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防疫前段班破功 彭博:自滿滲透台灣唯一防線

看板HatePolitics作者 (work hard, play hard)時間3年前 (2021/05/20 00:52), 編輯推噓18(19185)
留言105則, 32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RTA (愛文文)》之銘言: : 1.新聞網址︰ : ※ 網址超過一行 請縮網址 ※ : 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10519/SFLWVECFUZC2LHK4OR3KETV6VQ/ : 2.新聞來源︰ : Apple : 3.完整新聞標題 : ※ 請完整轉載標題 請勿修改與編排 ※ : 防疫前段班破功 彭博:自滿滲透台灣唯一防線 : 4.完整新聞內容︰ :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 : 台灣疫情不斷升溫,在「防疫前段班」的台灣,確診病例爆發的消息也受到國際媒體關注 : ,彭博新聞報導指稱,台灣先前唯一的防線就是邊境管制,但一旦被突破,病毒長驅直入 : ,台灣人對防疫成就的自滿侵蝕滲透了台灣的防線。 : 彭博報導指出,台灣邊境防堵有效,但在境內幾乎不設防,病毒篩檢也做得少,沒有監測 : 系統揪出無症狀感染者,疫苗接種率更低到近乎零的程度,各界稱讚台灣防疫有成,更使 : 政府與民眾自滿,以為疫情只發生在台灣以外的世界。 : 報導指,防疫破口關鍵是4月15日一項不幸的決策,當局決定縮短機組人員隔離為3天,結 : 果染疫機師把傳染力更強的英國變種病毒傳播出去,經由萬華「茶館」群組加速傳播,茶 : 館工作人員也好、光顧的顧客也好,因為不想暴露自己與茶館的關聯,疫調配合度都不高 : ,導致追蹤感染源更加困難。 : 台灣在短短數天內通報新增1024例本土案例,跟疫情肆虐的其他國家相比,這只是個小數 : 字,但台灣自疫情爆發到今年5月1日,僅有1132例確診。本土病例飆升,顯示最近幾個月 : 可能早有隱形傳播鏈,外界擔憂台灣疫情走向,是否會像澳洲維多利亞省下重手封城3個 : 月防堵,還是會像泰國監獄都爆發群聚感染。 : 美國梅約診所疫苗研究小組組長、病毒學家波蘭德(Gregory Poland)表示:「有300起 : 確診,表示社區內可能有不知道的3千個病例。」波蘭德建議:「需要「硬封鎖」(hard : lockdown)切斷傳播鏈,然後儘快接種疫苗。」 : 最大問題是現在疫苗不足,台灣接種進度落後歐洲與北美,這個重大弱點可能導致台灣陷 : 入新加坡、香港等地一再重複的「收緊防疫—解封」循環中。 : 台灣已經停課、限制群聚,呼籲民眾盡量在家遠距工作,避免走到「硬封鎖」這一步。如 : 果連續14天單日新增超過100起病例,且有半數屬無感染源頭,才會升到4級警戒。新北市 : 長侯友宜周一已警告,如社區感染失控,「要有最嚴格管制的心理準備」。 : 報導指稱,防疫破口最有可能出現在桃園國際機場附近的諾富特飯店,外界對台灣半導體 : 需求甚高,桃園是世界最忙碌貨運站之一,報導指出,諾富特未能把客房分區,讓檢疫機 : 組人員與一般民眾混住,根據衛福部疾管署數據,至少30例確診與機師或諾富特有關連。 : 台灣政府下令華航機組人員檢疫14天來「清零」,但預料日後可回歸檢疫3日的規定,而 : 長榮機組的規定未受影響,諾富特相關病例的傳播鏈尚未找出明顯脈絡。 : 彭博報導指,疫情爆發也凸顯台灣另一個問題:病毒檢測不普及,衛福部宣稱普篩可能驗 : 出「偽陽性」,會浪費醫療資源。這項態度跟其他國家不太相同,主張普篩的其他政府擔 : 心「偽陰性」進入社區導致疫情擴散。 : 總部設在牛津大學的「用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網站統計,截至5月16日, : 台灣平均每1千人僅有0.18人接受病毒檢測,澳洲是每1千人有1.8人接受檢測,新加坡則 : 是13.1人。 : 彭博報導指,篩檢非常重要,也是唯一揪出病毒移動速度與路徑的方法。約翰霍普金斯大 : 學彭博公衛學院學者葛隆瓦(Gigi Gronvall)建議,如台灣想避免「硬封鎖」,下一步 : 就該擴大篩檢,就算用快篩可加速揪出確診者,仍應擴大篩檢。 : 報導指稱,新冠肺炎確診者中有不小比例屬於無症狀患者,相較於2003年SARS疫情,要控 : 制新冠疫情難度更高。要找出無症狀患者,可採用廢水監測找出病毒,或定期採檢外籍移 : 工與特種行業工作者等高風險族群。 : 病毒流竄,但台灣接種疫苗比例偏低,2350萬人口僅有0.9%接種,相比之下,中國有14.5 : %人口接種,美國超過3分之1,英國超過30%。起先是台灣民眾接種意願不高,現在最大問 : 題是疫苗供應不足,台灣僅收到31.5萬劑AZ疫苗,另有40萬劑疫苗今日運到。駐美代表蕭 : 美琴昨(18日)預告今年中可收到500萬劑莫德納疫苗。但即便如此,也僅有小部分人口 : 能夠受到疫苗防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上個月也說過,台灣下一批AZ疫 : 苗預計6月15日到貨,此外,美國拜登政府準備釋出兩千萬劑疫苗,台也也可能受惠此一 : 決策。 : 報導引述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居家防疫有助控制疫情,官員也表示,追蹤感染源、加上民 : 眾自律配戴口罩,能遏阻病毒擴散,等待下一批疫苗到來。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 ) : 5.附註、心得、想法︰ : 520前一天,Bloomberg 寫這麼一篇 : 真有台灣價值啊 : 完完全全讓老外知道台灣防疫的成功與失敗 : 1450還不集資刊廣告抗議 :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這篇彭博社文章批判意味極為濃厚 批評 華航或諾富特 基本上是對的 筆者也認為對華航和諾富特的管控不當 3+11已經罵過很多遍了,不再贅述 但是也有未盡公允的地方 說台灣自滿 把病毒檔在境外後,國內歌舞昇平 好像是說台灣國內不該正常活動 但在這一波華航和諾富特出包之前 台灣內部基本上是乾淨的 維持內部相對正常的活動並不奇怪 再論台灣篩檢率比鄰國低、比歐美低 之前非常長期確診掛零 也沒有必要大量提高篩檢率 普篩派的論調有很多前輩都批評過 包括李秉穎、林氏壁等等 實際上台灣的指揮中心並沒有完全不篩 而是希望精準的篩 比如從確診個案接觸者下去匡列 或者是像後來這樣, 挑萬華、板橋、中和這樣的區域去精準的普篩 把個案接觸者匡列隔離, 設法『減災』最重要 如果TOCC不符合要件 比如像指揮中心說的沒有接觸史又沒有活動史又無症狀的人 也沒有必要為求心安就跑去快篩 回過頭來說,這一波疫情基本上源頭還是來自境外移入 而非本土社區感染 邊境管制政策的防疫破口是最該檢討的部分 當然現在已經進入社區傳播階段後 強調『維持醫療量能』成為最優先的事項 只要醫療不崩潰 台灣醫界就能繼續抗戰下去 現在已經有開發出疫苗了 只是因為台灣國際處境艱困 台灣要取得疫苗不容易 但一方面之前訂貨的疫苗會陸續交貨 且等到美國疫苗打得差不多了 美國疫苗產能陸續釋出 台灣也有機會跟美國再協商, 商議進口一部分美國製疫苗 再加上台灣本土的國產疫苗有望在6月取得緊急授權使用 想要疫苗施打率普及 比如說達到70%達成群體免疫 雖需要一段時間 但並非遙遙無期 總而言之 彭博社這篇文章 對台灣的評論,感覺不太公平 大家怎麼看? -- Sent from my Window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116.13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621443151.A.576.html

05/20 00:54, 3年前 , 1F
與其說它公不公平,,不如表現出真能在5/28後降低警戒更有說
05/20 00:54, 1F

05/20 00:55, 3年前 , 2F
服力,,就算真的說法不公平,,也只是爭一時
05/20 00:55, 2F

05/20 00:55, 3年前 , 3F
小英要國產疫苗,不然bent 3000萬劑早就進來了
05/20 00:55, 3F

05/20 00:55, 3年前 , 4F
重點是讓世界看看,,真的遵守規範與警戒 也能成功防疫.不必
05/20 00:55, 4F

05/20 00:55, 3年前 , 5F
過度自滿指揮中心過去確實大頭了。 而且這次確實荒腔
05/20 00:55, 5F

05/20 00:55, 3年前 , 6F
走板(不聽專家的話)。目前看起來陳時中開始從回聽專
05/20 00:55, 6F

05/20 00:55, 3年前 , 7F
業的路,這樣台灣應該朝好的方向走 大家加油
05/20 00:55, 7F

05/20 00:56, 3年前 , 8F
像中國大陸那種集權國家的警戒方式
05/20 00:56, 8F

05/20 00:57, 3年前 , 9F
台灣警戒成功.給世界的說服力遠大於爭這篇公不公平
05/20 00:57, 9F

05/20 00:58, 3年前 , 10F
CDC去年早就說不普篩是怕僞陰性不想配合防疫反而造成更
05/20 00:58, 10F

05/20 00:58, 3年前 , 11F
大破口,結果現在彭博反著講也行?誰在怕僞陽性?
05/20 00:58, 11F

05/20 01:01, 3年前 , 12F
不只是不公平, 根本是愚蠢, 它大概連為什麼台灣可以
05/20 01:01, 12F

05/20 01:01, 3年前 , 13F
幾乎維持正常生活的原因都沒搞懂
05/20 01:01, 13F

05/20 01:03, 3年前 , 14F
早早買BNT不就沒事
05/20 01:03, 14F

05/20 01:06, 3年前 , 15F
台灣疫情之前不需要普篩,但需要建立起能夠普篩的醫
05/20 01:06, 15F

05/20 01:06, 3年前 , 16F
療能量,現在看起來是恐怕是準備不足的
05/20 01:06, 16F

05/20 01:07, 3年前 , 17F
看到你講疫苗就全篇護航
05/20 01:07, 17F

05/20 01:07, 3年前 , 18F
這世界就是結果論 不然呢 前面防得再好 後面破了 前面還不是
05/20 01:07, 18F

05/20 01:07, 3年前 , 19F
白防 現在有人為此下台嗎?沒有 要不要看看26的評論 彭博社
05/20 01:07, 19F

05/20 01:07, 3年前 , 20F
算客氣了
05/20 01:07, 20F

05/20 01:07, 3年前 , 21F
亞洲同位階國際比我們拿的少的還真講不出來
05/20 01:07, 21F

05/20 01:08, 3年前 , 22F
只要守下了 那就是彭博白癡霍普金斯學店啊 希望是這樣喇
05/20 01:08, 22F

05/20 01:09, 3年前 , 23F
疫苗是最終解、我們也沒有準備好
05/20 01:09, 23F

05/20 01:10, 3年前 , 24F
彭博怎麼沒有順便報導早就有疫苗但是一堆人不想打,連機
05/20 01:10, 24F

05/20 01:10, 3年前 , 25F
師都不想打的原因?這種沒人要打疫苗才是問題所在吧
05/20 01:10, 25F

05/20 01:10, 3年前 , 26F
很簡單阿 賭神一直贏就是神,賭輸就瞬間下神壇
05/20 01:10, 26F

05/20 01:10, 3年前 , 27F
其他人早就是我就爛了
05/20 01:10, 27F

05/20 01:11, 3年前 , 28F
民進黨要維持防疫神話居然對3+11不設防,不能理解
05/20 01:11, 28F

05/20 01:12, 3年前 , 29F
台灣人就愛賭又愛結果論啊 賭輸了才在抓戰犯
05/20 01:12, 29F

05/20 01:13, 3年前 , 30F
鄉民每個都比專家教授會講 人人都是公衛專家
05/20 01:13, 30F

05/20 01:14, 3年前 , 31F
蕭美琴自己出來講說我們沒拿到是大家不想打
05/20 01:14, 31F

05/20 01:14, 3年前 , 32F
聽到這個真的要昏倒 她不知道這句話跟出來放火一樣嗎
05/20 01:14, 32F

05/20 01:15, 3年前 , 33F
現實就是看結果論.像美國靠疫苗拼解封.川普也有功但結果論
05/20 01:15, 33F

05/20 01:15, 3年前 , 34F
我對扶持國產沒有意見 但是你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05/20 01:15, 34F

05/20 01:15, 3年前 , 35F
就是被拜登收割
05/20 01:15, 35F

05/20 01:15, 3年前 , 36F
蕭是老實人嘛
05/20 01:15, 36F

05/20 01:15, 3年前 , 37F
其實地方和人民也都鬆懈了,諾富特出包時,台北街頭戴口罩
05/20 01:15, 37F

05/20 01:15, 3年前 , 38F
的不到一半,感覺沒什麼危機意識,也可能是防疫倦怠吧...
05/20 01:15, 38F

05/20 01:16, 3年前 , 39F
這不是老實話 這只是做實政府沒有遠見
05/20 01:16, 39F
還有 26 則推文
05/20 02:30, 3年前 , 66F
他說的自滿是除了防堵 什麼都沒作
05/20 02:30, 66F

05/20 02:39, 3年前 , 67F
沒打疫苗 沒有緊急應變措施 只有整天擦屁股
05/20 02:39, 67F

05/20 02:47, 3年前 , 68F
不認為是賭,是精算。養那麼多專家當然要精算,不然直接
05/20 02:47, 68F

05/20 02:47, 3年前 , 69F
3/4級封整年+普篩我來也行。精算結果後賺了經濟紅利,
05/20 02:47, 69F

05/20 02:48, 3年前 , 70F
當然一個失誤就會出事
05/20 02:48, 70F

05/20 02:54, 3年前 , 71F
在前陣子包含母親節台灣嗨到直接鼓勵民眾出去玩 這部
05/20 02:54, 71F

05/20 02:54, 3年前 , 72F
分不太妥當
05/20 02:54, 72F

05/20 02:56, 3年前 , 73F
另外大爆發才兩三天就出現檢疫隔離空間不夠 病人在家
05/20 02:56, 73F

05/20 02:56, 3年前 , 74F
等不到隔離所或病房 讓我很傻眼 就也太快不夠了吧 以
05/20 02:56, 74F

05/20 02:56, 3年前 , 75F
為可以撐個2週 結果2天
05/20 02:56, 75F

05/20 02:57, 3年前 , 76F
以台灣的民情在疫苗上的確很難叫大家都去打
05/20 02:57, 76F

05/20 02:59, 3年前 , 77F
爆發原本就是必然的 只是時間先後而已 訝異的是CDC和
05/20 02:59, 77F

05/20 02:59, 3年前 , 78F
各大醫院給人感覺準備不太夠
05/20 02:59, 78F

05/20 03:01, 3年前 , 79F
母親節說可以照常過,但是請保持社交距離和戴口罩勤洗手
05/20 03:01, 79F

05/20 03:01, 3年前 , 80F
看起來的確是失敗的政策XD
05/20 03:01, 80F

05/20 03:02, 3年前 , 81F
一下就沒病床的確傻眼
05/20 03:02, 81F

05/20 03:23, 3年前 , 82F
這篇就弱智聳動新聞啊 記者論點根本就超奇怪
05/20 03:23, 82F

05/20 03:23, 3年前 , 83F
每天破千例的國家檢討別人勒
05/20 03:23, 83F

05/20 03:43, 3年前 , 84F
推你這篇
05/20 03:43, 84F

05/20 03:53, 3年前 , 85F
不是欸 要買疫苗不就沒事情了。但國產疫苗其他國家會承認
05/20 03:53, 85F

05/20 03:53, 3年前 , 86F
嗎。不承認是不是大家以後不用出國了
05/20 03:53, 86F

05/20 04:12, 3年前 , 87F
不覺得他是在說台灣境內不能正常活動 而是在批評台灣
05/20 04:12, 87F

05/20 04:12, 3年前 , 88F
沒有在國境之內建起第二道或第三道防護、僅僅靠著第
05/20 04:12, 88F

05/20 04:12, 3年前 , 89F
一道入境隔離在擋 篩檢的部分 更多的應該是批評台灣
05/20 04:12, 89F

05/20 04:12, 3年前 , 90F
準備了一年篩檢能量卻沒有上來 老實說看到台灣一天只
05/20 04:12, 90F

05/20 04:12, 3年前 , 91F
能篩一萬多例是有點訝異沒錯
05/20 04:12, 91F

05/20 04:16, 3年前 , 92F
然後疫苗政策更是慢到髮指 雖然有國產疫苗在研發 但
05/20 04:16, 92F

05/20 04:16, 3年前 , 93F
假如進不了WHO緊急使用的名單 那對於有出國出差、留
05/20 04:16, 93F

05/20 04:16, 3年前 , 94F
學需求的民眾 會不會幫助不夠?
05/20 04:16, 94F

05/20 04:20, 3年前 , 95F
來摸摸頭粉飾太平?
05/20 04:20, 95F

05/20 06:56, 3年前 , 96F
你多人家半年時間準備 結果只拿得出30萬劑疫苗 到底哪裡
05/20 06:56, 96F

05/20 06:56, 3年前 , 97F
超前部署了 被罵剛好而已吧
05/20 06:56, 97F

05/20 07:00, 3年前 , 98F
等等 上個月不是才批評疫苗很爛不想打 打氣很弱快過期 怎
05/20 07:00, 98F

05/20 07:00, 3年前 , 99F
麼現在改打疫苗不夠打?
05/20 07:00, 99F

05/20 07:06, 3年前 , 100F
上面我回答了 疫情爆炸疫苗就變必要了
05/20 07:06, 100F

05/20 07:46, 3年前 , 101F
原文其實比較持平,至於中文標題為什麼會這樣下...
05/20 07:46, 101F

05/20 08:21, 3年前 , 102F
疫苗上個月中過後(4/21)才開放自費施打,在前面都是公
05/20 08:21, 102F

05/20 08:22, 3年前 , 103F
費的,說台灣人都不想打疫苗會不會有點偏頗
05/20 08:22, 103F

05/20 08:48, 3年前 , 104F
有民調啊
05/20 08:48, 104F

05/20 09:24, 3年前 , 105F
放寬然後相信人性會自律真的是敗筆
05/20 09:24, 105F
文章代碼(AID): #1WfK9FLs (HatePolit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WfK9FLs (Hate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