多01/27 00:03
337F→: 話說好像還沒看過最終版獵豹砲塔01/27 00:05
350F→: 講個數字 上投影面積表現裝甲要包裹車室大小01/27 00:30
351F→: 05式與EFV要大浮力 所以都非常大01/27 00:30
352F→: 大約比雲豹IFV大70%以上的面積01/27 00:30
353F→: 所以EFV雖然34噸 防護依然很薄皮01/27 00:30
354F→: 但05投影面積很大 跟EFV只差幾%01/27 00:31
355F→: 卻跟雲豹IFV差不多重量01/27 00:31
356F→: 他要用同重量鋁殼去包裹大70%投影面積01/27 00:32
357F→: 這就不用機密資料也能判定 防護不只好不了01/27 00:32
358F→: 而且會很難看 除非外星科技01/27 00:33
359F→: 而且為水上高速05/EFV引擎都加大 佔更多重量01/27 00:34
360F→: 同樣重量能用在裝甲的比例 更少01/27 00:34
361F→: 這也是物理限制 不是科技能解決01/27 00:35
362F→: 所以各國軍方陸戰用與兩棲用要分開做01/27 00:35
363F→: 兩棲與空運 這兩要求都會導致超薄皮嫩車01/27 00:36
367F→: 低後座力版只是制退機構行程拉長01/27 00:53
368F→: 你砲體可改用一般砲 那跟砲塔關係不大01/27 00:54
369F→: 因為車體尺寸才是浮力關鍵 砲塔只是酬載01/27 00:55
370F→: EFV的砲塔 在比例上也是很小01/27 00:56
371F→: 若砲塔大又強 對兩棲浮渡重心是負影響01/27 00:57
384F→: M60砲塔更大 這也種下M48H散熱不好的遠因01/27 10:20
386F→: 勇虎如果升級也是會更好 不過M60量大01/27 10:46
387F→: 升級投資效益比較高01/27 10:46
388F→: 較輕的CM11/CM12大概被快速輪砲換掉01/27 10:47
389F→: 然後M60再戰很久 等M1規模緩慢拉近01/27 10:47
2F→: 不愧專家小組認識很正確 論述挑不出毛病01/27 19:04
3F→: 1F不要高估ERA 側面無法裝夠多夠厚的模組01/27 19:06
8F→: 側面模組只是讓主戰能擋住單兵小火箭01/27 19:07
11F→: 不是說側面裝了就跟正面一樣強01/27 19:08
12F→: 碰上夠粗的152神教ATGM 還是會掛掉01/27 19:10
16F→: Tow2A/Kornet的152HEAT都太粗爆01/27 19:12
17F→: 連正面姿勢進去都能頂到肺01/27 19:12
18F→: A4是80年代前期技術 且不算是重甲01/27 19:14
20F→: 拿它比蘇聯末期最強型號 不算過分吧01/27 19:15
49F→: 其實本來就不是 冷戰時它跟英美貨相比太輕01/27 20:22
50F→: 訴求是均衡 而不是超厚甲01/27 20:23
51F→: 材料沒有特別領先黑科技情況下01/27 20:24
52F→: 重量直接影響防護 而且它彈藥防護也沒特別好01/27 20:24
55F→: 真要反攻其實不是正面平推 很吃機動力01/27 20:29
57F→: 突破後要快速衝過第二線讓對方來不及補防01/27 20:30
58F→: 不能太重 挑剔路面 機動要好01/27 20:31
61F→: 豹二應該會比英美重戰適合突破擴大01/27 20:32
62F→: 英美60幾噸的適合守在要點 當怪物01/27 20:32
77F→: 其實軍武文章通常HEAT就叫HEAT01/27 21:04
78F→: 幹嘛什麼都要翻譯到更長更複雜01/27 21:05
259F→: ASML是為了賺人民幣才這麼說01/27 20:08
260F→: 實際上中國連過時十年的28nm都無法自主01/27 20:09
263F→: 追趕談何容易 連ASML都沒掌握完整技術01/27 20:09
264F→: ASML是靠全球供應鏈湊到所需技術01/27 20:10
278F→: 啥舉國 航艦是買蘇聯留在烏克蘭的原型與圖紙01/27 21:02
279F→: 直接1:1山寨01/27 21:02
280F→: 是蘇聯在辦大事 中國撿便宜01/27 21:03
kuma660224 在 PTT 的暱稱紀錄, 共 1 個
暱稱:kuma660224
文章數量: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