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NBA VS MLB 運氣說

看板MLB作者 (Edison)時間11年前 (2012/09/09 15:16), 編輯推噓17(1815)
留言24則, 1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9 (看更多)
其實棒球和籃球最重要的差別在於"時間" 第一是"反應時間" 棒球反應時間從投手球離手到本壘板這18.44公尺之間 打者大概只有0.4~0.5秒的反應時間(球速133~167km/hr) 球擊出後若是全壘打 擊中到出牆不到5秒 打者壘包間的移動也在5秒以內 而籃球則有整整24秒都在進行力量、速度的對抗 由於有身體的直接對抗 體能(實力)這個要素 在籃球比賽中遠比棒球重要 反應時間越短 運氣成分愈大 第二是"時間限制" 棒球一場正規球賽是雙方27個出局數消耗完畢才能結束 只要第27個出局數沒出現 比賽就可以無限進行下去 籃球卻有明確的時間限制 國際賽>40:00 NBA>48:00 不管用任何手段拖延 時間終會完結 就像一個棒球人說的:棒球不像籃球、足球有時間限制 在比賽完結前,你都必須把球丟進那該死的本壘板 沒有時間限制的運動 變數是難以掌握的 就從得分層面來說 棒球一棒可以得4分(滿貫轟) 而得分大多在10分以下 一棒差距極大 籃球一次進攻最多可以得四分(三分球加罰) 但籃球得分大多在100分上下 一波進攻影響力遠不及棒球 這些技術上的差別決定了棒球和籃球之間的運氣比重 原本還想引足球的討論 但想想我對足球的理解程度 還是算了 -- 洪教主讚詩 虧錢解散吾話吐 勤儉持家球迷唬 婊死球員助簽賭 唯我洪教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0.251.117

09/09 15:22, , 1F
18.44秒..........跑者都不知道可以繞幾個壘包了........
09/09 15:22, 1F
抱歉寫錯了 是"公尺" ※ 編輯: Edison1174 來自: 111.250.251.117 (09/09 15:24)

09/09 15:24, , 2F
補推一下,小筆誤無傷大雅。
09/09 15:24, 2F

09/09 15:26, , 3F
從反應時間這個角度討論滿不錯的
09/09 15:26, 3F

09/09 15:26, , 4F
如果加入更注重時間限制的NFL一起討論似乎也不錯。
09/09 15:26, 4F

09/09 15:27, , 5F
反應時間這點還滿有道理的
09/09 15:27, 5F

09/09 16:02, , 6F
09/09 16:02, 6F

09/09 16:05, , 7F
不錯觀點+1
09/09 16:05, 7F

09/09 16:26, , 8F
棒球的四分 要好多人一起完成耶
09/09 16:26, 8F

09/09 16:48, , 9F
09/09 16:48, 9F

09/09 16:53, , 10F
這篇觀點很讚
09/09 16:53, 10F

09/09 17:06, , 11F
算是講到時間重點,當然很多東西都是球員們可以訓練的
09/09 17:06, 11F

09/09 17:07, , 12F
揮棒速度、跑壘速度、球速等等..
09/09 17:07, 12F

09/09 19:14, , 13F
認同這篇觀點
09/09 19:14, 13F

09/09 19:34, , 14F
這篇寫得很棒!
09/09 19:34, 14F

09/09 20:41, , 15F
期待你的足球討論!
09/09 20:41, 15F

09/09 20:48, , 16F
推~~
09/09 20:48, 16F

09/09 23:05, , 17F
同理 反應時間與揮棒的關係是,一個三成五的強打者,
09/09 23:05, 17F

09/09 23:05, , 18F
仍然有可能 一場比賽沒有安打 而棒球分數又相近的多
09/09 23:05, 18F

09/09 23:06, , 19F
也得出相同結論 運氣成分(變數)大的結果
09/09 23:06, 19F

09/09 23:21, , 20F
推 這篇的觀點很有道理,「時間」是個非常好的角度
09/09 23:21, 20F

09/10 02:29, , 21F
這篇觀點,重點在討論分數上很不錯
09/10 02:29, 21F

09/10 11:07, , 22F
09/10 11:07, 22F

09/10 12:02, , 23F
09/10 12:02, 23F
Edison1174:轉錄至看板 Baseball 06/21 16:43

08/27 08:40, , 24F
ZZZZZ
08/27 08:40, 24F
文章代碼(AID): #1GJ48-wb (ML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J48-wb (M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