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哪個語言的哪個語法規則最莫名其妙?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6年前 (2017/11/07 06:37), 6年前編輯推噓5(6115)
留言22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9 (看更多)
小的是語言所小廢廢 看到有趣的主題 剛好跟最近修課內容相關 忍不住想回一下 希望能釣到更多語言學大神m(_ _)m 首先「莫名其妙」其實是一個很主觀的看法 因為身為中文母語使用者所以對這個語言太習慣 碰到使用方式不太一樣的語言時就會有「這個語言好奇怪」的感覺 同樣的習慣其他語言的使用者來學中文的時候也會碰到很多他們覺得很怪的地方 以下就提出一些中文怪得很有趣的地方 第一個是不少網友已經提出的「了」的問題 也是一個漢語語法界討論非常多的問題 借用前面吃飯這個例子 「我吃飯了。」 「我吃了飯。」 其實還有 「我吃了飯了。」 不確定能不能說 「?我吃過了飯了」 但是一定不能說 「*我吃了過飯了。」 這樣一看其實「了」有兩個可以出現的位置 一個是動詞後面,一個是句尾 動詞後面那個「了」和英文過去式或是過去分詞比較像 句尾「了」就不能用過去式理解 一個我我覺得最好的說法是像英文的’now’ 「我要出門了。」→’Now I’m going out.’ 另外一個是關於「都」 第一個是關於「都」本身的意思 如果要翻譯好像一般都會直接翻成’all’ 像是「他們都離開了。」 但是「每個人都離開了。」 似乎就不能翻譯成’all’而要用’each’了 第二個是關於「都」是不是需要出現 在很多例子裡面好像「都」都必須要出現(XD) 例如「所有的人們都離開了。」 可以省略「所有的」,但是省略「都」就會覺得怪怪的 「人們都離開了。」 「?所有的人離開了。」 所以很多教中文的教科書都會直接寫有其他數量詞出現時,「都」是必須的 但是實際上最近的研究發現,至少在「每」和「都」共用的時候 「都」會出現或必須要出現的狀況實際上大概只有三四成 例如「每個人分到十塊錢。」(「都」可加可不加) 「那個學生讀了每本關於台語的書。」(「都」無法直接加在這個句子裡,必須更動語序) 舉了這麼多例子其實重點就是 自然語言發展的狀況都會有很多不規則的現象 這些很怪很難解釋但很有趣的東西習慣了之後可能覺得沒什麼 但是每個語言都有 畢竟語言的重點其實還是在傳達意思 只是每個語言用的方式不同而已 另外就是還是必須提一下 好像還是很多人覺得中文沒有文法,所以西方人邏輯比較好 黑人問號.jpg 首先中文不會沒有文法 不然就不會出現講了之後覺得很怪的句子了 中文的確沒有像英文有表達時態的那些詞法 但是中文動詞沒有過去式不代表中文就不能表達過去的事件 所以跟邏輯好不好也沒有關係 另外其實英文正在呈現”越來越沒有文法”的狀態 (套用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不過比較好理解) 如果有待過美國很久的人可能會發現 他們在描述過去事件的時候其實很常用現在式 或是現在式和過去式混用 一些常用的動詞的過去分詞也基本上和過去式合在一起了 例如get-got-gotten/got 還有就是英文身為一個印歐語系的語言,其實格位掉了很多 目前一般名詞都沒有格位變化了 只剩下代名詞看得到這些變化 例如第一人稱 主格 I 受格 me 所有格 my 但是受格好像正在掉落中XD 例如’It’s me.’ 也會有人說’It’s I.’ 這樣講其實英文這些一般覺得”好像很有文法”的東西正在脫落中 也就是說英文其實正在朝著像中文的這個方向前進R 但是會有人說美國人越來越沒有邏輯嗎? (好啦看看三普可能會有不少人說是XD) 而且這樣反過來說其實有點像中文是演化得比英文前面的意思 不覺得這樣聽起來中文其實很厲害嗎XD (以上純粹自嗨未證實) 中文這麼複雜的狀況真的很迷人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6.162.254.16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10007837.A.DC8.html

11/07 06:39, , 1F
德文阿 名詞有分公的跟母的
11/07 06:39, 1F

11/07 06:41, , 2F
英文演化很快的原因就是有太多非母語使用者
11/07 06:41, 2F

11/07 06:41, , 3F
很多錯誤被講久就變成對的
11/07 06:41, 3F

11/07 06:42, , 4F
哪裡沒格位 你打word 打錯電腦會幫你訂正
11/07 06:42, 4F
我從頭到尾沒有說英文沒有格位吧 我要強調的是英文的格位比起其他印歐語系少了很多

11/07 07:03, , 5F
英文本來就隨著地域會有不同的文法
11/07 07:03, 5F

11/07 07:04, , 6F
像是加拿大人會說I'm done my homework
11/07 07:04, 6F

11/07 07:05, , 7F
以標準文法來說當然是錯的 但這只是地方特色而已
11/07 07:05, 7F

11/07 07:05, , 8F
教英文的時候還是標準那套來
11/07 07:05, 8F

11/07 07:07, , 9F
英文也是一種羅馬語的不同文法呀
11/07 07:07, 9F

11/07 07:09, , 10F
很多人在用不代表文法正確 拿去給老師改還是錯很慘的
11/07 07:09, 10F

11/07 07:13, , 11F
另外It is I 是拉丁文法 It's me是英文文法
11/07 07:13, 11F

11/07 07:16, , 12F
沒有誰對誰錯 但It is I是比較正式的用法
11/07 07:16, 12F
所有的語言,不只是英文,都會有很多variety 在語言學上沒有哪一種是特別正確的 這個以前版上很多語言學相關背景的人也講過了 所謂「標準的文法」實在是人為訂定的東西 語言學研究上並不使用這個詞 所以語言學研究基本上會使用口語而非書面語 因為書面與基本上有一套訂定的規則 這也就是為什麼word打錯格位會畫紅線 或者英文老師會糾正 還有所謂「正式的」就已經是一個在說他是正確的的說法了 我要強調的是「語言現象」而不是「教學上什麼是正確的」 然後,英文是日耳曼語系 雖然他有可能約70%的單字根源是來自拉丁語系 但是他是日耳曼語系 ※ 編輯: wfgl6 (66.162.254.160), 11/07/2017 07:34:20 ※ 編輯: wfgl6 (66.162.254.160), 11/07/2017 07:43:06 ※ 編輯: wfgl6 (66.162.254.160), 11/07/2017 07:48:09

11/07 07:57, , 13F
漢語是分析語,而英語算是屈折語和分析語的混合,現代越來
11/07 07:57, 13F

11/07 07:58, , 14F
分析化,朝分析語邁進,簡單說就是出現你說的情況。
11/07 07:58, 14F

11/07 07:59, , 15F
並非說"越來越沒有"文法,只是英語會越來越像漢語的文法形
11/07 07:59, 15F

11/07 08:00, , 16F
式。
11/07 08:00, 16F

11/07 08:21, , 17F
ps:原po不好意思,知道沒有文法那段只是比喻,認真了一下
11/07 08:21, 17F

11/07 08:21, , 18F
11/07 08:21, 18F
我知道中文(或者學術上來說漢語)是分析語 不過想說舉例子比較實際就沒有提了 謝謝你的補充

11/07 08:29, , 19F
語言現象那邊你是對的,那是語言學的大前提。但針對I
11/07 08:29, 19F

11/07 08:29, , 20F
t is I 這個例子來說,那真的是拉丁文法啊==
11/07 08:29, 20F
抱歉回英文是日耳曼語系這件事情是回插進你中間的那位 不過It is I這個來自於拉丁文同樣不代表英文是拉丁語系 不過我是蠻好奇It is I是來自於拉丁文 因為像同樣身為拉丁語系的法文 這句話會是C'est moi,用的是受格moi而不是主格je 我是學過拉丁文不過忘得差不多了,所以看不出來It is I這個格是拉丁文的哪個來的 求A大開示

11/07 08:43, , 21F
現在挪威語好像慢慢把陰陽性名詞都歸類成通性了
11/07 08:43, 21F
這也是個蠻有趣的現象,我跟北歐語系不熟,謝謝補充 ※ 編輯: wfgl6 (168.105.237.205), 11/07/2017 09:48:52

11/07 13:15, , 22F
你了解口語和手語的語法比較嗎
11/07 13:15, 22F
抱歉,手語我所知有限 只知道一般來說大部分的手語都有很複雜的morphology 手語我接觸的不多,不過手語也都非常有趣而迷人 ※ 編輯: wfgl6 (66.162.254.160), 11/07/2017 14:51:59
文章代碼(AID): #1Q0EGTt8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Q0EGTt8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