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台鐵前後站差異

看板Geography作者 (fool)時間15年前 (2008/12/19 07:15), 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6 (看更多)
推 eslite12:不大對喔 清領時代河溝頭附近都還沒開發 大人您誤會小弟的意思了 第一代台北火車站所在的河溝頭街在設站當時是人煙稀少的郊外沒錯, 如果不是這樣也不會被選為火車站著站址。 原發文者想要比較火車站兩側地區發展的程度,而台北火車票房最初設置的時候 選定在大稻埕與台北城之間,就是要同時照顧到兩邊,這跟其他地方火車站與聚落 之間的發展模式有所不同。 大部分地方的火車站設置的時候位在聚落的外緣,車站面向聚落的方向, 經過百餘年來的發展火車站周邊也從最初的荒郊演變成鬧肆,然而傳統聚落 包括火車站周邊(即所謂的前站地區)也大多因為腹地狹隘 街道狹窄等等因素 已不能符合後來的發展所需,於是跨越鐵路向另側(即所謂的前站地區)發展; 而後驛新興地區的發展可說是從零開始,不受既成的街道 房舍的束縛, 某些地方的後驛因為官衙 學校都在前驛那一側,所以後驛地區的商業活動 較前驛地區興盛。 回來講台北的事情,台北火車票房設置的時候火車站與聚落的關係與其他大部分 地方最大的不同在於台北站設站之時鐵路兩側都已有聚落(大稻埕與台北城), 相對於其他大部分地方火車站設置之時與聚落的關係,可以說是非常特殊。 台北火車站設置之初車站面對的是當時人口比大稻埕少很多的台北城,要說明為何 如此可能又得講上一大段;簡單說來台北城建城的時候選在當時艋舺與大稻埕這 兩個傳統聚落之間的空地,因而台北城本身就是一個新興聚落,與一般新興聚落 不同的是台北城是官署集中的行政中樞地,所以官方建設的鐵路當然把台北車站 建成面對台北城的方向。 也許原發文著想要講的只是某些火車站前後站地區"現在(或是近年)"的發展情形 (其實在某些鐵路地下化的車站應已無前後站的分別),而非要細究各地發展的歷史, 若是如此就當小弟多嘴饒舌,懇請諸位大人海涵。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97.41 ※ 編輯: mintap 來自: 220.131.98.153 (12/19 08:14)

12/19 08:54, , 1F
最近突然覺得 可以比較公路 鐵路 高速公路發展情形
12/19 08:54, 1F

12/19 08:55, , 2F
到底是鐵路還是公路 高速公路 那個發展最快且繁榮
12/19 08:55, 2F
文章代碼(AID): #19IjcgMJ (Geogra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IjcgMJ (Ge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