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環狀線確定是中運量鋼輪鋼軌

看板MRT作者 (日本行血拼)時間13年前 (2010/10/12 15:27), 編輯推噓15(15067)
留言82則, 1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環狀線超重要的 以日本的大城市來說 東京的山手線 大阪的環狀線 理念都是先設一個環圈 然後再從各站放射出去其他通勤線 北捷好像是先做好放射的線 缺一個環狀 台北市裡面要往各地都很方便 但試想景安跟新埔兩站也不太遠 但如果要聯絡它們只能靠橘5 景平路經中和往板橋有多塞 如果有環狀線把現有的終點站都連起來 好方便喔 如果再多一些考量一下 把台鐵的區間車當成另一條捷運線 那現在的永寧站如果能經三峽連接鶯歌車站 交通一定更便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30.74.28

10/12 15:29, , 1F
最後一段--三鶯線
10/12 15:29, 1F

10/12 15:30, , 2F
你應該先去了解山手線的歷史及由來...
10/12 15:30, 2F

10/12 15:30, , 3F
你提的例子並不適當...JR當時是幾條線"順便"連起來的
10/12 15:30, 3F

10/12 15:31, , 4F
要講的話 請去看都營大江戶線吧
10/12 15:31, 4F

10/12 15:32, , 5F
東京都區以環狀系統為設計的大江戶線,是在2000年通車的
10/12 15:32, 5F

10/12 15:35, , 6F
要思考的是怎麼將各線作串連與轉乘
10/12 15:35, 6F

10/12 15:35, , 7F
建議參考 [山手線誕生] 香港共和媒體出版
10/12 15:35, 7F

10/12 15:35, , 8F
而不是一直拘泥在"環狀線"上.......
10/12 15:35, 8F

10/12 15:39, , 9F
山手線沿線發展程度比台北環狀線強太多
10/12 15:39, 9F

10/12 15:59, , 10F
參考蘇聯莫斯科地鐵的建設過程,可能還比較接近。
10/12 15:59, 10F

10/12 16:06, , 11F
台北的中心可沒有個不能穿越的皇居... 發展脈絡就不同了
10/12 16:06, 11F

10/12 16:26, , 12F
東京基本上是圍繞江戶城而逐漸發展的城市 市街發展本來就
10/12 16:26, 12F

10/12 16:27, , 13F
比較接近環狀 初期興建鐵路也當然是繞開江戶城(皇居)所在
10/12 16:27, 13F

10/12 16:28, , 14F
連接周圍的城下町自然會形成環狀的路線...這與台北的環狀線
10/12 16:28, 14F

10/12 16:28, , 15F
不太一樣 或許跟上面所說的大江戶線比擬比較妥當
10/12 16:28, 15F

10/12 16:43, , 16F
10/12 16:43, 16F

10/12 16:43, , 17F
有環狀軌道路線的城市還不少 除了東京山手線 大江戶線以外
10/12 16:43, 17F

10/12 16:44, , 18F
名古屋地鐵名城線 北京地鐵2號線 上海地鐵4號線
10/12 16:44, 18F

10/12 16:44, , 19F
參考 在明治時代江戶城郭是很大的
10/12 16:44, 19F

10/12 16:46, , 20F
首爾地鐵2號線 這些或許可以找到適合來跟台北環狀線比擬的
10/12 16:46, 20F

10/12 17:13, , 21F
如果要類比山手線,感覺把北捷紅線跟綠線給環起來還比較像
10/12 17:13, 21F

10/12 17:15, , 22F
我們的環狀線經過人口雖然也很多,但還稱不上重點市中心區
10/12 17:15, 22F

10/12 17:18, , 23F
那 如果拿JR武藏野線相比呢 (他只能有半個環....)
10/12 17:18, 23F

10/12 18:19, , 24F
武藏野線還要搭配京葉線來看.畢竟有直通車存在.再加上轉
10/12 18:19, 24F

10/12 18:21, , 25F
南武線.所以還勉強算是一個大外環.其他用東海道線來補強
10/12 18:21, 25F

10/12 18:23, , 26F
不過我不覺得山手線有方便到哪裡去.像東京到新宿我寧願搭
10/12 18:23, 26F

10/12 18:24, , 27F
中央快速線.另外我覺得台灣人隨隨便便就把鐵路自比山手線
10/12 18:24, 27F

10/12 18:25, , 28F
的論調很煩人.上次某交大教授還把機捷當山手線= =.
10/12 18:25, 28F

10/12 21:06, , 29F
東京~新宿有中央線,但其它時候山手線就很重要了
10/12 21:06, 29F

10/12 21:12, , 30F
環狀線應該比較接近武藏野線,都是串連郊區(衛星城市)
10/12 21:12, 30F

10/12 21:32, , 31F
同意樓上看法 環狀線應該比較接近武藏野線
10/12 21:32, 31F

10/13 08:18, , 32F
我覺得如果當初先建設環狀線會不會更方便一些
10/13 08:18, 32F

10/13 10:42, , 33F
不會 畢竟郊區至都會間的通勤還是首要
10/13 10:42, 33F

10/13 10:42, , 34F
所以先以市區為中心放射狀向郊區延伸
10/13 10:42, 34F

10/13 10:43, , 35F
再以環狀線將郊區連起來也是對的 就像莫斯科地鐵
10/13 10:43, 35F

10/13 10:44, , 36F
同意樓上...不過我想當初如果先建新莊蘆洲中和線再建板橋
10/13 10:44, 36F

10/13 10:44, , 37F
土城線 會不會比較好一點?反正板橋都還有台鐵先撐著...
10/13 10:44, 37F

10/13 10:48, , 38F
應該說 兩個要一起建... 看看板南線早上精美的滿員電車
10/13 10:48, 38F

10/13 10:49, , 39F
還有新莊中正路停車場和滿員公車...這兩條都很需要
10/13 10:49, 39F

10/13 11:24, , 40F
台北城其實就是 台北車站->台大醫院->中正紀念堂
10/13 11:24, 40F

10/13 11:25, , 41F
->小南門->西門->台北車站 這樣一圈而已
10/13 11:25, 41F

10/13 11:26, , 42F
所以台北城環狀線只會有五個站XD
10/13 11:26, 42F

10/13 11:39, , 43F
所以啦 這一圈只會有五個站 不如把這一圈延伸為井字形
10/13 11:39, 43F

10/13 15:52, , 44F
板橋當時靠台鐵還是可以的啦...2選1的話應該先建新蘆中和線~
10/13 15:52, 44F

10/13 15:53, , 45F
當時早上的台鐵不光只有電車可以選 從樹林始發的東幹線對號
10/13 15:53, 45F

10/13 15:54, , 46F
車也是很熱銷...板橋站比較滿員的狀況應該是當時emu400剛引
10/13 15:54, 46F

10/13 15:55, , 47F
進的時候,那時候還有一堆普通/平快在跑的時候,板橋站務人
10/13 15:55, 47F

10/13 15:56, , 48F
員早上還要幫忙"塞人"進車廂...不過後來陸續emu電車增加之後
10/13 15:56, 48F

10/13 15:56, , 49F
加上樹調啟用,其實板橋就沒之前那麼大的壓力~~
10/13 15:56, 49F

10/13 16:21, , 50F
台北車站進城這段(南港線)很重要 板橋線又跟南港線連成一器
10/13 16:21, 50F

10/13 16:22, , 51F
自然會列在優先興建路線啦 畢竟台鐵台北-南港這段缺了通勤
10/13 16:22, 51F

10/13 16:23, , 52F
站設置 至於南港線效應 看通車前後北捷的運量成長就知道啦
10/13 16:23, 52F

10/13 19:02, , 53F
樓上 但是南港線不見得要跟板橋線綁在一起同時興建吧....
10/13 19:02, 53F

10/13 19:05, , 54F
南港線(西門~南港)可以先動工通車,板橋線+土城線(西門~永寧
10/13 19:05, 54F

10/13 19:06, , 55F
)有台鐵可以搭到台北車站轉乘南港線。
10/13 19:06, 55F

10/13 19:09, , 56F
ex.南港線1990年動工,板橋線一期1992年動工,板橋線二期與
10/13 19:09, 56F

10/13 19:10, , 57F
土城線1999年動工。其實各線之間並不是同時動工....
10/13 19:10, 57F

10/13 19:13, , 58F
新莊蘆洲線則是在1991年完成研究規劃,1993年通過,預訂1995
10/13 19:13, 58F

10/13 19:14, , 59F
年動工,那時候如果在南港線之後就把心力轉向新莊蘆洲線的話
10/13 19:14, 59F

10/13 19:14, , 60F
應該現在新莊蘆洲線跟板橋土城線都雙雙已經在通車了...而新
10/13 19:14, 60F

10/13 19:15, , 61F
莊三重蘆洲一帶也不用飽受那麼長久的交通黑暗。(跟板橋土城
10/13 19:15, 61F

10/13 19:15, , 62F
相比較來說,板橋的道路/公車/鐵路相對還好一點...)
10/13 19:15, 62F

10/13 19:20, , 63F
不過板橋土城線會接著南港線動工也是可以理解的,當時高鐵要
10/13 19:20, 63F

10/13 19:20, , 64F
順便一起進入板橋地下化,所以畢其功於一役。
10/13 19:20, 64F

10/13 19:21, , 65F
只不過當年最初為什麼新莊三重蘆洲一帶沒有被規劃一起興建?
10/13 19:21, 65F

10/13 19:22, , 66F
而是要六線齊發之後才開始規劃..?當時三重新莊蘆洲一帶的人
10/13 19:22, 66F

10/13 19:22, , 67F
口與交通應該就已經很壓迫了才是....
10/13 19:22, 67F

10/14 06:43, , 68F
當時規劃應該是以運量最大的區間優先吧...所以才先蓋
10/14 06:43, 68F

10/14 12:13, , 69F
運量最大的區間優先?民國76年左右,新+重+蘆 約70萬人,
10/14 12:13, 69F

10/14 12:18, , 70F
板橋土城約60萬,中永和約58萬,新店景美約30萬,木柵約9萬~
10/14 12:18, 70F

10/14 12:19, , 71F
就算扣掉蘆洲只算新莊三重,當時也有60萬。
10/14 12:19, 71F

10/14 13:00, , 72F
樓上舉例莫名其妙 1 人口=/=通勤人口
10/14 13:00, 72F

10/14 13:01, , 73F
(有多少在外租屋沒有設戶籍的?)
10/14 13:01, 73F

10/14 13:01, , 74F
2 把三個市人口加起來當然比兩個市多..莫名其妙
10/14 13:01, 74F

10/18 00:22, , 75F
經過的加起來有錯嘛....還是新莊線只能算新莊不能算三重
10/18 00:22, 75F

10/18 00:22, , 76F
樓上才莫名其妙吧...= =
10/18 00:22, 76F

10/18 16:35, , 77F
本來就莫名其妙 要算也是新+三 哪有新三蘆都算進去
10/18 16:35, 77F

10/18 16:35, , 78F
新莊線又沒經過蘆洲!
10/18 16:35, 78F

10/18 16:36, , 79F
再說這三市以及板橋都有很多非在籍人口
10/18 16:36, 79F

10/18 16:36, , 80F
很多都是外地租屋 拿人口直接比本來就不對
10/18 16:36, 80F

10/18 16:36, , 81F
要比的是縣市間的通勤量而不是在地人口
10/18 16:36, 81F

10/18 16:37, , 82F
拿三市總人口去比兩市總人口本來就很奇怪
10/18 16:37, 82F
文章代碼(AID): #1Cj0tQgp (MR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j0tQgp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