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台鐵前後站差異

看板Geography作者 (挑戰)時間15年前 (2008/12/21 14:4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6 (看更多)
※ 引述《sam1115 (為礎寧默哀)》之銘言: : 因為順著前話題 : 中壢桃園跟潮州 : 桃園是前站整個遠勝於後站,潮州也是 : 中壢的話倒是很平均,前後站差不多 : 小站就不用提了 : 我就提幾個重要的車站 : 基隆,後站是山,等於是沒有後站 : 汐止、松山(嚴格來說後站繁榮一點)、台北前後站差不多繁榮 : 南港,應該是前站繁榮(南港路算前站吧) : 板橋,新板橋的話,都差不多離鬧區有段距離,舊板橋當然是後站大勝囉 : 桃園、楊梅、竹南、沙鹿、彰化、員林、斗六、新營、潮州、宜蘭、羅東、花蓮、玉里 : 前站比後站繁榮,宜蘭跟沙鹿還蠻壓倒性的完全偏前站發展 彰化雖然聲稱前後站,但是後站是有名無實 連個後站的建築物都沒見著 後站有一個夜市,但是規模也遠不及一樣在彰化市的金馬夜市 前站到後站僅靠著一座簡易的行人陸橋來作聯繫 以至於,彰化市所謂的前站後站,其實發展落差甚大 前站幾乎為彰化市的繁華中心,以半圓形向外放射發展(沿著中正路、光復路、三民路) 後站只有較為零星的發展據點,基本上以金馬路一線為發展 以上為在彰化念了幾年書的不才小弟之看法 : 樹林、中壢、新竹、苗栗、豐原、台中、嘉義、台南、高雄、鳳山、屏東 : 前後站差不多繁榮 : 小弟沒當鐵道迷很久了,所以研究這些其實還不是那麼懂 : 其實這些跟當初的都市計劃有關 : 日治時代很多車站都設在相對於郊區或偏僻一點的的地方,至少用地比較好取得 : 像宜蘭跟台中跟台南為例,就設在當時的偏東邊 : 不過台中跟台南後來也順利的市區擴張到後站地帶 : 但宜蘭因為沒有向台中台南那樣好的先天條件 : 加上後來的縣政府學校等等的機關也設在鐵路偏一邊(西邊) : 所以更不會有往東發展的可能,比較小一點的像潮州也是差不多 : 不過潮州當初的車站是偏西郊,是一整個往東發展 : 高雄的話,1940年新落成的高雄車站,就當時的高雄市區而言 : 相對比較偏市區的北邊的,戰後高雄市也是順利的往南發展 : 儘管日治時期很有遠見的往北併入左楠兩大庄 : 但往南的趨勢還是很明顯,所以1979年才把小港併入至少感覺比較平衡一點 : 但中博地下道打通之後,三民區才快速的在60年代從農田阡陌,變成住宅區 : 加上高醫跟文藻跟高應大(前高雄工專)也設在後站以北的三民區(也有可能南區沒地了) : 三民區才變成全國第一大區,連帶的新莊凹仔底農16輪到下一波的發展 : 不然沒有中博,要花個6塊穿過前站到後站,也是挺不方便的 : 最後說到桃園,桃園的規模不算小 : 但還是很傾斜的往前站一路向北發展,可能跟宜蘭類似 : 機關政府跟學校等等都設在偏前站,加上中正特區跟機場交流道等等也設在北邊 : 整個往國道的動線往北上高速公路,應該是桃園傾斜的往前站發展的原因 : 所以後站才變成異國遊子的聚集地(誤) : 至於南邊的八德,因為工業區的帶動,在10幾年前升格為縣轄市 : 不過八德的鬧區,跟桃園市似乎沒有相連,所以桃園後站也因此沒有被帶動 : 而且八德往桃園市區,有介壽路國際路可能也足夠了 : 還有國道2號 : 桃園後站發展比較OK的應該是陽明高中那邊,其他後站地方鐵路之隔之下 : 還有不少地方是田地甚至是荒草地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6.48.215
文章代碼(AID): #19JUJJ5a (Geogra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JUJJ5a (Ge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