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台鐵前後站差異

看板Geography作者 (☯)時間15年前 (2008/12/27 01:24),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16 (看更多)
關於車站座落的位置我有另一個想法 就是這條清代鐵路的洋味很重....所謂的洋味是相對於現在較偏日式的台鐵而言 19世紀的交通是這樣的:陸運依賴鐵路、水運依賴輪船 所以鐵路的起訖點幾乎都是河港或海港 跟加拿大的國家格言「A mari usque ad mare」(拉丁語:由海到海)很類似 君不見我們的宜蘭線(基隆=蘇澳)台東線(花蓮港=台東海岸)都是由海到海? 很多歐陸大車站都在河旁邊 我目前看到加拿大溫哥華及澳大利亞墨爾本車站也是 所以我們可以合理認為台北車站的選址應該也有相同理由 所以才在淡水河畔 另一個洋味則是台北車站的構造:大跨距的屋頂 火車可以直接開到裏頭 而乘客在其中上下車 這也與日式的風格較不相同 ※ 引述《eslite12 (recta sequi)》之銘言: : ※ 引述《mintap (fool)》之銘言: : 43 : : 個人推測可能的原因是鐵路興建的時候要利用位在今之長安西路西端的碼頭搬運材料, : 我不認為我們找的到肯定的答案 不過我想提的事情是 清末的時候北門外街一帶 : 其實是大稻埕很邊陲落後的地區 主要的人口和商業活動當時集中在大稻埕街上跟朝陽街 : 而富豪與外僑則聚居在建昌街千秋街與建昌後街 而這些外僑與信基督教的台灣仕紳 : 是大稻埕開發的主力 也是新政的支持者 更是未來鐵路最重要的市場 : 而捐了最多錢的板橋林家 在大稻埕的住所也在六館街與建昌後街 因此無論怎樣修改 : 除非把車站設於朝陽街底 不然車站都是在北門外街較侷促落後的地區 而若設於朝陽街 : 不但遠離府城 更遠離建昌千秋街一帶 : : 關於清國時代末期闢建基隆新竹之間的鐵路時是否曾有經過艋舺的規劃路線這一點 : : 我一直感到很好奇,以下純屬個人的推論。鐵路興建的時候已經有台北城了,所以 : : 從錫口方面過來要到艋舺可能採取的路線有兩條:一是從台北城東北郊經過台北城 : : 東郊 南郊抵達艋舺市街地的南方;二是經過台北城北城牆外再轉而從台北城西城牆 : : 與艋舺窪地之間通過,也就是接近後來日本時代台北桃園之間改良新線所走的路線。 : : 無論採取哪一條路線,再來繼續往桃園都得過兩次大河,意思就是得興建兩座長橋, : : 以百餘年前的技術而言造橋可是困難的工程,而且橋樑完成之後又有洪水沖毀橋樑的 : : 危險(當時的河川還未經整治),因此小的我實在很懷疑當時是否真的曾有經過艋舺的 : : 候選鐵路線,若有,那麼規劃中的橋樑位置是在哪裡?  : 料館口 最早的書面研究資料出現在1953年 另外艋舺窪地僅是低窪落後人煙稀少之地 : 並不整個是沼澤 從機器局西側出去溝渠頗窄 可以貼著河岸的聚落前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1.169.137 ※ 編輯: weichia 來自: 122.121.169.137 (12/27 01:26) ※ 編輯: weichia 來自: 122.121.169.137 (12/27 01:27)

12/27 02:13, , 1F
的確沒錯,根據"重回清代台北車站"這本書所述,清代台北車站
12/27 02:13, 1F

12/27 02:14, , 2F
的結構是用棚式屋頂將月台以及站內股道全部罩住
12/27 02:14, 2F

12/27 14:54, , 3F
而且還是終點式車站,開進開出要換頭
12/27 14:54, 3F
文章代碼(AID): #19LHDR4I (Geogra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LHDR4I (Ge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