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通說與少數學說的形成?

看板LegalTheory作者時間18年前 (2005/12/21 23:52), 編輯推噓4(402)
留言6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26 (看更多)
其實我和你沒有什麼太大的實質爭議, 不過有些地方我的確覺得你大概沒讀懂我說的是什麼。 我只提兩個疑問作為回應。附帶兩個我自己的,或許很不禮貌的,想法。 ※ 引述《Augusta (太子爺的待遇......)》之銘言: : 不論是學術菜鳥還是老人, : 不論是人文學、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 : 都是從這無法以理性解釋的直觀出發, : 而無論如何這都是與自身的存在感無法切割的。 : 從這出發點, : 我必須要問, : 你是否被「常識」欺騙了以為法學的理念之爭搆不上自然科學「理性」之爭的水平? 當然沒有。我並沒有這種「常識」。 我在這想問的問題是,你在你的文章與推文裡用了四次 理性 一詞, 之前兩批推文兩次,現在這一回文又兩次,其中一次加了引號。 你可否說明你這四次使用這個詞的意思? : 在台灣,做為繼受國,通說與少數說的分歧與爭論內容或許流於膚淺, : 但歐陸也不是沒有「通說」與「少數說」之爭, : 其背後卻深刻地與其社會、文化與思想綑綁在一起, : 構成一套完整的典範, : 康德的傳統、黑格爾的傳統、意志哲學的傳統、現象學的傳統, : 或許你認為縱然是相同傳統的擁護者,但彼此間歧異大過共同點, : 那不叫典範; : 但反過來那只是你高估了自然科學相同典範下所能做的原則性指導, : 或者說,其實你低估了自然科學典範下徒孫輩學者的主體能動性, : 這就是你最前面所意識到 Kuhn對自然科學的考察...... 我認為你對Kuhn的典範論理解錯誤。 我建議你再想想Kuhn對典範的"危機"如何發生的闡述。 : 至於台灣的法律學者們,是這群法學典範徒孫輩學者的徒孫們, : 而我們又是這群徒孫學者的徒孫們登不了大堂的私淑後輩, : 晚生不便置評...... 我在這裡有個想法:請您千萬不要這麼想。這麼想,你讀Kuhn的書就白讀了。 : 有些東西也許Kuhn沒有明說,但不代表沒有說, : 至於怎麼解讀......又是一番腥風血雨...... : 如果執意要看到白紙黑字加畫押, : 那麼書也不用讀,不用參考了, : 直接抄就好了。 一般說來,在法政學科裡我們關心的應該是作者的論點以及他如何闡述。 如果像你這麼說,似乎只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抄書:該作者有某個論點與其闡述,我們讀者只要抄下來"保存"就好。 另一種是理解:讀者應該試圖理解書裡不論是明說或暗示的論點與闡述。 我相信你支持後者的態度。但是欠缺「白紙黑字加畫押」這種經驗性的事實, 你又如何確定你的理解是對於這本書的,而不是對別的事物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11.30 ※ 編輯: ahyang 來自: 61.228.111.30 (12/22 00:16)

12/22 17:21, , 1F
其實隱藏的實質爭議還滿大的 ......我沒法完全照應到 ....
12/22 17:21, 1F

12/22 17:33, , 2F
引理性是在揣度你到底在想啥,但還是直接問好了,
12/22 17:33, 2F

12/22 17:36, , 3F
在這討論串中的自然學科與法政學科,是否符合Kuhn科學範
12/22 17:36, 3F

12/22 17:40, , 4F
籌的界線為何?我倒是覺得你控N Kuhn對科學的理解想窄了
12/22 17:40, 4F

12/22 17:44, , 5F
另外在法政學科中固然作者怎麼說是重點,但終級的關懷
12/22 17:44, 5F

12/22 17:45, , 6F
還是在這世界。文本與這世界的關係
12/22 17:45, 6F
文章代碼(AID): #13gNfEn5 (LegalThe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26 篇):
文章代碼(AID): #13gNfEn5 (Legal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