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基金獲利贖回之後?

看板Fund作者 (遠)時間14年前 (2009/09/10 12:10), 編輯推噓8(801)
留言9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4 (看更多)
先跟板眾抱歉,昨晚本來想發文但突然改變主意,結果按錯鈕沒發現, 就發了一篇一行文後來才刪掉。 這篇是就我所能描述我對 定期定額停利贖回不停扣 這個策略的看法。 b大和 l大 的兩篇文章提供了一些數據,雖然量還不大,但有一定的參考 價值,我這篇沒能提供更多的數據,純粹就採用這個策略的理由出發,思考並比較 其和其他類似而不同的策略。 從討論看下來我覺得使用這個策略的人採用它的理由應有2, 一是 減少風險,或也許能籍由躲過下跌增加(或說保住)報酬。 二是 針對個人理財目標,保住已有的獲利。 以下從這兩方面來看。 一 減少風險: 1、平均投入數的因素: 想應該很少人會否定 ,定期定額停利 的平均風險一定小於 定期定額不停利。 最簡單的理由就是,只要經過停利之後,前者的平均投入金額 就一定小於後者。 如果我們假定自己對於一個標的的走勢完全沒有任何預期 那麼在一個時間共投入2萬元 的風險就比1萬元 大兩倍。(但同時後者的預期總報酬 也會變成一半) 以此來看: 在一個特定投資期間 定期定額停利續扣 的策略如果有停利,那投入數會等於定期定額不停利 如果停利一次 ,則要看停利時間的位置點,會使得它的平均投入數 減少成 最少一半(剛好在期中停利)和最多接近1(剛好在接近期末或期初停利) 舉例而言,每月投入1萬,持續定期定額不停利一年,每時間平均投入大約是總額 的1半多一些,約6萬多,但如果在第6個月就停利一次,則平均投入會減少至3萬 多一點。 以此類推,二次停利,最多可讓平均投入數變1/3,三次停利是1/4。 小結是,定期定額停利續扣 會比持續定期定額 的平均投入數要少,少的程度 依照停利次數和停利時間而有所不同。因此,它的確可以降低風險,但假如 我們假設停利代表的不是「對於未來走勢的某種判斷」,亦即未來的漲跌機會 與停利之前相同的話,停利降低投入代表的是 降低風險的同時,亦降低預期 總報酬。 但如果這個策略的作用僅止於降低投入數目降低風險的話, 其實直接把扣款金額減半、變1/3 就可以有同樣的效果還比較省手續費。 或者如果是擔心投入過多造成風險過大(或者產生以前s大提過的定期定額 的鈍化) ,應該是以「投入金額」而非賺賠數來決定何時要減碼更為合理。 由此推論,採用這個策略的人,應不會純粹是想要減少投入數降低風險,而 可能是基於1、某種「績效」與「未來走勢」的關連性。2、其他理由。 2、績效與未來報酬風險的關連性: 上一段是要講,如果目的純粹只是要靠降低投入數降低風險 ,有更簡單更省費用更合理的策略可以用。但我想用此策略的想法不會這麼簡單。 而是有一個「漲多贖回」低點續扣再「漲多贖回」的想法,這樣子不但可以減小 風險,甚至可以增加獲利。(或者降低較多風險,但沒有減少獲利或減少很少獲利) 其實停利是否能增加報酬,或者在不減少報酬的前提上減少風險,很重要的一點是 停利之後 會漲還會跌。會漲就減少報酬,會跌就增加報酬,漲的機會大 就增加平均報酬,跌的機會大就減少平均報酬。 這就牽涉到一個基本想法就是,同一個標的,高點持有比低點持有的未來風險 要大,未來的預期報酬要低,這絕對是很合理的看法。台股4000點買入0050 ,自然 比5000點買入合理,而在7000點賣出,自然是比6000點賣出合理。 但如果要從這個去推論 「賺20%之後賣出會比較有利」會先有兩個盲點。 (1) 同樣 台股5000點,從6000點跌下來的5000點比較危險,還是 從4000點漲上來的5000點危險呢? 也許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看法, 大概非常難說,我個人是覺得二者一樣。但對於認為執行20%停利 有利於增加報酬減少風險的人來說,等於把4000點漲上來的5000點看 得比較危險,未來報酬率低,所以停利有利,但6000點跌下來的5000點則 並非如此,因此不用賣出。(如果有人真的這樣認為的話那合理,那這 個就不是真的盲點了) (2)同樣是今年從4000點漲上來的5000點,這總該情況一樣了吧。 A是從去年股災前開始定期定額 B是在年初跌到谷底的時候開始定期定額 結果A還沒有達到20%不用停利,B則是達到20%所以停利。 同樣一個市場,同一個時間點,未來的報酬風險是一樣的,為何 在A 就不停利,在B就停利呢? ------------ 不過,儘管有這兩個盲點存在,造成手上報酬高,不代表市場也高, 但我想如果把所有的情況都作一統計,手上有 20%報酬的時候,平均的市場位置,可能還是會比平均高一點吧, 無論如何,雖然相關性不大,但只要有正相關,對於投資還是有它的意義在。 那麼,我們可以說,定期定額停利續扣 在某個程度上,可建立在 手上報酬 和 市場高低點之間的正相關性(以及市場相對高點,未來報酬相對低,未來風險相對大 這個事實),籍此進一步有效降低風險(而不只是如第一段講的, 光靠降低投入數) 因此,我們設20%停利,應該是認同,在我的投入部分上漲20%之後的價位,很可能是相 對高點,預期風險較高,預期報酬較低,因此覺得應該要減少持有,或甚至完全 不要持有。 基於這樣的想法作停利全部或部分贖回,我覺得是很合理的作法。 但接下來問題來了,贖回之後要怎麼作呢?假如在20%的時候全部贖回, 應該代表一種想法,就是這個標的,這個價位,自己認為風險較大,報酬較低, 所以認為全贖回空手是比較理想的,如前述我覺得是合理的想法。 如果贖回之後,果然短期市場大跌,跌回自己覺得風險較小報酬較低的價位了,於是 又開始作定期定額,這是合理的作法。 但如果停利之後,市場沒跌,平盤或反而上漲,卻直接又下去定期定額的作法就不能 理解了,才沒多久前覺得這個價位該全贖回,但現在卻在這個價位甚至更高的價位 又買入了。除非短期發生什麼大事,讓自己對這個市場的想法完全改觀,不然這個作 法是無法理解的。 當然有人會說,我覺得價位很高有風險,但還是看好它的長期啊,所以就贖回再投入, 如果這樣的話,為何不在停利的時候就按照自己的「看好」程度,贖回一部分或大部 分,保留自己認為放著風險不致於太高的部位就好了,不用非得阿沙力一次贖回, 這樣如果突然上漲也不會完全錯失機會,又不用來來去去多花手續費。 ----------------- 以上是就降低風險、增加報酬 這兩點來看這個策略,我覺得這策略的基本想法 並非錯誤,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許相近類似的方法可能更合理。 不過,如果用 這個策略的目的是個人理財目標的話,這些就不那麼重要,以下是第二部分。 二、個人理財目標: 我認為那應該是停利最重要的功能 雖然前述我認為 報酬率跟市場高低還是有相關性,因此可能可以買低賣高,提高報酬 降低風險,但畢竟不如直接去看市場高低或其他指標來進出直接得多。(即使直接 都不一定準了,間接當然準度又差一些) 相較於此,停利針對個人理財目標而設就可是非常直接,非常具針對性,也 非常有效的方式,用以「保住獲利」 但如何是「保住獲利」呢?我認為不是碰到錢就是保住獲利了,要真正用來完成 自己近期的理財目標才算是保住獲利。 一個人進到賭城去,換了籌碼1萬美金,賺了2000美金之後「停利」,換回現 金,第二天又把錢拿去換籌碼,再下去賭,那麼,這樣的停利有達到保住獲利的效果嗎? 我想是沒有的。 但很多時候,我們停利就是這樣作的,停利A國股票基金,又轉入B國股票基金, 甚至停利A國股票基金,又投入同一支基金,不是說這樣作一定錯(因為可能有其他 理由),只是說這樣並沒有達成「保住獲利」的效果。 舉一個我覺得合理停利保住獲利的例子,每月能存2萬元,定期定額一基金,希 望能2年以後存約53萬元買車,不過當投入一年也就是24萬的 時候,市場不錯,獲利達20% 也就是賺了4萬8000元,這個情況下,停利之後 把錢放入定存,一年之後可穩穩存到53萬 ,順利能買車。 這個停利就非常合理, 完全符合於投資者個人理財目標的需求。 回到 定期定額停利續扣, 如果買一個基金,到停利點贖回之後又立刻買進, 是否有保住獲利的效果呢? 我覺得要看情況,如果都是同一筆錢在進進出出又進進 ,我覺得沒有達到效果。如果是當下要買一個東西(比如買車)因此停利花了一筆錢 去買車,達成當下的財務需求目標,之後則因還有新的收入之後再定期定額投入, 這個我覺得就很成功達到停利 的效果。 但也並非各種情況都能二分,L大昨天就舉了一個停利還貸款的例子,我覺得很有意思, 我是覺得並沒有達到停利的作用,因為還貸款是一個財務目標,在未能確保預期能 償還的情況下先停利,之後又再投入,即使是不同一筆錢,還是沒達到停利的效果。 就像 你想存50萬買一部車,存到20萬就先停利一次,然後又去買同一支基金, 這樣未來的虧損一樣會把之前賺的虧損掉而影響到買車的目標。就像未來的虧損一 樣會影響還貸款這個目標。 這有點像是,今天進賭場賺到利的錢拿去 存在銀行裡,(當然有細部不同,因貸款的利息應該比存款高)然後另外拿一筆錢 來繼續賭。 另一種想法是,我賺的部分部位比較高,定期定額續扣的部位比較低,所以 所以就算因為後來虧損沒有完全保住獲利,至少可以保住一部分啊。 我從第一段就很贊同投入部分少當然可以降低風險沒錯 但重點不在於損失多損失少,而在於,你停利想達成的理財目標是什麼?多久? 能接受多少損失? 如果近期就必須完整用到一筆錢,那停利的錢應該是都不能少。 那再投入就算損失的少也並不合理。如果近期要用到一筆錢但可以稍有彈性, 那停利的時候就可以不用完整贖回,一樣達到減少投入部分降低風險的作用。 如果近期並未有理財目標的話(即使買個小東西也算是目標),那停利沒有達到任何 理財效果,停的利遲早也是要再投入到基金裡面,能不能保住獲利,就 像沒停利一樣是未知數。 ------- 有一個沒講到的是「心理」「感覺」因素,如果採用策略的最重要原因是這樣會讓 自己感覺很好,那我覺得是非常合理的理由,畢竟感覺不是能用金錢衡量的東西。 --------- 這篇整體看來,我應該是屬於不贊成 定期定額停利續扣這個策略,但我目前還不敢 下這樣的斷論,尤其在沒有真正龐大合理的數據來否定之前,我覺得 至少這個策略的基本想法 目前看來還合乎一定道理。 只是我目前按這篇整理出所知可能的理由來看, 有些想法相近,作法稍有不同的策略(減少扣款額數、按照投入金額大小而非賺賠 部分贖回、 部分停利暫時停扣待下跌續扣)看來更合理一些。 不過如果能有進一步更好的理據,說明 停利續扣能優於這些相近的方案,或者 更適合於某些人,某些市場,我覺得這是非常可能的 ,我也非常希望能看到這樣的想法論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52.217 ※ 編輯: ffaarr 來自: 203.70.52.217 (09/10 12:12)

09/10 13:00, , 1F
head pull
09/10 13:00, 1F

09/10 13:03, , 2F
second pull
09/10 13:03, 2F

09/10 13:03, , 3F
pull是"拉"
09/10 13:03, 3F

09/10 13:24, , 4F
寫的很詳細,推一個!!
09/10 13:24, 4F

09/10 13:57, , 5F
push
09/10 13:57, 5F

09/10 14:14, , 6F
講得還不錯耶~
09/10 14:14, 6F
※ 編輯: ffaarr 來自: 203.70.52.217 (09/10 16:26)

09/10 19:41, , 7F
推!
09/10 19:41, 7F

09/11 08:39, , 8F
pull push pull pushpull pushpull pushpull push
09/11 08:39, 8F

09/16 00:37, , 9F
09/16 00:37, 9F
文章代碼(AID): #1Ag7mZgJ (Fun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g7mZgJ (Fund)