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台中藍線車廂配置學機捷如何?

看板MRT作者 (ful ru04q06)時間3年前 (2020/08/12 09:19), 3年前編輯推噓9(9019)
留言28則, 8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assnccu8787 (中和景安樂智大)》之銘言: : 台中藍線運量應該會比綠線高 : 串聯台中港三井 東海大學 市政府 台中車站 : 整條台灣大道就是台中的大動脈 : 運量需求可能比高捷紅線還高 : 但應該比北捷低 : 若有中運量跟高運量的折衷方案的話 : 機捷普通車模式應該是個不錯的方案吧 : 各位覺得如何 中運量是指單向每小時載客數在5000~20000之間的運輸系統 高運量則是20000以上(或是超過 不確定等號是否成立) 因此介於中運量跟高運量之間的捷運系統在有跟沒有之間 一般決定一個系統為何運量等級是看系統最大負荷能力 但有可能因為實際需求影響供給量 機捷採用重軌系統(原則上是高運量),但因為是短編組長班距,實際載客力為中運量 然而路線已經決定系統型式,就不會再討論是中運量還是高運量了 採用何種運量等級的系統,是在規劃階段預測乘客量,當然可能高估或低估 如果預測乘客量需要高運量就會用高運量,不需要高運量就會用中運量 接下來從選定運量等級的可用系統中,挑選一個最適合的來用 選完系統之後,可能因為營運後班距因素,運能會在20000人/hr兩側移動 以最近的中運量系統(如環狀線、中捷綠線)來說,通常被稱為LRRT(但其實不適合這樣稱呼) 我個人會叫他全自動中型鐵路,亦可視為鋼軌版本大型車輛APM/AGT 其中中捷綠線的車(不含集電設備)甚至比台鐵還大台 這些路線實質上跟一般鐵路(包含通常為高運量的鐵路捷運)差不多 只是信號系統為無人駕駛,駕駛座為可蓋住的簡易駕駛台 通常這個系統編組載客量約為500人,若要達到高運量門檻需要每小時40班車 以無人駕駛系統來說,班距90秒是個很容易達成的數字,但幾乎是上限了 因此無論如何,這樣的系統不太可能成為高運量系統 然而,只要增加車廂,編組載客量有700人的話,每小時29班車即跨過高運量門檻 對於號誌系統和調度負荷就小很多了,也不用怕上下客一慢就開始吃糰子 如果一列車載客力是兩倍的1000人,每小時只需要20班車即可 這樣的號誌只需要有基本盤就好,當然在CBTC的時代都沒差,因為沒有實體閉塞區間 但反過來看,假設路線容量是40tph,每列車載500人的話,運能只有20000人/hr 每列車載人愈多,運能顯然愈大 -- 回到正題,台中捷運車廂數 考慮台中捷運一節車廂就能載268人,車廂長寬高也只比北捷高運量小一點, 挖地下隧道的成本不會比北捷低多少(跟隧道截面積有關),何不增加車廂? 看來是車站土地取得的問題了,不過大阪Metro月台好像都留190m,即使目前 只有一條路線用到,未來其他路線需求成長還是可以改建車站 如果預留190m太浮誇,留個一半的95m也可以吧,這樣可以容納中捷4節車廂(約89m), 還有大概6公尺的緩衝空間可以使用 現在綠線的月台長度好像也不是44m,留了一些空間,或許未來有機會擴充? 也許不能再掛一節22m的標準車廂,但可以加掛短一些的車廂吧 或是讓車頭車尾超出月台範圍,車門能對到月台即可 即使預測運量不高,預留一些擴充空間比較好,避免未來需要時供不應求 沒有人知道運量會高估還是低估,只能用過往經驗,學習如何調整預測模型 但像是某鐵都知道運量很高還買8節車廂的對號車,要短編多發卻卡在閉塞能力不足, 實際上列車數也不夠增班,真的很好笑 -- 喔對了,如果要加掛車廂,應該可以2M->3M->3M1T/4M 考慮爬坡的情況應該就是全M車了,台灣有機會引進像日本能隨意編組的EMU嗎 (駕駛台、VVVF、SIV、CP、交流車要有變壓器,以上皆具備即可編組) 話說我應該要選y的樣子,結果點到a了,那就順便回一下推文吧 → hicker: 全程車搭區間車可能還較好 08/11 20:47 運能上限跟全程車區間車是兩回事,重疊區運能就是那麼多 → jp1203: 覺得跟綠線的車廂一樣但3車最多4車就夠了 08/11 21:07 確實,感覺短編多發比北捷9分一班更有吸引力 → jp1203: 上次看台中綠線演練的新聞影片可以2+2 08/11 21:10 北捷也可以6+6,那是救援要求吧 推 hyscout: 綠線規格90秒發車間距不怕載不完好嗎 幹嘛花更多錢升硬體 08/11 21:17 藍線可能會載不完吧,但我不是台中人,不敢下定論 → omkizo: 不要學機捷 應該要2 2+2 4節配置 08/11 21:30 我也覺得彈性編組比較好,但我不喜歡駕駛室佔用空間 至少我會想拿機械室改為地板下(學日本)換更多站位 推 ciswww: 假設台中藍線、綠線車廂一樣大, 08/11 21:47 → ciswww: 那麼台中的車廂跟桃園機場捷運差不多大喔 08/11 21:47 → ciswww: https://www.ptt.cc/bbs/MRT/M.1218216222.A.3F9.html 08/11 21:47 → ciswww: 至於機場捷運為什麼要四節?他班距大 08/11 21:48 機捷容量是20tph(雙車種?),如果要達到高運量標準,編組載客量需有1000人 推 chewie: 提過蠻多次了 台中藍線就是中運量等級 而且尖峰區間就是市 08/11 22:56 → chewie: 區一段而已 不會到高運量的 08/11 22:56 推 chewie: 最高運量是秋紅谷到市府站 至2051年的目標年尖峰站間最高 08/11 22:59 → chewie: 運量才近1萬人 08/11 22:59 或許用300系列專用道公車分擔市區運量也是一個方案,但別讓免費公車搶光捷運生意 順便補充一下文湖線運能: VAL編組載客量為456人 370型則是424人 以期望值來看平均編組載客量為(456*25+424*50)/75=434.66人 文湖線最密平均班距為80秒即45tph 雖然實際並不是連續一小時都這麼密集班距但先假設維持一小時 運能為19560人/hr 此時所需編組數約為71編組,好像有點多了(中運量備用率設計為20%) 如果運能要達到20000人/hr則班距需要78秒,上線至少72編組 ※循環時間我用93分鐘算 --                      LINE的本業是貼圖                 台鐵的本業是便當                       Taiwan Ricebox Administrati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4.170.93.188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597195186.A.5FC.html ※ 編輯: Metro123Star (184.170.93.188 美國), 08/12/2020 09:26:14

08/12 09:39, 3年前 , 1F
中運量縮寫通常是MCT吧
08/12 09:39, 1F

08/12 09:40, 3年前 , 2F
LRRT是指A型路權的輕軌 淡海輕軌高架段差可比擬
08/12 09:40, 2F

08/12 10:20, 3年前 , 3F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些資料把環狀線這類系統歸LRRT
08/12 10:20, 3F

08/12 10:20, 3年前 , 4F
至於MCT就是中運量運輸Medium-Capatity Transit
08/12 10:20, 4F

08/12 10:20, 3年前 , 5F
他是一個大分類 沒有指出詳細系統形式
08/12 10:20, 5F

08/12 14:42, 3年前 , 6F
中捷月台長度是60公尺,有包含列車沒停準和緊急疏散
08/12 14:42, 6F

08/12 14:44, 3年前 , 7F
的空間,聯開車站是因為站房尚未興建,所以把機電
08/12 14:44, 7F

08/12 14:45, 3年前 , 8F
設備放在月台上面,才會有看起來比較長的錯覺,實際上
08/12 14:45, 8F

08/12 14:46, 3年前 , 9F
那邊是不開放給旅客使用的
08/12 14:46, 9F

08/12 14:48, 3年前 , 10F
還有列車設計沒有重聯運轉功能,是無法多組連掛運轉的
08/12 14:48, 10F

08/12 14:48, 3年前 , 11F
更正,沒有設計XD
08/12 14:48, 11F

08/12 15:46, 3年前 , 12F
其實 中運量高運量的界線也是人定的 不必被名詞給綁住
08/12 15:46, 12F

08/12 15:48, 3年前 , 13F
從預估需求推到設計運量 這數字是多少才是該注意的
08/12 15:48, 13F

08/12 15:48, 3年前 , 14F
但當然計畫與實際會有落差 通常是估得太樂觀
08/12 15:48, 14F

08/12 15:49, 3年前 , 15F
(設計運量與實際需求的差距)
08/12 15:49, 15F

08/12 16:32, 3年前 , 16F
我覺得要重新理解一下x運量系統的分類是怎樣用的
08/12 16:32, 16F

08/12 16:32, 3年前 , 17F
它實際是用來描述該線的乘客量用的 而不是針對機電形式等
08/12 16:32, 17F

08/12 16:34, 3年前 , 18F
x運量系統所描述的景象是有一群人通過某一個點 至於怎樣通
08/12 16:34, 18F

08/12 16:35, 3年前 , 19F
過這個點不重要 搭飛機或者用走過去的都可以
08/12 16:35, 19F

08/12 17:18, 3年前 , 20F
機電跟運量是兩回事沒錯 理論上就算是高鐵
08/12 17:18, 20F

08/12 17:19, 3年前 , 21F
用膠輪其實也可以....吧??
08/12 17:19, 21F

08/12 17:21, 3年前 , 22F
那得搞成賽車了 耗能跟損耗都高得驚人
08/12 17:21, 22F

08/12 17:22, 3年前 , 23F
(但實際上高鐵用膠輪應該不可能....有磨擦生熱的爆胎危險)
08/12 17:22, 23F

08/12 20:15, 3年前 , 24F
中運量在一些地區可以到30000人/hr 和高運量有重疊
08/12 20:15, 24F

08/12 20:49, 3年前 , 25F
其實應該是說班次密度度高 班距短的話載的人就多吧
08/12 20:49, 25F

08/13 00:24, 3年前 , 26F
都會區列車長度有限滿常見的,東鐵線進剛島還得截短車廂數
08/13 00:24, 26F

08/13 00:24, 3年前 , 27F
因為嚴格限制土地利用與成本控制
08/13 00:24, 27F

08/14 08:40, 3年前 , 28F
那只是中環站地底空間不夠 不然誰都想12卡進港島
08/14 08:40, 28F
文章代碼(AID): #1VCqEoNy (MRT)
文章代碼(AID): #1VCqEoNy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