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高架車站的單出口 和步行距離

看板MRT作者 (唔嗯...)時間6年前 (2018/07/19 10:47), 6年前編輯推噓19(19048)
留言67則, 20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大概把我想到的同樣雜亂的寫一下....(來圖像化一點) 地下化車站通常是這樣的設計:地面↓ [必要隔離及管道通過厚度] 大廳層過閘↓ 月台層乘車 我印象裡的少數例外是永安市場站。 ↑天橋↓ 平面車站則是:地面→過閘→近側月台 遠側月台 [列車必要淨高?] ↑天橋↓ ↑高架層過閘→近側月台 遠側月台 高架化車站則是這樣的設計:地面 [車道淨高4.6m] 所以我想問題是出在「高架車站為什麼不像地下站先隔一層大廳層」? 這其實還挺簡單的:這樣搞所有軌道都要再架高一層,光是柱子要加高 一層,為了抗震就可能要粗上一大圈。 另外,在防災上的考量,從這些建築物內都要在限定的時間(3 分鐘? )內疏散旅客到地面。所以設計上還是以貼近地面為優先考量,免得要 蓋一大堆逃生樓梯。 順帶一提,同樣的考量下,電扶梯似乎有「優先設定通往地面層方向」 的規則? 至於非付費區分兩側....就只是營運上比較麻煩耗人力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1.244.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531968451.A.72C.html

07/19 10:49, 6年前 , 1F
有啊 內湖線有些就是先有一層大廳層 上部再做月台層 缺點
07/19 10:49, 1F

07/19 10:49, 6年前 , 2F
有一點點不懂為什麼高架的還要走天橋@@
07/19 10:49, 2F

07/19 10:49, 6年前 , 3F
還是要再確認一下 這單純討論平面側式月台的高架車站??
07/19 10:49, 3F

07/19 10:50, 6年前 , 4F
不是地面->2樓閘口->三樓就直接是南下北上月台了嗎@@
07/19 10:50, 4F

07/19 10:50, 6年前 , 5F
就是整體造價的增加 當初從無人系統衍伸而來中運量捷運
07/19 10:50, 5F

07/19 10:50, 6年前 , 6F
高架車站不是只有平面側式 也有島式 也還有側疊式
07/19 10:50, 6F

07/19 10:51, 6年前 , 7F
賣點就是節省各方面成本所以才能便宜
07/19 10:51, 7F

07/19 10:51, 6年前 , 8F
曼谷BTS高架站 一樣是設在馬路中間 幾乎都有穿堂層啊
07/19 10:51, 8F

07/19 10:51, 6年前 , 9F
最方便的還是島式啦 但這樣車站就必須蓋兩層了
07/19 10:51, 9F

07/19 10:52, 6年前 , 10F
應該是以高架車站+地面不能利用(如下方式道路) 那不論月台
07/19 10:52, 10F

07/19 10:53, 6年前 , 11F
的形式 想要省步行距離=獨立大廳層+上方月台層 想要省結
07/19 10:53, 11F

07/19 10:53, 6年前 , 12F
構=類似木柵線的側式月台兼進出口+跨站天橋
07/19 10:53, 12F

07/19 10:54, 6年前 , 13F
木柵線麻煩的設計是因為路幅太窄蓋島式月台有困難嗎?
07/19 10:54, 13F

07/19 10:55, 6年前 , 14F
木柵線(中山國中-動物園)的興建年代應該也需要考慮進去...
07/19 10:55, 14F

07/19 10:56, 6年前 , 15F
島式跟側式月台高架車站的寬度應該是差不多
07/19 10:56, 15F

07/19 10:57, 6年前 , 16F
不過島式月台在復興南北路 列車會非常靠近左右兩側建築
07/19 10:57, 16F

07/19 11:01, 6年前 , 17F
我覺得是顧問公司考量節省構造 原型里耳捷運車站也是類似
07/19 11:01, 17F

07/19 11:01, 6年前 , 18F
設計 單層輕量化為主
07/19 11:01, 18F

07/19 11:05, 6年前 , 19F
喜歡東湖站的設計 有大廳層
07/19 11:05, 19F

07/19 11:17, 6年前 , 20F
個人最喜歡的是日暮里舍人線 大廳幾乎都在2F 軌道在3F
07/19 11:17, 20F

07/19 11:18, 6年前 , 21F
而且馬路兩側也多有出口 看起來也比文湖線輕量化
07/19 11:18, 21F

07/19 11:20, 6年前 , 22F
全線很多都是長這樣 https://imgur.com/T12fPNH
07/19 11:20, 22F

07/19 11:22, 6年前 , 23F
不知道為什麼 覺得文湖線站體就是胖人一截XD
07/19 11:22, 23F

07/19 11:27, 6年前 , 24F
不用看日本,我最近發現高捷紅線油廠國小到都會公園站
07/19 11:27, 24F

07/19 11:28, 6年前 , 25F
剛好就是樓上所謂2F大廳3F月台的型式
07/19 11:28, 25F

07/19 11:29, 6年前 , 26F
還有3F大廳2F月台的
07/19 11:29, 26F

07/19 11:31, 6年前 , 27F
抱歉記錯,油廠國小站還不是,楠梓加工區站才是
07/19 11:31, 27F

07/19 11:32, 6年前 , 28F
而且除此之外 高捷這段高架式的出口都很多XD
07/19 11:32, 28F
※ 編輯: mackywei (60.251.244.94), 07/19/2018 12:26:49

07/19 12:28, 6年前 , 29F
所以我的意思是光那個4.6m就比其他型式來得高了。
07/19 12:28, 29F

07/19 12:28, 6年前 , 30F
還要考慮樓板也有厚度。
07/19 12:28, 30F

07/19 12:29, 6年前 , 31F
高架島式月台會讓列車跑到外側,承重高結構又要加大梁,
07/19 12:29, 31F

07/19 12:29, 6年前 , 32F
恐怕會墊得更高?
07/19 12:29, 32F

07/19 12:54, 6年前 , 33F
西湖:
07/19 12:54, 33F

07/19 13:11, 6年前 , 34F
要不整條捷運墊高?要不靠站加高(爬坡和加減速弄在一
07/19 13:11, 34F

07/19 13:11, 6年前 , 35F
起 很耗能
07/19 13:11, 35F

07/19 13:12, 6年前 , 36F
高雄台北紅線 能在軌道下方做大廳的 那是因為路夠寬
07/19 13:12, 36F

07/19 13:12, 6年前 , 37F
或是前身是鐵路用地 偏僻地區 才方便這樣做
07/19 13:12, 37F

07/19 13:13, 6年前 , 38F
不過都會公園的大廳和天橋一樣高 看起來很矮
07/19 13:13, 38F

07/19 13:14, 6年前 , 39F
底下車子會限高吧?
07/19 13:14, 39F

07/19 13:18, 6年前 , 40F
沒去過高雄紅線 查到兩側月台都有入口 大廳在兩側 有
07/19 13:18, 40F

07/19 13:18, 6年前 , 41F
站內天橋
07/19 13:18, 41F

07/19 13:29, 6年前 , 42F
永安市場、景安、台北橋是同一個設計的
07/19 13:29, 42F

07/19 13:31, 6年前 , 43F
南京復興、大安的轉乘雷雷的
07/19 13:31, 43F

07/19 13:50, 6年前 , 44F
如果從防災考量的話 遠側月台不就離地面更遠了嗎
07/19 13:50, 44F

07/19 14:03, 6年前 , 45F
如果要舉例...拿機場捷運的不是比較快嗎
07/19 14:03, 45F

07/19 14:04, 6年前 , 46F
機捷除了A9,大部分都是先大廳層再月台層,側式也一樣
07/19 14:04, 46F

07/19 14:19, 6年前 , 47F
東湖也是
07/19 14:19, 47F

07/19 15:47, 6年前 , 48F
遠側月臺可利用橋墩設置往分隔島的緊急出入口,救災時不會
07/19 15:47, 48F

07/19 15:47, 6年前 , 49F
增加太多距離
07/19 15:47, 49F

07/19 20:06, 6年前 , 50F
只有側又沒有大廳層文湖線很多,多是車站高度不夠塞大廳
07/19 20:06, 50F

07/19 20:06, 6年前 , 51F
層地面又是馬路無空間可以運用
07/19 20:06, 51F

07/19 20:09, 6年前 , 52F
側式又有地面大廳文湖線也有木柵就是,但木柵位置就是在
07/19 20:09, 52F

07/19 20:09, 6年前 , 53F
河岸而非馬路上
07/19 20:09, 53F

07/19 20:09, 6年前 , 54F
高度不是問題 像西湖站這樣即可
07/19 20:09, 54F

07/19 20:10, 6年前 , 55F
麟光站就是呀
07/19 20:10, 55F

07/19 20:14, 6年前 , 56F
....不對 麟光站也是大廳在一側
07/19 20:14, 56F

07/19 20:14, 6年前 , 57F
只是大廳蓋在馬路中間而已
07/19 20:14, 57F

07/19 22:20, 6年前 , 58F
沒去過高雄的高架站 google一看 真的出入口滿多的
07/19 22:20, 58F

07/20 00:24, 6年前 , 59F
淡水線能那樣蓋有一半原因是用台鐵舊路廊來蓋的.......
07/20 00:24, 59F

07/20 01:13, 6年前 , 60F
東湖站啊 不能當天橋
07/20 01:13, 60F

07/20 01:14, 6年前 , 61F
地面大廳還有 辛亥 萬芳社區
07/20 01:14, 61F

07/20 08:10, 6年前 , 62F
所以高架有無自己路廊感覺差滿多的,台鐵跟淡水線都算方便
07/20 08:10, 62F

07/20 08:12, 6年前 , 63F
至少一樓不是大馬路就能直接設計成一個大廳
07/20 08:12, 63F

07/20 10:26, 6年前 , 64F
原來東湖站也是,難怪壓迫感這麼重,之前下車過都沒發現
07/20 10:26, 64F

07/20 10:27, 6年前 , 65F
不過或許是避免支撐過多,大廳是設在路旁,有點不太一樣
07/20 10:27, 65F

07/20 11:49, 6年前 , 66F
東湖站是因為即將要跨越中山高 所以軌道本來就高
07/20 11:49, 66F

07/20 11:49, 6年前 , 67F
也就有空間可以把大廳做到月台下面
07/20 11:49, 67F
文章代碼(AID): #1RJ_l3Si (MRT)
文章代碼(AID): #1RJ_l3Si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